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松嫩平原西部典型农田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推荐的模型方法(FAO56),利用近10年的日气象资料对松嫩平原西部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近10年的农田逐日需水量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本区不同作物的需水规律,并根据当地的有效降雨量,获得了不同作物不同时段的水分亏缺规律,为节水灌溉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基于残差修正的农灌需水量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灰色GM(1,1)模型建立原理以及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在文献[6]基础上进行模型残差修正,修正后的模型经优度检验,模拟精度由原来的95.34%提高到97.41%.模型外推预测表明,用修正后的模型预测长治市农灌需水量,结果更加贴近实际,可为农业用水及水资源规划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33.
邱红霞 《地下水》2010,32(2):97-99
科学地预测城市需水量对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需水量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大,从而导致一些预测计算结果失真,使一些公式的适用性不是很强。为此,采用主成分回归建模,借助主成分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的思路,有效地解决了各因子之间的相关问题,建立了城市需水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和预报精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34.
贾文新 《地下水》2010,32(4):156-156,158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北省水资源量处于减少态势。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是造成水资源减少的根本原因。地下水超采所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地表产流减少,使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在直接消耗大量水资源和土壤水分的同时,也使农田蒸散加强,造成地表径流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少。要充分考虑环境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加强地下水位大埋深条件下,地表产流量,地下水补给量,以及作物产量水平提高对水资源影响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5.
江苏淮北地区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江苏实际情况,改进了彭曼公式中的系数,加入作物需水系数和土壤供水系数,建立田蒸散量的计算模式,计算出淮北地区主要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及时空分布规律,同时,提出了φ20cm小型蒸发器实测蒸发量与标准蒸散量的统计模式,以此作为计算农田实际蒸散量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36.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承载能力估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界定了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径流口径生态需水的概念。对西北地区的径流口径生态需水和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估算。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638 5×108m3,但需净出境水量为411 9×108m3,实有水资源总量为1226 6×108m3,径流口径生态需水量为454 4×108m3,除去保留给生态的生态需水、偏远封闭流域难以利用的水量,人类可以消耗利用的可利用量有742×108m3,其中黄河流域可利用量为187×108m3,西北内流区当地可利用量为555×108m3。建立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计算模型,估算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并建议用水资源承载能力图谱表示水资源承载能力。在人均GDP每10年翻一番、水资源利用效率每年提高7%的条件下,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2010年为11310万人,2020年为12019万人,2030年为12733万人。  相似文献   
37.
希腊作物蒸散的区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希膜的几个试验站对作物蒸散进行了测量,并建立了大量的一年生作物和果树的作物系数,用于与修正的彭曼公式计算出的“基本”作物蒸散相比较,这些系数明显小于FAO24号文件推荐的值,在所有试验站,应用局地获得的作物系数,可更加准确地预报出作物蒸散量。  相似文献   
38.
39.
文章依据在合阳县小麦田三个年度土壤水分试验资料,对渭北东部旱地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及农田水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总耗水量中,其中土壤供水占30%以上,降水量不足30%。就目前生产水平,土壤水分经小麦消耗后,土壤中有30%左右有效水未被利用。文中提出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40.
闽东南花生、甘薯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海青 《气象》2003,29(3):53-57
利用闽东南近10多年花生、甘薯的农业气象资料,分析花生、甘薯生产的条件。根据回归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夏、秋旱是制约闽东南花生、甘薯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2)当春花生在6月下旬-7月出现持续无透雨天数>20d,且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达30%以下时,将影响花生子粒膨大,造成减产。(3)当8-10月持续无透雨>30d,且耕作层土壤相对湿度达25%以下,将影响甘薯膨大。(4)若6-10月该地出现连续大-暴雨过程,由于旱地耕作层蓄水能力低,将造成水肥大量流失,生态恶化。(5)闽东南旱地土壤蓄水能力低,水资源匮乏,应加大投资力度,将地面灌溉改为喷洒灌溉,既可防止水肥流失,又可提高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