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1篇 |
免费 | 262篇 |
国内免费 | 2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篇 |
大气科学 | 104篇 |
地球物理 | 316篇 |
地质学 | 831篇 |
海洋学 | 165篇 |
综合类 | 83篇 |
自然地理 | 2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71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60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53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193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发育广泛的海相碳酸盐地层,前人对该区地层的对比研究多局限于古生物地层学,本文尝试通过锶同位素地层学方法对上侏罗-下白垩统索瓦组地层进行全球对比。根据锶同位素地层学的基本原理,本文在对样品进行显微组构分析、阴极发光分析、Ca、Si、Sr和Mn等元素含量分析及评估其对同期海水代表性和样品溶解过程合理性的基础上,测试了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上侏罗-下白垩统锶同位素组成,并建立了相应的演化曲线,进行了全球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锶同位素组成与前人已公布的同期海水锶同位素组成数据较为接近,其演化曲线与国际上已公布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有着较好的可对比性,晚侏罗-早白垩世时期全球海平面的变化和侵蚀作用的强弱是控制锶同位素演化曲线的主要因素。此外,通过对索瓦组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的研究,我们认为索瓦组的顶部可能延伸到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近而说明了羌塘盆地在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还存在大规模的海相地层。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105.
文章以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盐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钻孔沉积物和地表沉积物中铀和钍含量的研究,探讨了盐湖沉积物中铀和钍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钻孔沉积物中铀和钍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横向上,随地表取样点逐渐远离湖表卤水,沉积物中铀和钍的含量先增高后又急剧降低,且受补给水铀含量影响大;在纵向上,同一个晶间卤水层或者碎屑物沉积层内铀含量垂直分异明显,铀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递增。就沉积物中铀和钍的赋存形式而言,2/3的铀被黏土质点吸附,1/3的铀夹杂在盐类矿物中;而90%以上的钍被黏土质点吸附,10%以下的钍夹杂在盐类矿物中。干盐滩中毛细蒸发和淋滤等化学沉积分异作用造成盐湖沉积中心的沉积物铀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6.
三因素方差分析是对分析数据质量合格与否的一种有效检验方法.它可以对元素的自然变化,采样、重复分析的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等进行定量的评价.应用以三因素方差分析基本原理为基础,运用盐源县马思罗金矿土壤化探分析数据为实例,查证了分析数据的可靠性,为正确的指导化探找矿、加速矿权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公园大道上游客的脚印能存留多久?沙滩上那个嬉戏孩童的脚印明天是否还在?我时常在想一个问题:我死后能在化石记录中留下一点点印记吗?化石可不单是骸骨。它也可以是生物体实际形态的一部分,比如一副骨架,或炭化的植物遗骸;化石也可以是一个生物体在很久以前死去时形态的写照,像是河底的脚印,或是树枝漂过时在河底随意画下的圈圈,又或者像“蓝湖犀牛”,那个有1500万年历史的两角犀牛模型,岩浆涌进湖里时裹住了它,随后岩浆冷却,形成了这个模型。 相似文献
108.
Multi-parameter studies (stable isotopes in carbonate and organic matter, pigment,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s) from a 660-yr continuous sediment core from Lake Cheng-hai, a closed, eutropic lake in southern China, provide information on lake historical eutrophi-cation. During the last 660 years,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productivity and eutrophi-cation of Lake Chenghai in response to human activities. In 1690,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lakebegan to increase as Lake Chenghai became closed from agriculture in the lake‘‘ s watershed. In 1942, Lake Chenghai evolved to eutrophic state, marked by an increase in organic carbon, ni-trogen, CaC03, pigment contents and obvious negative values of stable isotopes, which is more or less simultaneous with the large-scale population immigration during the period. In 1984,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induced modern lacustrine productivity and eutrophic level. Human-in-duced trophic changes 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 have affected the Lake Chenghai ecosystem tosuch an extent that it has never experienced before in the last 660 years. 相似文献
109.
110.
德化淳湖金矿产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第四段酸性火山碎屑岩中,主要受祭坑—淳湖北西向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目前已发现4条金矿体。矿体呈长透镜状产出,矿石主要为黄铁矿化石英脉型、绢云母化黄铁(褐铁)矿化硅化蚀变岩型。初步研究表明该金矿为与晚侏罗世火山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