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6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236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202篇
地质学   509篇
海洋学   382篇
综合类   194篇
自然地理   206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湿地文化现代化路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快实现传统优秀湿地文化传承和发展,形成乡村湿地与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业和小规模创意手工业等结合的产业模式,对解决湿地过度利用问题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恢复乡村生命活力的有效途径。在厘清湿地文化内涵与湿地保护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传统湿地文化面临部分优秀湿地文化消失、传承利用泛娱乐化和外来文化入侵的问题,从保护意识薄弱、传承动力不足以及缺乏深入挖掘和有效传承路径等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从传统湿地文化鉴别保护、传统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化、观念和思维方式现代化以及湿地文化利用现代化等方面实现传统湿地文化现代化传承。并以洱源西湖湿地为例,通过静态整体性保护和全方位活态传承,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湿地文化传承和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2.
云南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布展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宣教中心是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工作的亮点,是一个集中化、系统化、主体化展示公园资源特色的综合型宣教场所。阐述了沾益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的布展设计思路和布展空间设计。围绕“一河清水纳珠江”和“万般湿地育生灵”主题,以37个故事单元为节点,采取动静结合、融合互动展示的表现形式开展宣教布展,以期突出西河湿地特色,彰显湿地文化魅力,加强对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来访者的宣教作用。  相似文献   
143.
以1985、1995、2005、2015年4期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提取了小兴安岭地区湿地信息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采用动态度模型、重心迁移模型、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近30年小兴安岭地区沼泽湿地的面积变化及其变化速度、重心变化、土地利用转移和沼泽湿地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与1985年相比,2015年研究区内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12 751.62 km~2,退化的湿地主要向林地和耕地转变;湿地重心整体向北偏西70.72°方向迁移;黑河大部分地区沼泽湿地变化率小于小兴安岭全区的变化率;伊春东南部及鹤岗全区的沼泽湿地面积变化动态度较高,湿地恢复和退化两极分化明显;沼泽湿地面积动态度受气温和相对湿度等自然因素影响,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是沼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4.
针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造成的秦皇岛北戴河湿地植被退化,通过种植湿地植被碱蓬(Suaeda salsa)和海韭菜(Triglochin palustre)对受损湿地进行修复。为评价修复效果,分析了8个站位在修复前(2016-11)和修复后(2017-07)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石油烃和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同时采用发光细菌法评价其遗传毒性。结果显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石油烃的含量在修复后下降明显,降解率范围分别为82.57%~97.45%和60.99%~98.99%。此外,修复前多数样品表现出较强的遗传毒性,发光细菌法显示沉积物遗传毒性的丝裂霉素C(Mitomycin C,简称MMC)的等当量浓度范围为-2.042~2.018 mg/L,4个站位为高毒,中毒和低毒的站位各有2个;修复后,沉积物的遗传毒性明显降低,其MMC的等当量浓度范围为-0.574~0.015 mg/L,所有站位均为低毒。研究表明,湿地植被的修复显著提高了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且发光细菌法可作为快速评价湿地沉积物遗传毒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5.
利用4个连续进水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比较分析水位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湿地中植物对氮磷去除的贡献,阐析湿地中脱氮功能菌数量的演变规律。3个湿地栽种黄花鸢尾,水位分别控制在19、51和84cm,另一个湿地不栽种植物,水位为51cm。结果表明,水位对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有显著影响(p<0.05),栽种植物的湿地中,51cm水位时总氮去除率(67.4%~79.2%)最高,19cm水位时氨氮(85.3%~93.0%)和COD(81.8%~92.9%)去除效果最好。试验中黄花鸢尾均生长良好,植物吸收对总氮(Total nitrogen,简称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简称TP)去除的贡献分别为19.2%~27.3%和14.7%~19.2%;植物地上部分发挥更重要作用,其TN和TP含量及对TN和TP的吸收量均高于地下部分。湿地表层基质中3种脱氮功能菌数量均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分别为10~4~10~6和10~5~10~7 MPN/g,随水位升高而减少;反硝化细菌数量为10~3~10~6 MPN/g,随水位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6.
以萨德湿地为例,使用ENVISAT和Jason2卫星测高数据利用改进的阈值法进行回波重定,反演萨德湿地水位。结果显示:萨德湿地的恒定水域水位变化规律。通过对比萨德湿地和维多利亚湖的水位变化可以发现,维多利亚湖对萨德湿地南部水域水位有巨大的影响,且影响与人类活动(尤其是欧文瀑布大坝的水能发电)有很大的关系,而位于大坝下游的阿尔伯特湖水位变化和萨德湿地南部水域水位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7.
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影像应用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大沽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到2017年的Landsat ETM+和OLI影像,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法对研究区域中的河流、盐田、养殖区、耕地、建设用地、滩涂进行分类,分类结果的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8%,Kappa系数达到0.98,表明该方法在湿地分类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对分类结果的面积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其变化原因,结果显示,该区域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双重影响,这九年来建设用地、河流面积分别增加772.27hm2、75.30hm2,耕地、养殖区面积分别减少了39.54hm2、522.95hm2。  相似文献   
148.
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动态变化监测对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开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C波段全极化高分三号(GF-3)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与欧洲空间局哨兵二号(Sentinel-2B)多光谱数据,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湿地7类地物的光谱、指数、极化散射以及纹理等特征信息,分别基于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决策树(decision tree,DT)、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实现了有监督分类,评估了两者协同与单独应用于湿地地物分类与识别的能力,结果表明,两者协同分类时,其总体精度分别可达90.4%、95.4%、95.7%,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分类的结果,证明了GF-3雷达数据与多光谱数据在湿地协同分类方面的可靠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9.
对古浪县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技术、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探索了研究区内湿地资源调查更新的方法,通过"天空地"协同和"互联网+"的调查更新技术全面更新研究区内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库,以全面掌握湿地资源状况。研究结果:1)古浪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范围内的非湿地类型面积达4 615.35 hm2,占全县第二次湿地调查总面积的59.31%。2)变更后县域内湿地资源总面积4 131.54 hm2,以河流水面、内陆滩涂、水库水面、沟渠为主要用地类型,较第二次调查湿地面积净减少3 650.25 hm2。3)"天空地"协同遥感监测技术为湿地资源变更监测提供高精度多源数据,保证了调查、监测的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0.
黄河三角洲是中国唯一一块保存最完整、最典型、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国际上备受关注。该文在已有资料分析、现场地质调查、遥感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黄河三角洲湿地地质环境质量分为5个等级(优、良、一般、较差和差),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19个县(市、区)中湿地地质环境资源质量为良的有8个,质量一般的为11个,总体处于健康-疾病的临界状态。并基于以上研究成果,针对性地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