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7篇
  免费   895篇
  国内免费   880篇
测绘学   830篇
大气科学   1985篇
地球物理   1334篇
地质学   1463篇
海洋学   413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464篇
自然地理   473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陕西大理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研究已成为国际的前沿和重点。在大理河流域,LUCC(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对水循环和水量平衡产生了深远影响,该流域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势在必行。根据研究区1990年代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LUCC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特征变量时间序列法及降水-径流模型对LUCC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近10年来,耕地和草地面积有所减少,而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流域年径流和月径流演化过程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LUCC及水土保持具有减少流域年径流、汛期流量以及增加枯季流量的作用,相对于降水因素,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的作用占主导地位;在1990~2000年期间,主要由LUCC引起的年均径流减少量达2616.6×104 m3,占该期间实测减水总量的62.19%。  相似文献   
992.
陕西省近47a来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陕西省78个气象观测台站1961—2007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陕西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对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47a来陕西地区的年降水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18.4mm/10a,主要表现为春秋季降水的减少;降水日数的变化呈减少趋势,递减率为3.2d/10a,主要体现在小雨和中雨事件频率的下降;但是平均降水强度总体呈微弱的增强趋势,主要原因是大雨和暴雨频次的增加。在显著变暖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雨日减少,但暴雨增多,强度增强,该区域降水有向不均衡、极端化发展的趋势,旱涝灾害也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编制胡杨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生存率曲线、累计死亡率曲线、种群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同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方法及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上游区域胡杨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幼龄级所占比例较大;存活曲线接近DeeveyC(凹)型,且动态指数0,表明胡杨种群结构合理,为增长型种群;生存曲线、累计死亡率曲线、死亡密度曲线和危险率曲线表明,胡杨种群前期幅度变化较大,后期趋于稳定;时间序列分析表明,由于丰富的后续资源,种群能够稳定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4.
基于DEM的新疆降水量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降水量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气候参数之一。然而,由于降水量观测站布设的局限性,如站点稀少,空间分布不均匀等,绝大多数空间位置上的降水数据无法获得,估算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地形特征对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影响非常重要,通常利用降水量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评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近年来,GIS技术中数字高程模型的引入和精确的地形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了降水量空间分布研究的准确性,已成为降水量空间分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GIS技术建立了新疆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模型,其中,地理和地形因子的选取来自1 km×1 km的DEM数据,主要包括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以及不同范围内不同方向上的最小和最大海拔高度等。此外,降水量资料来自1971-2005年新疆131个降水量测站(包括气象站和水文站),其中,112个站点的资料用于建立模型,剩余的19个站点的资料用于验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是合适的,验证的模拟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在0.787 0~0.926 3之间,夏季较好,冬季较差。在新疆这个地形复杂的区域,利用GIS技术建立模型研究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对于研究新疆降水资源、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以及生态环境变化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同一震源区两次地震到达某台站的直达P波、S波零频观测谱值之比与其辐射图型因子之比线性相关,而后者取决于震源机制的几何特性。用波形记录计算谱振幅相关系数,认为该系数是震源机制异同的归一化数值描述。据此对2003年青岛序列及冀鲁豫交界地区小震集中区地震事件进行聚类分组,给出序列事件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的时序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序列的滑动平均相关系数时序曲线存在由一致到发散的变化过程,即震源区应力场强度由相对集中向逐步分散过度;冀鲁豫交界地区小震集中区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震源机制各不相同,区域应力积累没有形成任何一个优势方向。  相似文献   
996.
997.
GPS连续观测站基线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站1999—2009年的资料,文中应用小波方法对中国大陆的有关GPS基线时间序列进行了分离,通过对各个频段小波分解结果的分类分析,我们获得如下看法:①在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级与2008年汶川Ms8.0级强震前,部分GPS基线小波分解中低频段(A8,D8,D7,D6,D5)在数月至1年以上的时间内发生较明显的变化,说明浅源大地震的孕育发生与大区域构造活动增强相关;②与北京十三陵(BJSH)相连的BJSH-YANC,BJSH-JIXN,BJSH-TAIN,HLAR-BJSH,CHUN-BJSH基线近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显示北京周围地区压性活动增强,首都圈地区2006—2008年大面积垂直形变结果也反映该地区存在一定的异常。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这种形变异常变化是否与汶川地震有关。但也许提示2008年华北北部地区的构造活动已从常态活动开始转向异态活动,有可能是强震孕育的信号,应给予密切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998.
李莹甄  唐兰兰 《内陆地震》2010,24(4):307-314
系统分析了1970~2007年间新疆境内70个5级以上地震序列的余震持续时间和余震区长轴与主震震级的统计关系,以及主震破裂方式对余震时空特征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及分区地震带余震持续时间和余震区长轴分别与主震震级弱相关,主震震级较低时两者关系离散,震级较高时则呈线性增强。不同的地震带这种线性关系存在差异,对于相同的主震震级,天山地震带余震持续时间一般大于西昆仑地震带,而余震区长轴前者小于后者。新疆地区主震破裂方式对余震的持续时间影响不大,但对余震区长轴影响较大,走滑型主震余震区长轴一般大于逆断型地震。  相似文献   
999.
1000.
Multi-temporal series of satellite SPOT-VEGETATIO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NDWI) data from 1998 to 2007 were used for analyzing vegetation change of the ecotone in the west of the Northeast China Plain. The yearly and monthly maximal values,anomalies and change rates of NDVI and NDWI were calculated to reveal the 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changes in vegetation cover and vegetation water content.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characterize the trends in vegetation change. The yearly maximal NDVI decreased from 0.41 in 1998 to 0.37 in 2007,implying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vegetation activit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maximal NDVI in spring and summer over the study period,while an increase trend was observed in autumn. The vegetation-improved regions and vegetation-degraded regions occupied 17.03% and 20.30% of the study area,respectively. The maximal NDWI over growing season dropped by 0.027 in 1998–2007,and about 15.15% of the study area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of water content. Vegetation water stress in autumn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spring. Vegetation cover and water content variations were sensitive to annual precipitation,autumn precipitation and summer temperature. The vegetation degradation trend in this ecotone might be induced by the warm-drying climate especially continuous spring and summer drought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