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9 毫秒
21.
根据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1978-2007年降水和气温的月平均资料以及在全美范围内选择参证站点得到的其他气象因子,利用CLIGEN模型分别模拟出日序列气象数据,统计出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多年月平均最高温度和多年月平均最低温度.选择模型有效系数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HIBBING站点为最优参证站.HIBBING站点的模拟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月平均最低温度的模型有效系数E分别为0.980 0、0.956 3、0.996 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7.1%、10.70%、8.30%.从而确定了CLIGEN模型在天山西部中山带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2.
本文试图根据收集到的20年的雪崩资料,以及1985-1986年雪崩灾害制图时所得到的航片和地图判读结果,讨论研究地区地貌条件和雪崩作用及其灾害的关系。着重论述>型山文、河谷东西走向、沿岸梯级地形、两岸河间地形等对雪崩作用强度、空时——时间分布、雪崩类型及其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书讯     
《干旱区地理》2004,27(1):70-70
  相似文献   
24.
冰困极地号     
在极地科学考察中,遇到艰难险阻在所难免。1989年建立中山站的那一段艰险历程是我记忆中最惊心动魄的一页。  相似文献   
25.
根据山地生态特征,地形切割深度及河谷横剖面形成和雪崩重视率等,将天山山系雪崩危险区分为:1)低山草原或半荒漠雪崩危险区;2)中山森林-草原雪崩危险区;3)中山草地雪崩危险区;4)高山冰缘带(石质)雪崩危险区;5)高山;极高山冰川带雪崩危险区。  相似文献   
26.
藏东南山区地形起伏大,河谷深切,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由于该区地形深切、陡峻、高海拔山峰极为发育,且降雨较为丰富,昼夜温差大,导致该区域雪崩灾害极为发育。在区内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势必会面临着雪崩灾害的问题,因此,本文以藏东南山区雪崩为研究背景,分析雪崩的发育特征,并对其危险度进行评价,以期能提高人们对雪崩灾害的认识和为雪崩灾害的危害度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为评估雪崩灾害对道路工程方案的影响与危害,基于多时相高分辨率IKONOS卫星立体图像或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生成雪崩灾害区域高密度、高精度数字地面模型(DEM)与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DOM),自动提取雪崩灾害的成灾与孕灾因子,并进行量化动态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雪崩灾害加权评估模型,实现工程选址及方案比选与优化设计.该方法在西藏墨脱公路的应用表明,雪崩灾害的遥感量化分析与评估,全面、准确地对区域雪崩灾害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测量是利用半导体激光器,通过镜片组形成双光斑,当颗粒物经过双光斑时发生散射,由雪崩二极管检测散射光形成双峰信号,双峰间距即为待测粒子通过双光斑时的飞行时间,利用飞行时间可得到相应的粒径大小. 大量的实验表明空气中的粒谱呈正态高斯分布,这点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9.
郝建盛  李兰海 《冰川冻土》2022,44(3):762-770
雪崩是冰冻圈内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高寒山区内的交通廊道、能源输送和通信干线、矿区、牧区、旅游区等安全并造成基础设施毁坏和人畜死伤,阻碍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不断向高寒山区扩展,暴露在雪崩危险之下的人口及基础设施日趋增多,雪崩的风险显著增强。为保障山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雪崩灾害防治管理需求不断增加。在梳理我国1960年以来主要雪崩研究进展基础上,结合世界各地雪崩研究成果,总结了雪崩的影响因素和区域规律、雪崩的形成与运动机理、雪崩监测预警、雪崩风险评估和雪崩工程防治等方面的进展和亟须研究的前沿问题以及科学难点。同时本文论述了气候变化对雪崩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雪崩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展望了未来雪崩防灾减灾的需求并提出对策,推动雪崩防灾减灾研究。  相似文献   
30.
梅里雪山雪崩多发,但缺乏系统监测和研究。1991年1月3日梅里雪山发生了造成中日联合登山队17名队员遇难的巨大雪崩事件。2019年安装在明永冰川末端附近的物候相机拍摄到临近梅里雪山明永冰川的一次雪崩事件。两次事件类型不同,这对我们进行雪崩预测预警有良好的指示作用。本研究以RAMMS(Rapid Mass Movement System)模型为手段,利用经验值和经验公式确定影响模拟结果的主要模型参数和积雪可能断裂深度,在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两次雪崩事件进行重建,定量分析雪崩堆积量、堆积范围等。结果显示:1991年雪崩共持续了192s,雪崩体从海拔5730m处断裂,沿坡面崩塌而下最终堆积在海拔约5000m的冰川粒雪盆地区,形成面积为0.6km^(2),体积约67×10^(4)m^(3)的堆积体。2019年雪崩共持续了158s,雪崩流最大高度35.91m,最大速度79.34m·s,堆积量76.2×10^(4)m^(3),雪崩堆积范围与野外观测到的一致。两次雪崩事件发生地位于雪崩极高危险区和高危险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风险评估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梅里雪山地区未来潜在雪崩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为雪崩预测预警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