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19篇 |
免费 | 1576篇 |
国内免费 | 17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59篇 |
大气科学 | 1506篇 |
地球物理 | 1570篇 |
地质学 | 4699篇 |
海洋学 | 693篇 |
天文学 | 65篇 |
综合类 | 424篇 |
自然地理 | 4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255篇 |
2022年 | 281篇 |
2021年 | 337篇 |
2020年 | 254篇 |
2019年 | 281篇 |
2018年 | 221篇 |
2017年 | 232篇 |
2016年 | 237篇 |
2015年 | 251篇 |
2014年 | 372篇 |
2013年 | 327篇 |
2012年 | 411篇 |
2011年 | 384篇 |
2010年 | 367篇 |
2009年 | 319篇 |
2008年 | 406篇 |
2007年 | 393篇 |
2006年 | 354篇 |
2005年 | 367篇 |
2004年 | 312篇 |
2003年 | 326篇 |
2002年 | 354篇 |
2001年 | 255篇 |
2000年 | 253篇 |
1999年 | 235篇 |
1998年 | 200篇 |
1997年 | 235篇 |
1996年 | 209篇 |
1995年 | 198篇 |
1994年 | 173篇 |
1993年 | 145篇 |
1992年 | 149篇 |
1991年 | 124篇 |
1990年 | 145篇 |
1989年 | 131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54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25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10篇 |
1974年 | 4篇 |
1964年 | 8篇 |
1960年 | 6篇 |
193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金刚石中分子氢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刚石中分子氢的定向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在垂直于(100),(110)和(111)三个方向上所测得分子氢的浓度是不相同的,且不同样品中的变化趋势也不同,即分子氢在金刚石中的定向性不明显;MNDO法计算结果显示分子氢在金刚石中的稳定程度大小关系依次为沿〈111〉定向的键心与反键心组合(a.b+b.c)〉六角体空隙(H)〉四面体空隙(T1)〉菱形中心(C1=C2)〉四面体空隙(T2). 相似文献
72.
建立双向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双向偏心结构侧扭耦联分析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及下部结构的弹塑性模型,隔震支座采用双向耦合非线性Bouc-wen模型模拟;分析偏心参数对层间隔震双向偏心结构的影响规律;评价双向地震作用下我国抗震规范给出的扭转影响系数静力预测值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双向地震作用下设置中间柔性隔震层可以减小上\,下部结构扭转的耦连效应;下部结构存在双向偏心会对隔震层和下部结构扭转反应带来不利影响;LRB耦合效应对层间隔震地震响应影响较小;当下部结构偏心率较大时现行规范计算扭转系数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73.
74.
冰雹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容易产生严重气象灾害,而雷达可以为强对流天气提供高时效的监测信息。针对当前雷达业务系统仅提供单站预警,且强天气识别算法缺乏本地优化等问题,研究了全国雷达预警信息组网集成技术,为大范围监测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提供及时高效的参考信息;通过对全国高空站3年0℃层高度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雷达监测冰雹等算法的0℃层高度应在3~6km范围动态调整,提出了雷达强天气预警动态本地化等综合质量控制方法。通过质控前后统计分析表明,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雷达预警的虚警率,虚警剔除率可达到95%以上;与雷电观测资料的检验结果显示,质控后的雷达预警信息与雷电分布具有较好的契合度。将基于上述组网集成与质量控制的综合技术应用于2016年6月23日盐城龙卷强天气监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5.
结合第8届国际探空仪系统比对试验探讨国产气球施放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阳江探空站高空气象探测用750g气象气球施放的实际高度的现状,结合中国大探中心组织国产GPS探空仪在阳江用国产2000g气象气球比对试验时施放的高度以及广东阳江第8届国际探空仪系统比对期间施放的实际高度,探讨雨天和高空相对湿度较大的气象条件下对国产气象气球施放高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雨天或高空相对湿度较大时,对国产现有的气象气球施放的高度存在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解决了国产气象气球的球皮防雨、防潮问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产气象气球施放高度不稳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76.
77.
带加强层超高层建筑结构基于能力谱法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带加强层结构在加强层处的刚度发生剧变,从而引起侧向荷载下结构内力分布及变形的相应变化,地震作用下此类结构容易形成薄弱层,因而抗震性能较差。同时,带加强层的建筑物很多属于超限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无法直接套用规范方法进行抗震设计。根据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变形特点及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模态推覆分析理论和能力谱抗震设计方法,本文对带加强层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变形性能作了详细的分析,提出此类结构基于能力谱法的抗震设计方法。此法采用受力层间侧移角作为性能指标,并针对加强层和普通楼层采用了不同的性能水准量化值,根据结构特点以底部和加强层上部两层楼作为薄弱层进行验算,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8.
用Sufer7.0绘制气象等值线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总结Surfer7.0的使用经验,并详细介绍了利用该软件绘制气象等值线图形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79.
利用鲁西南地区雾日与同期、前期全球500hPa高度资料,统计得出欧亚大陆槽脊位置,亚洲南北两支锋区的位置、强度、走向等与鲁西南地区雾日密切相关,并选取优势因子建立鲁西南地区月、旬、候雾日预测方程,试报结果表明,用前期全球500hPa高度资料预测雾日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0.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over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The tropopause height and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layer (PBL) height as well as the variation of inversion layer above the floating ice surface are presented using 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 ) radiosonde sounding data and relevant data obtained by Chinas fourth arctic scientific expedition team over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86°-88°N, 144°-170°W) during the summer of 2010. The tropopause height is from 9.8 to 10.5 km, with a temperature range between -52.2 and -54.10C in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Two zones of maximum wind (over 12 m/s) are found in the wind profile, namely, low- and upper-level jets, located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and the tropopause, respectively. The wind direction has a marked variation point in the two jets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southwest. The average PBL height determined by two methods is 341 and 453 m respectively. These two methods can both be used when the inversion layer is very low, but the results vary significantly when the inversion layer is very high. A significant logarithmic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PBL height and the inversion intensity,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66, indicating that the more intense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is, the lower the boundary layer will be.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obviously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 third arctic expedition zone (800-85° N). The PBL height and the inversion layer thickness a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at 870-88° N, but the inversion temperature is more intense, meaning a strong ice- atmosphere interaction in the sea near the North Pole. The PBL structure is related to the weather system and the sea ice concentration, which affects the observation st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