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7篇
  免费   527篇
  国内免费   976篇
测绘学   819篇
大气科学   492篇
地球物理   235篇
地质学   1797篇
海洋学   736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291篇
自然地理   511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Particles, less than PM10 in size, emitted from the stack of pulverized coal-fired power plants are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since they can easily enter the human respiratory track. These fine particles are exam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lectron Dispersive Spectrometry (SEM/EDX). Plerospheres are found in fly ash and are particles containing smaller particles formed during combustion of coal. The large plerospheres 〉50 μm mostly are present in ESP fly ash, 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effectively capturing fine particles and reducing their stack emission.  相似文献   
62.
电吸附找矿法是一种针对寻找隐伏矿而研制的找矿新方法,它属金属活动态提取法的一种,其找矿原理是:深埋藏隐伏矿在地电化学作用下发生溶解,溶解出来的矿物质在各种迁移动力的驱动下,从地下深部向上运移到地表,进入土壤形成后生异常.后生异常组分多属活动态,但活动态组分不仅存在于后生异常中,也存在于同生异常--原生晕异常和次生晕异常中,因此,应用电吸附找矿法寻找露头矿和浅埋藏矿时,其效果与常规化探方法是一样的;但电吸附找矿法的主要作用是可应用于寻找深埋藏隐伏矿,因由隐伏矿引起的后生异常活动态组分含量很低,常规化探方法很难发现它,而电吸附找矿法却能捕获它.  相似文献   
63.
梁子湖水体P的季节变化与沉积物P释放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级测定的方法对梁子湖沉积物中无机磷酸盐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梁子湖水体P的季节变化,并以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梁子湖沉积物在pH值和温度控制下P的释放特征。研究表明,梁子湖水体P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高,夏季低。沉积物无机磷(P i)中以钙磷(Ca—P)为主(55%~61%),铁磷(Fe—P)次之(28%~33%),铝磷(A l—P)最少(3%~5%)。在梁子湖的入水口和出水口,由于沉积环境影响到P的形态,P的释放明显较湖心高。在试验初期,由于扰动的影响,使得P的释放在第1天比第2天和第3天高,其后P的释放量则迅速增加。温度对P释放影响明显,其具体表现为,30℃时P释放达到峰值的时间比4℃时提前4 d,而且前者峰值比后者高出9倍。pH值对沉积物P释放同样有明显的影响,与正常状态下的湖水条件(pH值为8.5)相比,偏酸(pH值为5.5)和偏碱(pH值为11.5)条件下,P的释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64.
Photodegradation of chrysene, benzo (a) pyrene and benzo (g, h, i) perylene in natural water of the Yellow River was studied using simulation sunlight. The effects of particulates on the photodegradation were explored. Several results arose from this study. (1)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PAHs can be fitted with first-order kinetics when no particulate exists in water system, and the first-order constant increases with decreasing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PAHs. The photodegradation rates of the three PAHs are related to their molecule absorption spectrum. (2) The existence of loess exerts two kinds of effects on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PAHs, including the inner filter effects and the photosensitizing effects of humic substance in loess. These two contrary effects lead to the difference of net effects among different contents of loess. When the loess contents are 0.1 and 5.0 g/L, the existence of loess stimulates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chrysene, benzo (a) pyrene. When the loess content is 5.0 g/L, the existence of loess stimulates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benzo (g, h, i) perylene. In addition,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PAHs can be fitted with the second-order kinetics when there is loess in the water system. (3) The soluble humic substances in loess can accelerate the photodegradation of PAHs while the in soluble part cannot. (4) Since the soluble humic substances in the suspended solids of the river have been dissolved in water,  相似文献   
65.
分析了27个紫色土丘陵区土壤样品的机械组成,运用分形模型计算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D=2.817—3.030),探讨了分形维数D与土壤粒度组成、土壤抗蚀性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与土壤有机质含量(O.M)、土壤容重(B.D)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能够很好的表征土壤质地,重点反映〈0.05mm的细颗粒物质,尤其是粘粒,其次是粉粒;与土壤有机质含量(O.M)、土壤容重(B.D)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次分形维数D还能作为评价土壤水土流失和土壤生态恢复的指标。  相似文献   
66.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粒级土壤中的碳有着不同的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是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的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中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中碳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碳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的分配及碳浓度的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7.
针对数据备份服务器备份性能优化问题,分别对实时数据存储与历史数据备份之间的关系、数据备份服务器所备份的数据类型非唯一性、客户数量对备份服务器备份效率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初步的测试与分析,提出了通过优化数据块的选取、优化数据采集方式、优化备份策略提高备份服务器备份效率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8.
张猛刚  雷祥义 《西北地质》2005,38(2):99-101
地球表层系统是岩土圈、大气圈、水圈、人类圈和生物圈构成的地表自然社会综合体,笔者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阐述了地球表层系统的边界、环境、要素、结构和功能;并分析了地球表层系统的开放性、有序性和耗散结构的特征;最后阐明了协调人地关系是地球表层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9.
文章介绍了形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联用分析技术,如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气相色谱微波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气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在环境样品(水、土壤、沉积物)中痕量元素化学形态(价态、金属有机化合物等)分析中的应用,土壤和沉积物中污染元素的顺序提取步骤,以形态分析发展动态。引用文献72篇。  相似文献   
70.
新疆绿色电气石颜色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绿色电气石颜色成因比较特殊,为了更好地了解其颜色的形成,主要采用化学分析、吸收光谱、穆斯堡尔谱等测试手段对绿色电气石颜色成因进行研究。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每个样品中均含有少量不同过渡元素离子,如Fe2 、Ti4 、Cr3 等,影响着绿色的形成;利用吸收光谱测试方法确定了致色离子的吸收带位置及主要离子的种类、价态,并根据化学成分计算出相应的化学式,利用穆斯堡尔谱确定了铁离子在晶体中的占位。综合运用上述测试方法,确定了绿色电气石的颜色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