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6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236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202篇
地质学   509篇
海洋学   382篇
综合类   194篇
自然地理   206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木本与草本是植物存在的两种主要生活型,生态功能差异明显,尤其在植物被周期性洪水淹没的湿地生态系统中.为此,以洞庭湖湿地二门闸、五门闸、藕池河口、白沙大桥4个研究点的原生柳属木本植被与薹草属草本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枯水期土壤理化性质与汛期水流速度、水环境的对比监测,揭示两者生态防护功能的差异.对土壤粒径组成而言,在二门闸与白沙大桥2个研究点,木本与草本植物群落土壤样本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五门闸与藕池河,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导致土壤上层(0~30 cm)与下层(60~90 cm)粉粒含量降低,砂粒含量增加,中层(30~60 cm)黏粒与粉粒含量增加,砂粒含量降低.对土壤化学性质而言,木本植物总体上导致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升高,而对全磷与全钾含量无显著影响.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能显著减缓水流速度,提高水体氧化还原电位与溶解氧浓度,而对水温与p H值无明显影响.可见,洞庭湖湿地木本与草本植物生活型的差异,是导致二者土壤与水环境特征差别的主要原因,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具有更强的生态防护功能.  相似文献   
992.
以黄河口典型滨海湿地为实验区,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与SPOT-6卫星影像对比的基础上进行了GF-2卫星全色影像、多光谱影像以及融合影像的质量评价。目视主观评价表明,GF-2影像在滨海湿地地区整体表现能力上与SPOT-6影像相近,地物边界、纹理等细节信息方面优于SPOT-6影像;基于统计指标的客观评价结果显示,GF-2影像受噪声干扰的程度小于SPOT-6影像,承载的信息量与SPOT-6影像接近,多光谱影像以及融合影像各波段间的独立性也与SPOT-6影像相当,但在灰度、离散程度和地物可分性上与SPOT-6影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93.
张全军  于秀波  张广帅 《湖泊科学》2023,35(5):1694-1704
植物枯落物分解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的关键生态过程。于2017年11月-2018年4月在鄱阳湖湿地开展野外原位分解实验。利用分解袋法对3种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和薹草(Carex cinerascens)枯落物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过程和δ13C、δ15N分异特征开展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芦苇、南荻和薹草枯落物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速率、干物质残留率以及δ13C、δ15N差异性极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种类植物枯落初始化学特性的不同,尤其是C/N和木质素/N的不同。枯落物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分解速率都表现芦苇最大,薹草次之,南荻最小。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能非常好地模拟和预测3种植物枯落物的分解过程。伴随分解过程,3种植物枯落物δ13C上下波动,总体上呈显著降低的趋势,而δ15N则都呈现波动性的略有升高趋势,这说明在枯落物分解过程的不同阶段内,受枯落物基质质量和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双重影响,13C与15N既有释放也有富集。δ13C与枯落物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速率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δ15N与分解速率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除了氮元素的迁移转化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δ15N的变化。本研究有助于加深枯落物分解过程中基质质量调控机制的认识,深化对鄱阳湖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994.
工具种轮叶黑藻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工具种轮叶黑藻进行快繁研究,建立无菌体系后,在0.5和l倍MS培养液中添加0.5-2mg/L BA及O.1-0.2mg/L IAA进行芽诱导;在0.25、0.5和l倍MS培养液中添加0.1-0.2mg/L LAA进行根诱导.结果发现,1倍MS lmg/LBA 0.1mg/LIAA培养基获得最大芽数及芽生物量,最适合芽诱导;0.5倍Ms O.1mg,LIAA或l倍MS 0.2mg,LIAA培养基最能促进根的发展.芽增殖使轮叶黑藻繁殖效率达每季度1800倍以上;再经根诱导,快速形成完整植株,提高定居能力.在室外水体中以两种密度(100株/m2,320株/m2),三种底质(沙,泥,泥 沙(1:1V/V))上进行移栽,成活率100%.21d后,高密度群落覆盖度大于70%.表明该技术不仅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种苗,且种质优,为沉水植被恢复工程奠定关键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水生植物对湿地无机氮素去除效果的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别以芦苇、花叶水葱和苦草构建成小规模人工湿地模拟系统,开展不同类型水生植物湿地中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去除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分别以芦苇、花叶水葱和苦草构成的模拟湿地单元中,虽然氧化还原等环境条件呈现较大差异,但不同类型水生植物湿地单元的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并没有显著差别,这与以往关于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氮素去除贡献的认识有所不同;水生植物对模拟湿地体系中氮素的去除具有重要作用,在相对较低的氮负荷(NH4^+-N约为2.85mg/L,NO3^-N约为1.07mg/L,相当于一般城市污染河流)条件下,有水生植物湿地单元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10d去除率分别在39.32%和21.91%以上,而无水生植物的空白湿地单元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10d去除率分别只有34.68%和13.86%;在提高模拟湿地体系水体氮(NH4^+-N约为5.50mg/L,NO3^-N约为3.37mg/L,是一般城市污染程度的2倍)负荷条件下,有水生植物湿地单元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10d去除率分别大于或等于66.87%和78.92%以上,而无水生植物的空白湿地单元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10d去除率仅为40.62%和31.77%,为人工湿地对原污水或初沉池出水的处理提供了有力依据。试验结果还表明,水生植物能有效促进湿地的氮素转化过程,显著缩短无机氮素在湿地中的寄宿时间。  相似文献   
996.
黑龙江肇东痕量氢野外定点观测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TG-300H便携式测氢仪,对黑龙江省高寒地区肇东痕量氢进行野外定点连续观测,并对泰来3.3级地震震兆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肇东痕量氢表现为高值突跳,异常幅度大,持续时间短;氢气浓度4组高值异常,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通过对高寒地区肇东痕量氢异常特征及异常机理分析,为痕量氢资料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何潭振 《地球》2019,(9):37-39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围填海管控纳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部署。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以下简称“24号文”),强化围填海监管工作,严格管控新增围填海。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严管严控围填海管控态势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998.
谭芮  李伟  杨宇明  杜凡  王娟 《湖泊科学》2013,25(5):681-687
2011年5、7、10月在纳帕海湖滨湿地选择3种不同人为干扰生境类型,每个干扰生境布设3个固定样方,对湖滨湿地植物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和季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干扰水平维度上,春、夏、秋3个季节湖滨湿地植物生态位宽度指数前4位由大到小变化的顺序分别是:春季:绵毛酸模叶蓼(0.9731) >华扁穗草(0.8040) >平车前(0.6468) >毛果弹裂碎米荠(0.5021);夏季:平车前(0.8674) >荠(0.8581) >华扁穗草(0.8440) >绵毛酸模叶蓼(0.7814);秋季:华扁穗草(0.9698) >绵毛酸模叶蓼(0.7730) >平车前(0.6650) >西南委陵菜(0.6647).因此,湖滨湿地植物的生态位宽度在不同干扰水平上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出现显著的改变.同样,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分化随着季节的变化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其中春、秋季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低,分化程度高,且春季较秋季略强,而夏季的生态位重叠程度高且分化程度低.这些结果为揭示纳帕海湖滨湿地植物群落格局与动态及人为干扰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人为干扰下湖滨湿地植物群落中主要种群敏感性反应的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小流域水污染治理示范工程——杭州长桥溪的生态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芝瑛  陈鋆 《湖泊科学》2008,20(1):33-38
长桥溪是杭州西湖上游四大溪流之一.长桥溪生态修复工程利用长桥溪流域的微地貌和水动力作用,通过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方法,将污水处理工艺与景观园林紧密结合,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对长桥溪流域内污水进行处理,从而减少该溪向西湖的污染物排放.工程经过两年运行,2006年其入湖湖水的TP、TN、NH4 -N和CODMn浓度分别降至0.067±0.041mg/L、3.54±1.23 mg/L、0.59±0.46mg/L和2.11±0.38mg/L,较2003年依次降低了88.5%、68.8%、89.1%和68.0%.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在芜湖市镜湖区方村街道构建“螺蚌鱼草”生态湿地,分析不同功能单元水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螺蚌鱼草”生态湿地对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和总磷(TP)的削减浓度分别达54.05 mg/L、21.54 mg/L和1.86 mg/L,去除率分别达66.06%、91.12%和85.41%。氧化塘(WD-YHT)和鱼菌藻单元(WD-YJZ)对湿地系统进水污染物削减效果最佳;菌藻单元(WD-JZ)、贝类低密度净化单元(WD-DmD)和贝类单元1(BL-BD1)对污染物的削减负荷偏低,需进一步优化生物配置。该湿地系统在整个试验期内有效降低农村生活污水对外界水环境的污染,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可为后续生态湿地的设计提供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