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韩艳伟 《云南地质》2010,29(4):494-498
矿床具斑岩型铜矿化蚀变特征,从岩体中心向外,蚀变呈环带状分带发育,依次为强硅化带→钾硅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矿化在浅部表现为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脉型Cu、Au、Pb、Ag矿床,深部则为斑岩型Cu、Mo矿床。  相似文献   
52.
卢映祥 《地质与勘探》2010,46(2):238-243
基于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典型矿床研究,以斑岩型铜多金属矿优势矿产为目标,以出露和根据重磁、地球化学、遥感资料推测的中酸性隐伏岩体为基础,结合断裂构造,重力、航磁和遥感线性解译构造,水系沉积物测量成矿元素异常、铜矿物重砂异常汇水盆地,定性圈定了评价矿种的45个找矿有利地段,运用面金属量法对各找矿有利地段评价矿种潜在资源量进行估算,并与该区综合成矿信息找矿预测证据权重模型圈定预测远景区对比,从量的角度提出该区铜多金属矿找矿潜力和具有大型规模远景的找矿有利地段,为生产一线矿产勘查工作部署提供定量找矿潜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美丽神奇的红土高原景色,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丽江就像是一个久负盛名的美人,但凡去过那里的人,回来都是一脸的神往,好似那个美人真的在短短几天里,耗尽了他们所有的爱慕。  相似文献   
54.
杨振华 《云南地质》2011,30(2):183-187
扎沙地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定10个元素组合异常。Ⅰ类异常与地质构造吻合较好,应为致矿异常,可作为重要找矿标志,对缩小找矿靶区和找矿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云南香格里拉春都斑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都矿区复式斑岩体主要由闪长玢岩岩株及侵入其中的花岗闪长斑岩岩枝组成,后者为斑岩铜矿的成矿母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春都侵人岩属于钙碱性系列,cs、Rb、K、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在岩石中明显富集,Y、Hf、zr、Ti、Nb、Ta等较不活泼的高场强元素(HFS)则在岩石中相对亏损。通过构造环境图解判别,斑岩体形成于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是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56.
走进香巴拉     
香巴拉,又叫“香格里拉”,是佛教所说佛国净土之意。藏语的含义是“神仙住的地方”,引申为“令人向往的美好地方”。香巴拉的核心禁区在四川稻城亚丁。稻城亚丁这个地处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横断山脉中南部高山深谷的不知名的地方,在短短的两三年间,便成为众多旅游发烧友心目中的圣地净土,也成了地学工作者进行野外考察的天然博物馆和研究第四纪冰川地貌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57.
中甸铜厂沟铜钼矿矿床地质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厂沟铜钼矿矿床在成因和空间上都与矽卡岩存在密切的关系,具有矽卡岩型矿床矿物共生组合规律。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接触交代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58.
张玉强 《地理教学》2014,(11):25-29
正一、教学思路本节课采取模拟旅游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视频,沿成都→雅安→康定→巴塘→昌都→林芝→拉萨一线,重走茶马古道,感受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整个旅游过程以"高寒"为核心展开,又以"高寒"为核心结束,让学生主动参与旅游过程,积极进入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59.
运用古气候参数方法对滇西北高原YXL剖面进行孢粉分析,结合定年数据,重建了该地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植被变化和气候变化并与我国南方石笋记录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从大约31570cal.yrBP以来,滇西北高原总体经历了温凉偏干-冷干-略转暖湿-冷干-转暖增湿-冷干-转为暖湿-温和偏干-温凉偏干的气候变化历程,其间多有反复;YXL剖面孢粉记录与董哥洞、葫芦洞石笋记录在古气候变化大趋势上基本一致,对H2、H1、YD、MWP、LIA等气候事件反映明显;YXL剖面孢粉记录中全新世大暖期升温增湿的速度慢于石笋记录和冰芯记录,其干冷气候期持续时间较长,这些特点均与高原环境有关,并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意义。   相似文献   
60.
利用中国区域台网地震波形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了香格里拉德钦(位于云南省)—得荣(属于四川省)2013年8月28日MS5.1、8月31日MS5.9地震及8次MS4余震的震源双力偶断层面解和震源质心深度.结合震区地质构造、余震分布、烈度分布、动力学背景等资料,分析了此次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特征.反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序列为节面倾角倾斜的正断层型地震,发震断层为NWW向活动构造带.序列中最大地震MS5.9和次大地震MS5.1地震的破裂节面分别为走向299°、倾角53°、滑动角-73°;走向290°、倾角55°、滑动角-72°.震源区受到强烈的水平拉张力、垂直挤压力作用.MS5.9地震后续余震T、P轴方位角随时间变化强烈,表明MS5.9地震后震源区应力调整作用明显.震源区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地震发生的构造带上最大主拉应力为NNE-SSW向,最大主压应力为NW-SE向,与GPS观测所反映的地表最大主应力分布方向基本一致,表明震源区的应力状态可能主要受到背景大尺度构造应力场的控制.此次地震序列填充了川滇地区震源机制及应力场的空间分布图像,1976年以来可靠的震源机制解资料表明香格里拉次级块体是川滇块体及周边区域显著的拉张作用区域.香格里拉次级块体和保山次级块体正断层地震的断层节面及震源应力轴分布的空间变化,与GPS观测反映的地表最大主拉应力分布较一致,其空间分布特征反映了在青藏高原物质挤出背景下,块体之间相互作用、地势差异等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