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73篇 |
免费 | 4329篇 |
国内免费 | 18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27篇 |
大气科学 | 1208篇 |
地球物理 | 1972篇 |
地质学 | 8275篇 |
海洋学 | 1438篇 |
天文学 | 225篇 |
综合类 | 992篇 |
自然地理 | 167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428篇 |
2023年 | 604篇 |
2022年 | 786篇 |
2021年 | 768篇 |
2020年 | 699篇 |
2019年 | 582篇 |
2018年 | 459篇 |
2017年 | 514篇 |
2016年 | 521篇 |
2015年 | 573篇 |
2014年 | 844篇 |
2013年 | 619篇 |
2012年 | 752篇 |
2011年 | 705篇 |
2010年 | 653篇 |
2009年 | 593篇 |
2008年 | 587篇 |
2007年 | 552篇 |
2006年 | 507篇 |
2005年 | 497篇 |
2004年 | 380篇 |
2003年 | 392篇 |
2002年 | 361篇 |
2001年 | 314篇 |
2000年 | 335篇 |
1999年 | 274篇 |
1998年 | 284篇 |
1997年 | 277篇 |
1996年 | 331篇 |
1995年 | 260篇 |
1994年 | 204篇 |
1993年 | 219篇 |
1992年 | 216篇 |
1991年 | 138篇 |
1990年 | 138篇 |
1989年 | 135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11篇 |
1975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以某采煤沉陷区内的典型输电铁塔及其复合防护板基础工程为背景,考虑地基-基础-上部铁塔结构的共同作用,对不同板厚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采动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引入"保护作用"的概念,对独立基础和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设置复合防护板后,与独立基础相比,可明显减少铁塔支座的水平位移及上部结构的应力,支座位移与结构应力随着复合大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减小的幅度随着板厚的增大而趋缓,当板厚达到一定数值以后几乎不再减小。提出的复合防护板的厚度可取铁塔基础长向根开的1/45~1/35的建议,以供采煤沉陷区内复合防护板基础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3.
黄河河口拦门沙发育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口拦门沙发育主要取决于河口边界、径流、海洋动力、海面增减水以及河口疏浚等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拦门沙在口门附近呈扇状分布隆起的沙坝,沉积结构为紧密的“铁板沙”.1984-1987年拦门沙自然发育时期,拦门沙长度为7km以上,年平均推进速度1.30km,沙顶高程为-0.1-0.5m;1988-1992年拦门沙人为疏浚发育时期,通过河口疏浚后,拦门沙增长有所减缓,其长度减为4-6km,年平均推进速度降为1.26km,沙顶平均高程下降到-0.7m,相应地减轻了河口地区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64.
65.
地层方面,将原上二叠统蒙拉组重新厘定为前奥陶系松多岩群;将旁多群解体;将原桑巴群细分为马里组和桑卡拉佣组;在嘉黎断裂带内发现了多尼组。岩石方面,确定了发育于嘉黎断裂带中的超镁铁质—镁铁质岩为嘉黎缝合带内的蛇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发现冈底斯岩浆弧带上存在晚三叠世花岗岩;沿色日绒—巴嘎一带发现了晚侏罗世二云母花岗岩;在扎雪地区发现了钾玄质的浅成侵入岩;证实了区内始新世火山岩的存在;将区内的变质期划分为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两期,并查明了其温压条件。构造方面,发现了扎雪 门巴韧性变形带和色日绒巴嘎脆韧性变形带;确定测区构造至少经历4次不同层次的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66.
浅谈西部测图工程野外测绘工作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在西部测图工程中,结合两年的野外测绘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完整的西部测图工程野外测绘工作的有效管理模式,为西部测图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使西部测图工程野外测绘工作的管理更加科学和高效. 相似文献
67.
秦岭造山带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初探——兼论秦岭超大型金属矿集区的研究与勘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秦岭造山带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为例, 讨论了热水沉积成矿盆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 在这些盆地中已发现了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 也是秦岭超大型矿集区的研究原理、研究及研究内容等基本准则。提出盆地充填史、盆地内同生构造作用等研究沉积盆地形成与发展。认为秦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具有分级特征, 热水沉积岩相是主要的物质组成。总结了秦岭中(火山)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深水缺氧环境中热水沉积成矿盆地、叠合盆地、复合盆地、拉分盆地、裂陷盆地等六种构造-沉积岩相时间-空间组合模式, 它们是超大型金属矿床产出部位。 相似文献
68.
一种遥感影像机场ROI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卫星遥感影像中机场兴趣区(ROI)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由上而下的知识驱动策略,以机场知识库为基础,根据遥感影像中机场ROI检测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影像处理的成熟算法提取影像中的感兴趣特征;并将其与机场知识模型进行多层次的推理和判断,最终确定机场ROI影像位置并输出结果.实验表明,基于知识的机场ROI检测方法在提高检测速度,增强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并能够有效地降低大幅面遥感影像的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69.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网络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0—2018年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合作论文数据为基础,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结构指数法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空间网络结构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知识网络格局由广州的“一家独大”逐渐演变为广州、深圳、香港“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香港虽然处于知识网络的核心位置,但受行政壁垒的影响,主要与广州、深圳高等级的城市建立紧密的知识合作联系。2)粤港澳大湾区知识联系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西部地区知识联系远低于东部地区,虽然研究期内湾区的知识网络的极化特征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不均衡性仍然显著。3)湾区知识活动主体的自身需求是促进城市间知识合作的内在驱动力,知识环境和知识联系通道是区域知识合作网络外在推动力,在内生作用和外生作用的共同影响下,知识合作产出得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网络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70.
1 8级左右地震趋势评估依据及其初步结果
1.1 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介绍进行趋势预测的几个依据
1.1.1 汶川地震的地点预测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