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8篇
  免费   789篇
  国内免费   871篇
测绘学   542篇
大气科学   1467篇
地球物理   673篇
地质学   1011篇
海洋学   863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327篇
自然地理   736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利用江苏省70个国家基本站逐10 min连续观测资料,对江苏省夏季浓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浓雾易在气温小于29℃、风速低于3 m·s~(-1),且盛行偏东风的条件下形成;低温高湿的梅雨期是夏季浓雾在6月高发(42.4%)的可能原因。(2)夏季浓雾生消时间与秋、冬季显著不同,主要发生于00—06时,消散集中于05—08时,持续时间主要在6 h以内。(3)夏季浓雾以辐射雾为主,辐射雾、平流雾和锋面雾分别占58. 1%、35. 5%和6.4%。(4)夏季浓雾发生频次呈现从东北部沿海地区向西南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淮北地区夜间降温幅度高于苏南地区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5)成雾前6~24 h出现的弱降水为近地层提供水汽,此后天气转晴,静稳的大气层结下有利于夏季浓雾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2.
信志红  郭建平  谭凯炎  张利华  孙义  杨荣光 《气象》2019,45(12):1736-1746
选用黄淮海冬麦区4个半冬性小麦品种郯麦98、山农18、徐麦33、皖麦52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半冬性小麦籽粒灌浆速度变化趋势和气象因子对灌浆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播期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小、千粒重最大,迟播10 d冬小麦灌浆速度波动性最大、千粒重最小;华北区品种郯麦98灌浆速度表现最稳定、千粒重最高,而黄淮区品种皖麦52灌浆速度最大;半冬性小麦灌浆持续期为35~39 d;南北气候差异是影响各品种冬小麦灌浆速度不同的原因之一。半冬性小麦各播期灌浆速度的变化趋势一致,灌浆速度变化与相关显著气象因子的变化规律相符合;灌浆速度峰值期一般出现在开花后15~25 d,迟播冬小麦最大灌浆速度出现时间较对照处理提前,不利于提高粒重;气温条件对冬小麦灌浆速度影响显著,其中最高气温要素是影响不同播期品种灌浆速度的共有关键因子。通径分析表明,最高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由自身的直接效应决定,而日照时数与最低气温对灌浆速度的作用与间接效应一致;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最重要,日照时数和最低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的影响较弱;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值、日照时数均为灌浆速度的限制因子,其中最高气温平均值对灌浆速度变化的决策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83.
利用2017年3月8日到4月8日鸭梨花芽发育观测照片对照同期气象资料,分析鸭梨花芽萌发后气象要素对鸭梨花芽发育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和地温自始至终主导鸭梨花芽发育进度,开绽、露蕾、露冠和始花关键物候期需要满足较好的天气条件和适宜积温,物候期转变时都有10℃以上的温暖天气相对应;风速、日照、降雨等气象要素对鸭梨花芽发育影响程度,在花芽萌发到开绽、开绽到始花和花期三个阶段,其影响程度、利弊各不相同。本文试图通过对鸭梨花芽发育过程各生育期气象影响因子初步分析,为探讨符合鸭梨物候发育规律的花期预报方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4.
基于构建的城镇化综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F?re-Primont指数的DEA评价模型,对中国1999~2012年31个省份的城镇化综合效率进行动态的测算和分解,以克服传统DEA模型无法进行趋势分析、无法区分决策单元之间优劣性的缺陷。同时,对影响城镇化效率的动力因子进行理论分析,运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城镇化效率的主要动力因子进行分析和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了1999年北京的1.292倍,大部分地区属于有效增长型地区。中国各地区城镇化综合效率的总体水平较高的原因是混合效率和残余规模效率的高增长。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城镇化效率呈现出了明显的分化。城镇化效率动力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内源力是最主要的驱动力,后面依次是市场力和外向力,而行政力则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城镇化效率的提高需要推进"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5.
工程结构三维疲劳裂纹最大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裂纹的类型、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异性。以一维问题为例,推导论证了奇异单元能够很好的反映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奇异性。应力强度因子一般表达式表明应力强度因子与载荷呈线性关系,并依赖于物体和裂纹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本文借助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采用位移外插法计算了三维表面裂纹前沿不同位置处的应力强度因子,并与《应力强度因子手册》基于实验的理论公式计算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元结果与理论解误差较小,裂纹最深处应力强度因子最大。  相似文献   
186.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候和生物化学循环中对水和能量的交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MODIS-NDVI数据,采用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变异系数的方法,研究了2001-2020年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5-9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究了植被主要生长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20年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NDVI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NDVI多年均值较高。(2)区域尺度上,NDVI年际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像元尺度上,微量减少和微量增加的面积占比较大,显著增加与显著减少的区域较集中,占比较小。(3)伊犁河谷生长季植被的稳定性较好,CV≤0.10基本分布在整个区域,0.3相似文献   
187.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评估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对选择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病理组织标本的获取依赖有创操作且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应用较先进的功能CT成像技术在术前无创性地评估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功能CT成像的一般原理及在评估肺癌生物学行为方面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8.
基于岩石物理理论建立的Gassmann流体因子能更好地区分多孔介质的流体和岩石基质,在储层预测及流体识别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现有技术中对常规叠前地震反演的弹性参数进行转换得到Gassmann流体因子的方法存在误差累计且预测精度不高.为此,建立一种Gas-smann流体因子叠前地震道集反演方法,给出了叠前流体因子反演的目...  相似文献   
189.
利用2010-2019年哈密市气象及环境数据,分析了哈密市空气的污染现状、空气质量特征及其与降水、能见度、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哈密市首要污染物为PM10,空气质量以Ⅱ级(良)为主,近10年空气质量指数呈先增大再减小的单峰型变化,2011年空气质量最好,污染日数最少,之后轻度以上污染日数明...  相似文献   
190.
荆思佳  肖薇  王晶苑  郑有飞  王伟  刘强  张圳  胡诚 《湖泊科学》2022,34(5):1697-1711
湖泊蒸发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是水文循环响应气候变化的指示因子,因此研究湖泊蒸发的控制因素,对于理解区域水文循环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太湖中尺度涡度通量网避风港站观测数据校正JRA-55再分析资料,驱动CLM4.0-LISSS模型,并利用2012-2017年涡度相关通量数据和湖表面温度数据检验模型模拟蒸发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在太湖的适用性;估算了1958-2017年间太湖的湖面蒸发量,并利用Manner-Kendall趋势检验分析了湖面蒸发的变化趋势,寻找太湖实际蒸发的年际变化的主控因子.结果如下:校正后的JRA-55再分析资料模拟的太湖蒸发与观测值之间存在季节偏差,但是季节偏差在年尺度上相互抵消,再分析资料可用于年际尺度太湖蒸发变化的模拟;1958-2017年间太湖蒸发量以1977年为界,先下降(-3.6 mm/a),后增加(2.3 mm/a);多元逐步回归结果表明,向下的短波辐射是太湖1958-2017年间太湖蒸发变化的主控因子,向下的长波辐射、气温、比湿也对湖泊蒸发年际变化有一定影响,但是风速对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