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2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通过计算陕北六县1960—1990年各年度牧草的生产潜力,分析影响牧草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探讨提高牧草生产力及草场资源合理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2.
陕北高挥发分烟煤煤质特征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煤质分析、煤岩分析与葛-金干馏试验等对比实验,研究了陕北横山、神府矿区等地侏罗纪不粘-弱粘煤及其配煤的煤炭特性、低温干馏特性以及单种煤与配煤低温干馏性能差异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陕北侏罗纪煤具有较高的焦油产率,配煤在降低煤中含硫量的同时,有利于低温干馏过程的进行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此外,在掌握原煤显微组成和低温干馏特性的情况下,可以预测配煤低温干馏产品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83.
陕北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之开发思路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陕北煤炭资源主要特点及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探讨了矿区开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应该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分散开发、就近转化、保水采煤的开采总方针,坚决杜绝小煤窑的滥采乱挖,组建大型集团公司统一开发,作好煤炭液化、气化、水与煤关系的研究工作,确保矿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84.
在坪北油田沉积微相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顺序指示模拟方法以中期旋回为单位建立沉积微相的三维模型。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把不同时间单元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提取出来,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甚至做成动画,对沉积微相的演化得到直观的认识。结合基准面在此期间的变化情况,进而判断模拟结果的合理性,为模拟结果的判断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85.
以陕北黄土高原长城沿线的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利用土地利用变化详查数据,并结合野外实际考察,分析了农牧交错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的特征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神木县各类用地中:耕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呈现减少趋势,但前两者减少幅度较大;其它用地都有增加。其中园地增长最快。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主要有政策,人口,以及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86.
陕北洛川黄土塬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通过野外调查发现黄土崩滑作用是造成该区水土流失的主要之一,发育于黄土塬-沟谷过渡地带。该区黄土崩滑首次被划分为单面崩滑及栅格崩滑两种基本类型。黄土单面崩滑主要分布于冲沟、切沟地貌环境,而栅格崩滑主要分布于级别较高的沟道之中,活跃于区域Ⅲ、Ⅳ级沟道,显示出黄土崩滑与区域水文网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地貌景观和沟谷几何特征第一次提出洛川黄土塬河道谷坡以陡倾加宽和鱼鳞状后退扩展为模式。黄土崩滑是蚕塬的重要方式,在水土保持过程中,就加强不同类型崩滑的针对性研究、预报和防护治理,促进水保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87.
利用室内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图像粒度、压汞分析等现代测试技术和数理统计、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陕北延长组长6油层组成岩相与储层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造成砂岩中24.9%和12.0%的原生孔隙丧失,溶解作用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得到改善、渗透性提高。沉积相、埋藏条件和碎屑成分的不同导致地区之间成岩作用的差异。可划分出5种成岩相带:浊沸石胶结溶蚀相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绿泥石薄膜胶结粒间孔相是次有利成岩相带。碳酸盐+自生粘土充填微孔相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良好的储层,压实压溶致密相和浊沸石/碳酸盐胶结致密相不利于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88.
杜中宁  党学亚  卢娜 《地质通报》2008,27(8):1168-1172
在分析陕北能源基地烧变岩岩性特征及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归纳叙述了烧变岩的分布规律和烧变岩分布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形成条件,并简要论述了烧变岩的富水性及其水文地质意义.烧变岩主要分布在秃尾河、窟野河及其支沟的两侧,呈条带状展布,长度十到几十千米,宽度一般1~2 km,分布面积近700km2.烧变岩裂隙、孔洞发育,十分有利于上部萨拉乌苏组殚地下水的越流补给,通常以大泉的形式排泄于近沟脑的部位,流量、水质稳定;或于烧变岩底部盆形构造区富集,利用烧变岩地下水可缓解近期能源基地供水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89.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潜水易污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预防基地地下水的污染,保护水资源,依据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地下水勘查、地下水污染调查、野外包气带原位污水垂直入渗、水平运移试验等基础资料,选取潜水位埋深(D)、降雨入渗补给量(R)、含水层岩性(A)、土壤类型(S)、地形坡度(T)、包气带介质(I)和含水层渗透系数(C)7个指标,运用DRASTIC指标叠加法,建立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潜水易污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潜水进行了易污性评。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潜水区划分为易污性高、中、低3个区,并针对3个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污建议。  相似文献   
90.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岩溶水赋存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学亚  张茂省 《地质通报》2008,27(8):1138-1142
岩溶水是解决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为了合理地开发岩溶水资源,依据大量的勘探钻孔和抽水试验资料,分析了区域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岩溶水的赋存条件,认为研究区岩溶水的赋存和富集主要受地层岩性、构造条件和水文网的影响.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和下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其他层位岩溶发育程度低,岩溶水贫乏.受断裂、褶皱构造的控制和黄河排泄基准面的影响,岩溶水在黄河沿岸的府谷县天桥至清水川口段富集,可建成清水川、浪湾和天桥3个集中供水的岩溶水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