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6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564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36篇
地质学   1894篇
海洋学   109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37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静载荷下黄土地基矩形地下连续墙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章  程谦恭  龚维明  陈晓东 《岩土力学》2008,29(10):2713-2718
采用自平衡测试技术,在国内外首次进行了竖向静载荷作用下黄土地基中矩形地下连续墙现场试验研究,根据测试结果及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黄土地基中矩形地下连续墙的荷载传递性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地基中矩形地下连续墙的承载特性具有端承摩擦桩的性质;墙的承载力由墙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共同承担;墙侧摩阻力和端阻力的发挥与墙土的相对位移量及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有关;墙体达到极限荷载时,墙端阻力荷载分担比为40.3 %;各土层墙侧摩阻力随着墙土相对位移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增长幅度不等;加载时墙身轴力在加载处最大,随着各土层墙侧摩阻力作用的发挥,墙身轴力随着离荷载箱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2.
湿陷性黄土地基综合处理新技术的现场试验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清高  邵生俊  陶虎  邓国华 《岩土力学》2008,29(Z1):593-597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铁路、公路路基及堤基浸水湿陷的工程问题,在业已提出的处理方法(IDITI),即浅层阻水、浅层排水、浅层防水、封闭截水、深层导水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现场浸水试验。试验表明,浸水后探井不同深度采取土样的含水量变化小,IDITI法具有明显的阻水、排水效果。其次,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了连续多日强降雨情况下经处理后地基的渗流场,围封处理范围内地基土体的含水量增长较小。验证了IDITI法抑制湿度增长,利用天然土承载能力,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3.
松散黄土堆积层下煤矿采空区地表塌陷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晖  李智毅  杨为民  魏路 《现代地质》2008,22(5):877-883
基于现场调查和室内测试,研究了青岛-兰州高速公路邯郸至涉县段沿线采空区地表塌陷特征,探讨了松散黄土堆积层下采空区地表塌陷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地表塌陷表现为塌陷坑、地裂缝和沉陷盆地,分布规律不明显,塌陷明显滞后于煤层回采;地表塌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煤层埋深浅,“两带”高度可直达地表,而上覆松散黄土层结构构造独特,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因而不会立即垮落,在松散层内顺黄土垂直节理先形成拉裂缝,而后在地表水流作用下发生潜蚀、淘蚀,裂缝进一步扩大延伸而形成塌陷坑。  相似文献   
994.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第一“暗绿色硬粘土层”的硅铝率在2.80~3.37之间,说明该层已经发生了较强的土壤化作用,可以确定为古土壤。古土壤层土体样品与胶体样品的化学全量分析结果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只能用胶体样品来研究古土壤特征。在古土壤中,SiO2、Al2O3、MgO、TiO2、K2O相对积聚,而Fe2O3、CaO、MnO、Na2O、P2O5相对淋溶。在剖面上,SiO2/(MgO+CaO)的分子比值变化规律表明气候逐渐湿润  相似文献   
995.
民和黄土粗颗粒组分的气候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和黄土各粒径组分含量变化与磁化率曲线对比,并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民和黄土〉30μm的粗颗粒组分可以作为较敏感的东亚冬季风代用指标。明确了民和黄土粗颗粒组分与气候变化的良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采用游离铁和全铁的比值,建立了0.220MaB.P.以来长武黄土-古土壤序列的高分辨率古风化强度序列,揭示出0.220MaB.P.以来黄土高原古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千年尺度的变化,且多数在同一剖面的磁化率记录上没有明显反映或反映较弱。由于该地区冬季土壤温度低于0℃,化学风化的强度主要受控于夏季的温度和降水。据此我们认为,这种千年尺度的波动是东亚古夏季风强度变化的信号。此指标与格陵兰GRIP冰芯δ18O记录对比发现,二者在末次冰期有较好的吻合性,而夏季风在末次间冰期(深海氧同位素阶段5e)及以前的变化要平缓得多。因此,本文的结果显示出:0.220MaB.P.以来,东亚夏季风在千年尺度上的大幅度变化在末次冰期最为显著,此前则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997.
大荔人化石层位上限年龄的地质学证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8年春刘顺堂在陕西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东的甜水沟发现一个比较完整的人头骨化石,属早期智人中较古老的类型,代表一个新的亚种-智人大荔亚种(Homosopiensdaliensis),俗称大荔人[1]。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空缺。据铀系年龄,大荔人的时限为019~0.23MaB.P.[2]。1998年春我们考察了大荔人头骨化石地点及附近的地质地貌,对黄土一古土壤序列给予特别的注意。在地貌上,化石地点位于洛河左岸合阳黄土源的段家梁。段家梁附近发育有两级黄土台地。第2台地由洛河第3级阶地及上覆黄土-古土壤序列两部分构成。洛河第3级阶地的层序自下而上为:1)淡黄色粗砂砾石层,150cm  相似文献   
998.
模拟强夯下黄土的固结变形特征及其微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自制的简易动力固结装置,对黄土的动力固结特征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土样在不同夯击次数下的力学参数变化规律。通过与各夯击次数对应的土样的定量化结构效应分析,初步掌握了动力固结过程的结构状态调整规律,并取得了最佳夯击次数的结构标志和相应的综合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999.
中原邙山黄土及构造与气候耦合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带上的中原邙山黄土地层,以厚层S1古土壤(15.7m)和巨厚L1黄土(77.3m)为其特色。对赵下峪剖面S10以上总厚172.1m的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研究表明:(1)邙山黄土是一种风成近源砂黄土,其源区就在黄河下游冲积扇的扇顶部位;(2)约150kaB.P.(L2上部)开始,风尘沉积速率突然加快,L1LL1层段高达3.45mm/a,其原因是黄河贯通三门峡东流给源区带来丰富的物质;(3)粒度和磁化率分别指示的冬季风与夏季风变迁存在四种强弱对应关系,与黄土高原的情况不完全一致;(4)邙山黄土-古土壤序列是黄土高原侵蚀与华北平原堆积的镜像反映,因而记录了构造与气候的耦合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000.
地下地膜截水墙--一种新的节水农业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简要分析了西北黄土梯地和四川紫色土旱坡地土壤水侧向运移的特点,介绍了地下水地膜截水墙阻断土壤水分侧向支移,保持耕地土壤水分,抗旱增产的基本原理和建设技术。陕北米脂黄土梯田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梯田梯坎蒸发,增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