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7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中国三大城市化区域劳动力市场结构分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考察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城市化区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空间与结构类型。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异和分割理论.本研究利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显示了研究区域内劳动力市场分异分割存在的大量证据。劳动力市场以性别、户口性质、企业所有制等为分异轴线的特征十分明显。文章还进一步指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不仅是由劳动力的供求市场关系来塑造。同时也受制于各种制度性因素的作用。人力资本因素如教育等虽然是中国劳动市场分异的重要因素,但户口等制度性要素仍然严重地塑造着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相似文献   
143.
《地理教学》2012,(13):51-53
安徽省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的主要原因是①耕地面积增加②政策支持③农业劳动力增加④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4.
南通县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南通县为典型,研究了近年桌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农村产业结构类型的形成、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以及县域城镇化发展,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5.
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动态控制模型、分析了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对策和策略,得出为优化西部产业结构,需要大力发展关联度大、吸收劳动力强的第三产业,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加强对西部的投资,特别是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更新改造投资,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技术水平;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吸收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条件的省市应实现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到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  相似文献   
146.
三峡库区劳动就业态势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国阶  李鼎甲 《地理学报》1996,51(2):97-103
本文首先详细分析了三峡库区的人口特点和库区劳动力资源及就业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库区劳动力就业与转移的对策,提出应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城市化水平,发展第三产业与市场农业,另外还应提高劳动者素质,组织劳务输出和建立库区劳动市场。  相似文献   
147.
珠江三角洲乡村城市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乡村城市化与非农化、工业化的关系,乡村城市化的性质,以及乡村城市化的地域差异等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8.
近年来,我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建筑业就业容量大和培训能力强两大优势,大力开展农民工培训,为推动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我市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9.
马历  龙花楼  张英男  屠爽爽  戈大专 《地理学报》2018,73(12):2364-2377
基于中国县域1991年、2000年、2010年3期截面数据,利用定量和GIS空间分析法,研究了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和时空格局。结果表明:① 1991-2010年中国县域农业劳动力总体呈减少趋势且减少幅度逐渐增加,1991-2000年、2000-2010年分别减少4.91%和15.50%;从空间分布上看,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呈“东减西增”的空间演变特征。② 1991-2010中国县域农业经济呈持续增长态势,总量增长140.13%,但区域差异明显;农业产值占区域GDP的比重逐渐减小,呈现出东低西高的分布特征。③ 产劳弹性系数的耦合类型主要以农业经济、农业劳动力“同增”的增长型和农业经济增长、农业劳动力减少的集约型为主,分别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和东南部地区;耦合类型为“滞后型”“衰落型”和“衰退型”的区域与中国贫困发生率高的地域较为吻合,1991-2010年各耦合类型整体呈良性发展态势。最后根据产劳弹性系数的耦合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乡村经济振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0.
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中国制造业空间转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伟  贺灿飞 《地理科学》2017,37(9):1289-1299
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空间转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研究结论: 劳动力成本提升已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空间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2004年以前发达地区相对较高的工资水平并未影响到产业集聚,但是2004年以后较高的工资水平开始推动制造业企业向工资水平较低的地区迁移,但出口型企业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制造业企业体现出了不同的转移路线。 2004年以前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不断向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山东半岛等地区集中,2004年以后制造业开始向沿海相对较为落后的江苏北部、山东中西部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迁移,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制造业企业是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主体,出口型企业由长三角和珠三角向东部地区的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迁移。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缓慢。尽管产业向外转移,但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尤其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制造业企业仍然以劳动力驱动为主,资本驱动的特征并不明显。但出口型企业的发展率先表现出了资本驱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