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2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篇 |
地球物理 | 5篇 |
地质学 | 23篇 |
海洋学 | 7篇 |
综合类 | 37篇 |
自然地理 | 1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61.
基于中国县域1991年、2000年、2010年3期截面数据,利用定量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和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 1991-2010年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总体呈减少趋势且减少幅度逐渐增加,1991-2000年、2000-2010年分别减少4.91%和15.50%;从空间分布上看,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呈“东减西增”的空间演变特征。② 1991-2010中国县域农业经济呈持续增长态势,总量增长140.13%,但区域差异明显;农业产值占区域GDP的比重逐渐减小,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分布特征。③ 产劳弹性系数的耦合类型主要以农业经济、农业劳动力“同增”的增长型和农业经济增长、农业劳动力减少的集约型为主,分别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和东南部地区;耦合类型为“滞后型”“衰落型”和“衰退型”的区域与中国贫困发生率高的地域较为吻合,1991-2010年各耦合类型整体呈良性发展态势。最后根据产劳弹性系数的耦合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乡村经济振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2.
本文聚焦于高学历人才“逆向梯次迁移”现象,基于武汉市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正规就业驱动下北上广深至武汉的高学历人才逆向梯次迁移,结合粘性理论解释其机制。结果表明:(1)正规就业导向下,高学历人才逆向梯次迁移已成为人才迁移的重要趋势之一,以武汉为目的地的跨省城际迁移中近1/4呈现逆向梯次迁移意愿,非应届生占比高于应届生。(2)“逆向梯次迁移”受粘性因素、个人因素和城市因素影响。粘性因素即“户籍地粘性”与“就学地粘性”起到关键作用;包括“年龄”“毕业学校级别”“学历级别”和“户籍地所在城市级别”在内的个人因素和城市因素也存在影响。(3)与西方受宗教、种族、家庭和个人价值等因素影响不同,基于乡缘、学缘关系产生的户籍地、就学地粘性更深刻作用于中国的高学历人才择业迁移选择,引发逆向梯次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163.
164.
中国市域工业污染对劳动力集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3~2016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工业污染和劳动力空间分布的演化特征及内在联系,继而将地区收入水平和工业集聚作为门槛变量研究工业污染对劳动力集聚影响。结果表明:①工业污染和劳动力的重心在移动方向上背向而驰,工业污染重心整体向北移动,劳动力重心整体向南移动,工业污染与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演化特征与二者相应的重心移动轨迹相契合。②工业污染会造成劳动力集聚水平降低,且随着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高污染水平导致劳动力集聚水平下降的现象愈发明显。③以工业集聚作为门槛变量时,工业污染对劳动力集聚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全国和东部地区劳动力集聚水平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特征,中部地区为逐步升高的正向效应,西部地区则是逐步降低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6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劳动力转移数量也很大,农村土地流转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引发的纠纷也日渐增多。为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好此类纠纷,维护农村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人对海林市海南乡、新安镇、海林镇的12个村进行了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6.
正"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描述了优美惬意的田园农耕风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曾经是中国人认为最美的田园生活。传统上,以家庭为主的农业经营是我国农业经济的最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167.
169.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格局及其耦合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构建了中国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模式,初步探讨了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耦合过程。利用全国1991年、2000年和2010年3期分县截面数据,分别建立了粮劳弹性系数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用以分析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① 中国农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呈现多样化并存的格局,1991-2010年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而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劳动力数量增加而粮食产量也增加和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同时粮食产量也减少的县域数量占县域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8.85%、29.11%和19.74%;3种耦合类型分别集中于传统农区、西部欠发达牧区和农牧交错区、东南沿海农业快速转型区。②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比重的耦合曲线呈现阶梯式波动变化,且二者耦合关系的离散趋势不断加强。③ 粮劳弹性系数和农业劳动力转移效应系数的变化表明农业劳动力变化在促进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在不断下降。④ “胡焕庸线”是中国粮食产量与农业劳动力变化耦合特征的重要分界线,塑造了二者耦合格局的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