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6篇
  免费   730篇
  国内免费   156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86篇
地质学   3857篇
海洋学   16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王果胜  刘文灿 《现代地质》1995,9(4):402-408
摘要:“梅山群”是豫皖交界地段变质程度与佛子岭群、石炭系不同的变质岩系。它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变粒岩、浅粒岩、云英片岩、角闪片岩、黑云片岩、大理岩和辉石岩等组成,在区域上可以和商城群歪庙组对比,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对“梅山群”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可能为弧后盆地。笔者认为早古生代,南北大陆板块构造的碰撞以华北板块仰冲、扬子板块俯冲为特征,大别造山带古缝合带的位置应在“梅山群”分布区域的南侧。  相似文献   
22.
对秦祁结合部位宝鸡地区香泉正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锆石~(206)Pb/~(238)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0±5Ma(MSWD=0.20,n=18),限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泥盆世。香泉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SiO_2=69.63%~73.94%)、富钾(K_2O=4.24%~4.88%,K_2O/Na_2O=1.23~1.44)、富铁(TFe_2O_3=2.10%~3.70%,TFe_2O_3/MgO=3.88~6.84)、低镁(MgO=0.31%~0.94%)、低磷(P_2O_5=0.08%~0.21%)的特征,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香泉正长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318×10~(-6)~499×10~(-6)),表现出明显的负Eu异常(δ Eu=0.37~0.46),富集Rb、Th、Zr、Sm、Ga(10000×Ga/Al=2.59~2.93)等微量元素,贫Ba、Nb、Ta、Sr,整体表现出A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资料认为,香泉正长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环境,为低压环境下长英质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成因。  相似文献   
23.
东特提斯板块会聚边缘与岛弧造山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重点简述了特提斯构造域内古、中、新三个演化阶段的蛇绿混杂岩与岛弧带的时空展布及其沟一弧一盆体系,所识别出的蛇绿混杂岩、洋中脊拉斑玄武岩、大洋沉积物和岛弧带等地质记录,提供了东特提斯早期大洋岩石圈板块运动的有力证据。同时,与岛弧有关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各种弧前盆地、弧间盆地和弧后盆地成为造山带板块会聚边缘特征的标志。这些类型多样的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也颇有特色,它们受制子东特提斯构造域内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的影响和控制。很明显,盆地均经历了断陷拉张一稳定沉降一挤压隆升的演化过程。断陷拉张阶段多以火山活动强烈与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为典型特征;稳定沉降阶段主要碳酸盐与陆源的混合和低密度浊流沉积;挤压阶段早期发育海底扇。需要强调的是,普遍存在于各种盆地中的石英质糜棱岩岩屑物源是确定再旋回造山带的重要因素。典型的义敦岛弧与沙鲁里山岩浆弧之间的弧一弧碰撞模式及其外延到整个东特提斯构造域内都是很普遍的。义敦岛弧的成长是一个从早期裂谷基础上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发展起来的过程。沙鲁里山岩浆弧在一个古老陆块基础上发展而形成。它们之间的俯冲、碰撞,造成柯鹿洞-亚金带的造山井抬升。这种造山作用不仅向西提供了大量的麋棱岩岩屑,而且在它们的西侧产生了措交玛-措莫隆滞后型花岗岩类;并形成了锡多金属矿化带。此外,弧一陆碰撞也是常见的另一种造山作用模式。文章的最后,指出了东特提斯构造域内板块会聚边缘盆地与岛弧遣山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24.
新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成矿系统与成矿区带初步探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新疆地处中亚成矿域的中段,古生代大陆边缘增生明显、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矿产资源丰富。古生代大陆边缘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即以阿尔泰南缘为主的早中泥盆世和以天山为主的早石炭世。本文在综合研究及与境外对比的基础上,按照北疆地区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的构造动力学和成矿特征,将研究区大陆边缘成矿系统划分为:活动大陆边缘海相火山岩-盆地流体成矿系统,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岛弧-岩浆活动成矿系统和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盆地-热水活动成矿系统三类。同时对形成于大陆边缘的成矿区带进行划分,主要包括:阿勒泰南缘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块状硫化物成矿带;阿尔泰南缘-东准噶尔活动大陆边缘卡拉先格尔岛弧斑岩铜金成矿带;东天山晚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铜钼锌成矿区带;西准噶尔洋内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成矿区带;西天山(伊犁地块)活动大陆边缘金铜成矿区带;塔里木板块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型铅锌成矿带。本文认为大陆增生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是矿床学和成矿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成矿区带是成矿系统发生成矿作用的响应,而成矿系统是成矿区带形成的本质。  相似文献   
25.
废弃矿坑治理是落实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工作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青州市人民政府结合该市实际,认真落实节约集约和资源优先战略,在废弃矿坑治理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的新路子,为全市露天采矿权监管和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6.
松潘- 甘孜造山带巨厚的三叠系复理石沉积盖层给探讨其基底性质、俯冲- 碰撞过程和深部岩浆作用增添了难度,使得带内广泛出露的花岗质岩体和少量镁铁质岩体成为解开松潘- 甘孜造山带构造演化谜团的重要研究对象。锆石U- Pb定年结果表明道孚花岗闪长岩形成于223. 5~217. 4 Ma,炉霍二长岩结晶年龄为219. 4 Ma,辉长岩为218. 9 Ma,均属于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花岗质岩石都表现出I型花岗岩特征,其中炉霍二长岩具有较高的Ba、Sr含量,相对较高且均一的εHf(t)值(-3. 69~-1. 65),表明其可能来源于富集玄武质新生下地壳的熔融。道孚花岗闪长岩具有分散的εHf(t)值(-13. 51~0. 41),野外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形成于幔源熔体与古老壳源熔体的混合。辉长岩在微量元素蜘蛛图上具有类似的模式,不同程度富集Ba、Sr、Pb、Th和U元素,出现Nb、Ta、Ti元素亏损,具有岛弧玄武岩的特征,来源于流/熔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已有资料,我们对甘孜- 理塘洋的演化历史提出新的认识,认为甘孜- 理塘洋不仅仅存在向南俯冲的可能性,同时也具有北向俯冲的历史,晚三叠世道孚- 炉霍岩浆岩的形成受控于甘孜- 理塘洋向北边松潘- 甘孜地块俯冲的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27.
贵州南部晚石炭世一种新的生物礁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黔南晚石炭世普遍发育了一套台地相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多种底栖生物十分繁盛,为深入开展石炭纪生物礁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等陆续发现了一些新型的造礁生物,其中一种重要的造礁生物是一种类似藻类的生物。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工作,笔者等发现:这种生物是黔南晚石炭世的重要造礁生物类型之一,它在台地边缘生物碎屑滩上以多种生长方式构建礁体。该生物具有两种生长形式:一种是生物体呈波状延续生长,弯曲环绕,层层叠置形成不同类型的纹层或席状;另一种是生物体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交叉,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网格状形态。这种礁体的发现,丰富了石炭纪生物礁的类型。  相似文献   
28.
志留纪彭公庙岩体地处湘东南,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各岩石单元从早至晚,w(S iO2)总体由低变高,变化在65.30%~73.42%之间;w(K2O)平均为4.34%,w(Na2O+K2O)为6.46%~8.32%,平均为7.09%;w(K2O)/w(Na2O)平均为1.58;岩石富铝,w(A l2O3)平均为14.13%。岩体总体属铁质、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Ba、Nb、Sr、P、Ti相对于原始地幔为负异常,Rb、(Th+U)、(La+Ce)、Nd、(Zr+H f+Sm)、(Y+Yb)等则相对富集。w(ΣREE)平均为221.85×10-6;轻稀土富集,w(La)N/w(Yb)N值平均为8.66;Eu弱亏损,δ(Eu)平均为0.53。ISr值为0.712 30~0.718 31,εSr(t)为110.7~196.1,εNd(t)为-8.0~-8.7,t2DM为1.81~1.87 Ga。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彭公庙岩体为S型花岗岩。在C/MF-A/MF图解中,样品点部分落入基性岩区,部分落入变质碎屑岩区;在岩体氧化物比值的Harker图解中,各样点构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在w(La)/w(Sm)-w(La)图解中样品点分布散乱;酸性程度最高的晚期恩垄岩石单元的轻稀土相对富集更为明显;岩石中发育镁铁质岩浆包体等,表明彭公庙岩体具岩浆混合成因。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岩体侵位地质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表明彭公庙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岩体各岩石单元侵位的先后次序可能与岩浆的粘度密切相关,基性程度相对较高的岩浆向上运移速度更快,因而侵位更早。  相似文献   
29.
断裂造山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巍然 《地球科学》1989,14(1):9-18
  相似文献   
30.
南天山区域大地构造与演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塔里木和中天山之间的南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与地壳增生过程。综合分析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地层、古生物、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放射虫、蛇绿岩、蓝片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讨论了南天山的区域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南天山主体为一上百公里宽的增生-碰撞混杂带-南天山(蛇绿)混杂带;其北侧为中天山岛弧,是仰冲壳楔;南侧为塔里木陆块,是俯冲壳楔。古南天山洋为一广阔的大洋,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起始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新近纪-第四纪进入陆内造山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