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目的】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省的第一大河,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生态环境问题是进行流域生态修复的前提。【研究方法】本文在分析汾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汾河径流量衰减、岩溶大泉断流和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汾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3.59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72%;2005年以后由于跨流域调水、地下水压采等汾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水资源的供水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地表水的供水比例由最初的30%提高到55%,地下水供水比例由原来的62%降低到目前的37%。整体上,汾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达80%以上,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已导致汾河干流断流、入黄径流量大幅衰减、岩溶大泉断流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汾河流入黄河径流量从1955至2018年衰减程度达63.5%,衰减的原因主要是降水量的减少和岩溶大泉的流量衰减;汾河流域内8个岩溶大泉的总流量从1956至2018年的衰减程度达69%,50%的岩溶大泉已在不同时期断流,岩溶大泉的水质恶化问题也非常严重,如晋祠泉和龙子祠泉的TDS和SO42-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煤矿开采是造成岩溶泉水SO42-含量快速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汾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虽然通过跨流域调水等生态修复措施实现了汾河干流全年不断流、地下水位止降回升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初步改善,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依然严峻。创新点:分析了山西省汾河流域近15年的水资源特征及其供水结构的变化规律;系统总结了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2.
煤炭开采活动导致的煤层顶板覆岩地质条件变化及采动裂隙发育是损害地下关键含水层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矿区生态环境退化的根源。煤层顶板覆岩结构中发育的厚砂岩作为一种典型的地质条件,其对覆岩采动裂隙的发育规律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在分析研究区主采煤层赋存地质条件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陕北煤炭开采区曹家滩煤矿主采2?2煤层顶板覆岩为地质原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平台模拟分析了厚砂岩不同厚度和位置对覆岩采动裂隙发育形态和发育高度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采煤保水”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2?2煤层顶板覆岩中厚砂岩平均厚度25 m,距2?2煤层平均间距76 m;厚砂岩距煤层30 m时,覆岩采动裂隙表现为“矩形—L形—马鞍形”的动态变化特征,距煤层70 m时表现为“L形—倒梯形—马鞍形”变化特征,距煤层大于95 m时全程表现为“马鞍形”特征;覆岩采动裂隙最大发育高度随厚砂岩层位的升高而先减小后增大;厚砂岩厚度H≥30 m、距煤层间距L>95 m,或H≥60 m、L>60 m时,可有效阻挡采动裂隙向上发育贯穿厚砂岩;在充分考虑厚砂岩对覆岩采动裂隙发育规律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空间位置和开采阶段进行合理的覆岩减损和保水防治,实现“边采边治、边采边护”的绿色开采模式。该研究成果可为黄河流域中游陕北煤矿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3.
单是豪  倪红珍  汪党献 《水文》2023,43(3):71-75
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影响工业用水的核心问题,测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评价依据。将工业用水及水污染排放纳入测度体系,建立非期望产出MinDS窗口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核密度估计与变异系数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2010—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整体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波动性上升的“N”型趋势,总体效率水平有所提高。空间上高效率中心长期位于中下游地区,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效率空间格局非均衡性逐年减弱,分化程度降低。山东、陕西省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在流域内处于较高水平,其年平均效率值均超过0.9,2019年流域内中高效率省份占比由2010的44%增加至78%,除青海、甘肃外,均达到中高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04.
【研究目的】测度并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特征是全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方法】本文以黄河流域8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17年的市级投入产出数据,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关联模型,测度并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集聚演化特征。【研究结果】2004—2017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上游增长快,中、下游增长慢,整体仍处于中低水平;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但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逐渐凸显,高效率区域(一、二类)逐渐由“斑点”状扩张为“斑块”状,中、低效率区域逐渐缩小,城市群间、上中下游间的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差异逐步收敛;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且集聚特征逐年增强。LISA(局部空间自相关)空间形态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高效率均质区域(H-H类型)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且逐渐聚集成片,中原城市群首次出现H-H集聚区;低-高关联(L-H类型)由山东潍坊市转变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低关联(H-L类型)分布在兰州市;低效率均质区域(L-L类型)分布在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国家级集中连片贫...  相似文献   
105.
《西部资源》2012,(5):56-59
公元前一千六百年,第一批古希腊人到达了爱琴海边,他们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城邦,一种以市民自治为特色的城邦制成为古希腊统治的基本形式。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黄河下游,一个叫做商的王朝开始创立。  相似文献   
106.
黄河流域近40年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买苗  曾燕  邱新法  高苹  王萧宇 《气象》2006,32(5):62-66
利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146个气象站1960--2000年逐月日照百分率资料,研究分析了黄河流域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个流域平均而言,日照百分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黄河流域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20世纪90年代较60年代下降了2.49%;日照百分率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和冬季,春季和秋季下降不明显。对日照百分率气候变化的空间分析表明,除极少数台站的日照百分率呈略有上升趋势外(主要出现在流域上游),黄河流域日照百分率的下降表现得非常明显,遍布整个流域的中、下游。  相似文献   
107.
黄河流域内蒙古片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黄河流域内蒙古片为例,利用TM影像及有关辅助数据,通过遥感软件ERDAS IMAGINE、GIS软件ARC/INFO,对影像进行增强处理、格式转换、解译等处理,得到土壤侵蚀的数据。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蒙古片风力侵蚀,水力侵蚀总体上仍比较严重。风力侵蚀与水力侵蚀所占比例分别为48.76%和24.32%。与1990年调查数据相比表明,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强度降低。但仍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现象。水土流失集中分布于黄土丘陵区、风沙区,这也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08.
陕西省黄河流域防洪问题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江炜 《地下水》2002,24(1):50-51
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洪涝灾害问题又是流域水资源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可见防洪、治洪的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流域防洪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陕西省黄河流域防洪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9.
黄河流域环境对水资源开发承受力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尹国康 《地理学报》2002,57(2):224-231
根据黄河1919-1999年系列水沙资料,系统分析了其下游水沙变化时空过程,揭示了其发生断流原因及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模拟了不同历史时期水情条件下环境用水需求量,并对如何提高黄河水资源开发承受能力,如何满足其环境用水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10.
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工业集聚与污染集聚的空间交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卓  杨永春  赵锦瑶  陈兴鹏 《地理研究》2021,40(10):2897-2913
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理清城市群工业集聚与污染集聚的空间交互影响对城市群工业协同发展和污染联防联控具有现实意义。基于空间统计方法和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利用2010—2017年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41个县(区)数据分析工业集聚与污染集聚的空间交互影响。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污染集聚的空间格局均具有非均衡性和“路径依赖”。工业集聚与污染集聚之间存在“荣辱与共”的交互影响,工业集聚既促进污染集聚,污染集聚也促进工业集聚。工业集聚与污染集聚均具有空间依赖性,相邻县(区)之间的工业集聚与污染集聚存在空间交互影响。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既促进工业集聚,也促进污染集聚;环境规制既抑制工业集聚,也抑制污染集聚;政府干预、市场化率和投资水平促进工业集聚;技术水平抑制污染集聚,但产业结构却促进污染集聚。研究认为,工业协同发展是污染联防联控的根本,形成工业共建和污染共治的空间合力是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