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5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1467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144篇
自然地理   5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岷江上游干流岸坡主要表生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岷江上游地处我国著名的南北向地震带的中段,因其特定的地质环境导致区内表生地质灾害极为严重.通过对岷江上游(汶川以上)河段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表生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其分布沿岷江两岸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与河谷地貌分段基本一致,它们形成发展与特定地形地貌、易崩滑或软弱地层、特殊的构造部位、降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2.
剪切带损伤研究对于理解材料破坏机制和建立剪切带本构模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单轴压缩黏性土样的剪切带损伤演化规律,根据纵向应变较高时清晰剪切带位置布置切向测线,对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双三次样条插值,从而获得光滑性较好的各种应变场。将土样整体的损伤变量-纵向应变曲线与各条剪切带的损伤演化曲线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1)总体上,土样整体的损伤变量演化曲线呈线性,而各条剪切带的损伤变量演化曲线均上凹,这表明随着纵向应变的增加,各条剪切带的损伤发展越来越快;(2)各条剪切带的损伤变量演化曲线的轮廓线呈马尾形,这说明随着剪切带的逐渐发育,各条剪切带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规律变强;(3)对于含水率较低的土样,平行或共线剪切带的损伤变量变化基本同步,特别是在剪切带充分发育之后,但两条剪切带的距离应较小;在一定时期,共轭或交叉剪切带中剪切带的损伤占优,这与剪切带的相互竞争有关,但若两条剪切带达到独立发展的程度,则二者的损伤变量变化可以同步;对于含水率较高的土样,各条平行或共轭剪切带的损伤变量变化基本同步,剪切带的相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53.
人工神经网络在泥石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泥石流风险评价是对泥石流灾害的预评估,在泥石流防灾减灾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信息处理能力,特别适宜于解决风险评价中多指标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实例证明,经过训练的网络模型对于泥石流风险评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作为泥石流风险评价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954.
"5.12"震后,震区泥石流处于高发期。拦砂坝是目前泥石流治理工程中主要的工程措施,新近泥石流堆积体上修建重力式拦砂坝对地基和基础要求较高。以魏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1#拦砂坝实例,分析桩基承台基础在泥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并为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5.
泥石流成因机理的非饱和土力学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泥石流是一种具有较强破坏力的自然山地灾害。对于它的预报研究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并建立了很多雨量预报模型。然而,这些雨量预报模型的预报时间很短,往往只能在灾害发生前几十分钟作出预报。论文应用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对降雨型泥石漉的成园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降雨型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前期实效降雨量有关;第二个阶段与短历时强降雨有关。并对各个阶段降雨作用机理以及固体松散物质的力学性质变化特征进行探讨。为预先判断在降雨条件下,会不会发生泥石流以及所需要的降雨量和雨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6.
东川区是云南省也是我国泥石流暴发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其突出特点是沟谷数量多、密度大、活动频繁、破坏损失严重、防治困难,严重威胁东川城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论文详细分析了城区后山5条泥石流沟的暴发成因和特征。其泥石流以稀性泥石流为主,重度1.5~2.0 kN/m3之间。该区泥石流之所以如此发育,主要是地质地理环境起控制作用。东川区地质构造发育、地震频繁、山体失稳、地形高差悬殊和雨量集中且暴雨强度大等,是导致本区泥石流频繁而猛烈的根本原因。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对本区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加剧、恶化作用。论文的分析不仅对决策机构制定防治措施具有借鉴意义,且对东川城区后山“五沟”泥石流的修复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7.
结合舟曲县城区灾后重建泥石流防治工程相关数据, 采用3ds Max、 Maya等三维建模软件构建了泥石流防治工程三维模型, 基于Skyline三维GIS平台建立了灾后泥石流防治工程三维可视化场景.对三维可视化场景构建的关键技术、 三维空间数据处理、 三维模型制作和三维场景构建进行详细阐述, 最终建立的舟曲县城区灾后重建泥石流防治工程三维场景将直观、 逼真地显示舟曲县地形、 泥石流防治工程部署情况, 可为今后当地政府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此外, 应用目前先进的流体、 刚体动力学模拟软件对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过程进行三维动态模拟, 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58.
源于长白山天池地区的火山泥石流沉积可分为粗碎屑岩块(岩屑)泥石流和细碎屑浮岩泥石流,它们沿二道白河和松花江水系搬运的路径为从距天池火山口40km的三合水电站经过丰满大坝(360km)和吉林市(380km)到小白旗屯(450km),形成广泛的沉积区域。这两类火山泥石流的沉积成因有两种解释:一是形成于千年大喷发同期,是由一次性洪水事件搬运和沉积形成的;二是形成于千年大喷发期后经过多次搬运和沉积的产物。两个模式的共同问题是都没有考虑天池当时是否有水及其蓄水过程。后一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还回避了导致岩屑与浮岩两类泥石流频繁互层的沉积物源和水动力条件以及二者的转换机制,而这恰恰是关于泥石流沉积成因的基本要素。通过重新研究火山泥石流经典剖面(位于天池西北57.73km的水田村),作者发现本区火山泥石流沉积存在明显的物源剥蚀区与沉积堆积区的反剖面关系。即无论是粒径32~500mm的粗碎屑还是0.0625~16mm的细碎屑,成分自下而上(或沉积早期到晚期)呈现规律性变化:剖面下部的碎屑成分以浮岩为主(浮岩在物源区位于顶部),向上粗面岩和玄武岩明显增多(在源区它们位于浮岩之下),而沉积序列上部的碎屑成分是在物源区处于较深层位的岩脉辉绿岩和基底流纹岩。整个序列碎屑成分的沉积分异特征明显。沉积构造和岩相组合特征显示,该火山泥石流剖面的下部和上部碎屑粒度细、分选较好、成层性好、水平状层理发育,主要表现为环境较为稳定的以地面径流为主的河流相和末端扇相背景沉积;中部粒度粗、成层性差、主要表现为突发性洪水作用导致的洪积相事件沉积。沉积序列中频繁出现的冲刷面构造指示水流强度曾出现周期性的快速增加。自下而上冲刷面规模由小变大再变小,指示水流强度由弱变强再变弱。为了探讨天池的积水条件和蓄水过程,作者基于达西定律和质量守恒原理,模拟计算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量、火山机构整体的平均渗透率和天池积水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当天池火山机构平均渗透率高于6m D(毫达西)时,天池地区降水量减蒸发量即使高达2000mm/y,水亦会全部渗流而出,因此天池不存在积水环境。当降水量减蒸发量小于1500mm/y时,则天池火山体平均渗透率需要小于4m D,天池才可能在200年之内集满现今的水量。当天池降水量减蒸发量小于1000mm/y时,天池火山体平均渗透率需要小于2.5m D,天池才可能在200年之内集满现今的水量。将水田村火山泥石流沉积序列与天池蓄水过程计算结果加以对比,我们提出本区火山泥石流沉积序列的另一种成因解释:(1)这是形成于千年大喷发之后的以地面径流或河流为主的背景沉积与洪水导致的突发性事件沉积互层的序列;上部和下部的细碎屑层主要表现为背景沉积,中部的粗碎屑岩块泥石流主要表现为洪流事件沉积。(2)下部的背景沉积可能对应于天池千年大喷发之后的持续积水过程,时间可能不少于200年;而上部的背景沉积则对应于本区的水系和地貌逐渐稳定并接近于现今条件的稳定型河流沉积。结合天池北坡和西坡古老树木年轮指示的沙松冷杉生长年代(公元1749-1768)同时考虑松柏类植物对水系和地貌稳定性较为敏感等因素,推测上部沉积环境趋于稳定的时间应该不晚于公元十八世纪初。  相似文献   
959.
固结比对黏性土动剪切模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袁晓铭 《岩土力学》2010,31(5):1457-1462
采用共振柱试验方法,对固结比对黏性土最大动剪切模量和对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非线性关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初步给出了这种影响对地表反应谱作用的估计。通过对粉质黏土和粉土的系统试验,提出了计算不同固结比粉质黏土和粉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建议公式,并与Hardin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固结比kc >1.0时的最大动剪切模量较kc=1.0时的增长程度明显比Hardin公式要大。与砂土试验结果相比,固结比对黏性土最大动剪切模量影响程度更大。同时,分析了固结比对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非线性关系及对地表反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结比对黏性土动剪切模量比与剪应变非线性关系有一定影响,随固结比增加,动剪切模量比非线性关系曲线有一定提高,动剪切模量比值增大,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土层反应分析中应考虑实际固结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0.
《城市地质》2015,(Z1):268-268
<正>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根据灾害发生的动态特征,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发性地质灾害,北京的地质灾害以突发性的为主。北京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1 0072平方公里,占61.4%,三面环山,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突发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主要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和采空塌陷。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