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5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2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榆林长城沿线处于环境变化敏感带,其风沙滩区沉积剖面的磁化率和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全新世早期11 500~10 000 a BP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转暖,磁化率、黏粒和粉沙含量逐渐增高;全新世中期的10 000~4 500 a BP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植被覆盖度增大,风沙活动减弱,地表沉积物当中粉沙和黏土成分含量显著增大,风化成壤作用增强,地表发育沙质弱古土壤;全新世中期后段的4 500~3 000 a BP期间,气候以比较温和湿润为主,但在4 200~4 000 a BP出现一个气候干旱事件,风沙活动强烈;近3 000 a以来,气候显著干旱化,波动频繁,地表风沙沉积物显著变粗,表现出有5次沙漠扩张。该区生态环境演化、人文历史变迁基本上是自然因素与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以自然演化为主,近代人为因素对环境变化起着加强和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52.
庙梁遗址是陕北地区仰韶晚期至龙山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其出土遗存开启的龙山时代后期"双鋬鬲陶器体系"被认为是石峁文化的重要源头.在发掘过程中对房址、灰坑、灶址等遗迹共采得土样32份,共计143.5 L,其中包括仰韶晚期的样品14份,共67 L;龙山时期的样品18份,共76.5 L.通过对庙梁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发现了23...  相似文献   
53.
以重磁力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及地质地震资料,推测出研究区有8条基底断裂。已有油田大都沿基底断裂走向分布在断裂两侧,勘探井的试气产量高低与基底断裂分布关系密切,基底断裂的"隐性"活动导致沉积盖层中发育构造裂缝且以垂直裂缝为主,裂缝不仅能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而且能提高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对研究区内油气分布及储层产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4.
延长油田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延安单斜的中间部位,为研究天然气储层及储层中高含气分布区,2008年在延长油田区块内完成三维地震勘探344km2。本文对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吸收系数、频谱分解、振幅衰减等地震属性进行流体识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振幅衰减对含气层段异常响应相对敏感,吸收系数对高含气层段有一定反映。利用天然气储层各层段振幅衰减极大值,参考吸收系数剖面的高值层段,分析预测了三维区块含气概率高的平面分布区,2009年在预测的含气概率高分布区进行了探井验证,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研究区5号煤层位于三叠系瓦窑堡组第四段上部,煤层直接顶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老顶以粉砂岩、泥岩和细粒砂岩为主,从岩性分布来看,总体呈现出向上变粗的沉积层序,对应的顶板类型为下软上硬型.进一步分析其岩石力学性质、测井曲线与岩体质量指标,参考岩层厚度、层理及裂隙等,综合分析确定该区5号煤层顶板属基本稳定型.该研究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6.
陕北地区马家沟组五段沉积时期(简称马五期)沉积的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为明确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在对周缘野外地质剖面考察、研究区内98口井的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北地区马家沟组马五10—马五1各亚段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马五10—马五1各亚段以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主,包括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蒸发台地3种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 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泥云坪、灰云坪、灰坪、颗粒滩、云灰坪、泥灰坪、膏盐湖等10种沉积微相;从马五10到马五1岩相古地理单元整体表现为自东向西的环带状分布特征,环带中心主要位于延长、延川和清涧一带,值得注意的是,马五2沉积时期由于受南部较强构造抬升作用影响,古地理单元环带中心呈现出向西北挪移的特征,环带中心位于靖边、子长一带;马家沟组各沉积时期的旋回性环带沉积为储集层叠合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颗粒滩微相易于形成有利储集空间,纵向上的马五1+2、马五4、马五5、马五7、马五9亚段为该类相带较发育的层位,是区域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7.
基于动物油脂的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模型开展古代样品的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可细化脂肪来源,有助于探究动物资源的加工利用、相关载体的使用功能及先民饮食策略,从而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古代社会的经济形态提供重要信息.目前该模型已得到国外诸多地区现代动物样品的验证,但其在中国的适用性尚不明晰.文章对陕北地区石峁遗址和高家洼遗址...  相似文献   
58.
陕西榆林地区的脱贫对策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杨友孝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00,19(4):415-421
榆林地区是中国西部的贫困地区之一,目前仍有400000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还很艰巨。造成本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系统脆弱,经济系统低效,社会文化系统落后和政策体制不合理。提出的脱贫对策是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调整扶贫的优先秩序,降低人口增长速度,立足综合资源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公平合理的政策体系。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给予地方政府矿产资源的部分所有权,荒地的长期使用和经营管理权,以及重视地方和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59.
陈小婷  赵强  刘慧  彭力 《干旱气象》2022,(6):968-980
为深入认识西北半干旱区暴雨的水汽特征及来源,提高该地区暴雨预报能力,利用高空及地面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0.25°×0.25°)对2022年7月11日、8月9日陕北两次不同环流背景下、不同强度大范围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及收支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 (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型,定量分析水汽来源及贡献率。结果显示:高空槽、低层切变线及低涡、低空急流是7月11日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Pa气旋式辐合、850 hPa低涡加强并缓慢移动造成区域性暴雨;短波槽、低层切变线是8月9日暴雨过程主要影响系统,切变线两侧次级环流抬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外围暖湿气流,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大范围对流性暴雨天气。7月11日地面至300 hPa水汽输送更强,700 hPa西南急流和850 hPa东南急流形成两支明显的水汽输...  相似文献   
60.
陕北子洲地区二叠纪山西组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陕北子洲地区山西组是否受海水影响的争议,对该组岩石进行了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山西组的古环境以淡水为主,但间或受海水的影响。根据野外露头和岩心观测,依据沉积旋回、岩电特征、沉积构造等,识别出研究区山西组为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广泛发育为特征,并构成研究区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砂体,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间湾沼泽等微相;论述了山23段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