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64篇
  免费   3594篇
  国内免费   7667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9360篇
地球物理   910篇
地质学   12877篇
海洋学   1056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734篇
自然地理   1247篇
  2024年   206篇
  2023年   627篇
  2022年   790篇
  2021年   853篇
  2020年   714篇
  2019年   816篇
  2018年   622篇
  2017年   666篇
  2016年   659篇
  2015年   776篇
  2014年   1074篇
  2013年   945篇
  2012年   1019篇
  2011年   1049篇
  2010年   981篇
  2009年   1016篇
  2008年   1029篇
  2007年   1043篇
  2006年   981篇
  2005年   955篇
  2004年   864篇
  2003年   857篇
  2002年   835篇
  2001年   872篇
  2000年   718篇
  1999年   548篇
  1998年   616篇
  1997年   715篇
  1996年   619篇
  1995年   573篇
  1994年   533篇
  1993年   429篇
  1992年   399篇
  1991年   329篇
  1990年   278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7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91.
根据2005年8~10月在纳木错收集的降水样和相关气象观测,分析该地区降水中δ18O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来源关系,揭示不同水汽来源降水中δ18O与温度之间关系.观测期间水汽来源以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本地气团输送为主.结果表明,纳木错流域夏、秋季节历次降水中δ18O变化主导因素是水汽来源不同.远距离输送夏季风海洋性气团形成的降水δ18O值较低,而局地大陆性气团降水δ18O较高.对同源的降水事件,气温和δ18O值有一定正相关性,因而可能是次一级的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2.
不同与以往基于最小二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本文首次尝试将新型的第二代回归分析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应用到中国区域的降水建模中.利用区域内394个气象观测站建站到2000年45年(及以上)的降水资料,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年、季降水量和地理、地形因子(包括纬度、经度、地形高程、坡度、坡向和遮蔽度)的关系模型,估算了区域降水量中地理、地形的影响部分,并分析了这种影响的特征.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够解释70%以上的因变量的变异,相关系数基本都在0.84以上,经交叉有效性检验,模型的回归效果较显著.分析表明,在多元线性回归不适用的情况下,本文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简单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定性、定量地再现实际降水分布.  相似文献   
993.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多元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和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解析宁夏河东沙地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水分利用策略差异及适用性,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直接对比法、IsoSource模型和MixSIAR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坡度(6°、10°、16°和24°)样地柠条锦鸡儿在生长季不同时期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率,并评估两种模型的植物水分溯源效果。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对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的利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生长季初期,随着坡度的增大,柠条锦鸡儿对中层土壤水的利用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生长季中期,随坡度增大,柠条锦鸡儿主要水分来源由深层土壤转移至浅层土壤;生长季后期,柠条锦鸡儿主要水分来源随着坡度的增大由浅层土壤转移至深层土壤。基于直接对比法的定性判断结果,IsoSource模型和MixSIAR模型计算坡度6°、10°和16°样地柠条锦鸡儿主要水分来源利用率的适用性均较高;而Mix-SIAR模型计算坡度24°样地柠条锦鸡儿主要的水分来源以及其贡献率具有更高的可靠性。Iso-Source模型更适合解析较小坡度(6°和1...  相似文献   
994.
深入剖析科尔沁沙地固沙植被水分利用特征,可为科尔沁沙地生态修复和区域荒漠化防治提供参考。测定了科尔沁沙地典型固沙植被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2020年生长季的植物水及其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土壤水与降水的δD值,采用多源线性混合模型定量分割了差巴嘎蒿的水分利用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大气降水方程斜率小于全国大气降水方程,说明该区域大气降水蒸发强烈,方程截距较大,表明研究区水汽再循环强烈。土壤水同位素方程的斜率和截距都小于研究区大气降水方程线,表明土壤水受二次蒸发影响显著。(2)土壤含水率与降雨量、植物生长期的变化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受降雨影响,浅层(0—40 cm)土壤含水率波动幅度最大,且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趋于稳定。(3)雨季,差巴嘎蒿主要利用0—40 cm和120—160 cm层的土壤水,利用率分别为30.1%和25.2%,对其他深度的土壤水利用较少;旱季,主要利用0—80 cm和160—200 cm层的土壤水,利用率分别为30.7%和21.1%,明显高于其他土壤层。  相似文献   
995.
大气干旱是影响半干旱沙区植被建设、生态恢复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1981—2020年毛乌素沙地1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象资料,计算了月、季和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该沙区近40年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干旱事件及其频率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近40年降水量和气温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四季气温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2)毛乌素沙地总体上呈现出不显著的湿润化趋势(P>0.05),但秋季呈显著的湿润化趋势(P<0.05);中、西部地区呈现出湿润化趋势,而东部地区则呈现干旱化趋势。(3)近40年毛乌素沙地的月尺度下干旱总频率达32.71%,各等级发生频率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季节发生频次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轻旱主要发生在毛乌素沙地的北部、中部、东南和西南部,中旱在东部、北部和西部边缘,重旱在东部、中部以及南部地区,特旱在西北部、南部和东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996.
李多  刘芸芸 《气象》2022,(10):1343-1353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资料、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海温资料,采用相关、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讨论了2022年春季我国的气候主要特征和成因诊断。2022年春季,我国季风雨带进程总体呈现偏早的特点。全国平均气温为12.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54 mm,接近常年同期,但旱涝分布差异显著,其中西南地区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通过对同期的环流分析发现,对流层中高层形成的自乌拉尔山以北经青藏高原至中南半岛“-+-”的西北—东南向异常环流形势,使得低层风场上低纬异常偏东气流及南下的异常东北—偏北气流在西南地区辐合,有利于水汽向西南地区的输送和冷暖空气在西南地区的交汇,从而导致2022年春季西南地区降水的异常偏多。此外,自2021年秋季开始并一直持续发展的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是西南地区春季降水异常偏多的重要外强迫因子,而拉尼娜事件结束的早晚会对春季西南地区降水异常产生不同的影响。2022年春季持续发展的拉尼娜事件使得上述异常环流型更为典型,更有利于西南地区的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997.
西南区域地形复杂多样,产生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往往具有多尺度特征,各个尺度的波动信息均影响着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为了在循环同化过程中及时并恰当地引入来自全球模式背景场的信息,修正区域模式对大尺度波段信息的分析和预报偏差,本文以西南区域为研究背景,根据不同类型模式变量的长度尺度特征,将风场的截断尺度与温湿变量的截断尺度进行差异化设置,提出了混合截断尺度的Blending方案,并基于西南区域循环同化系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批量循环同化试验和个例结果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统一和混合截断尺度的Blending方案均能减小循环同化过程中的分析和预报偏差,而混合截断尺度的Blending方案通过对动力场和温湿场采用不同的截断尺度,分别引入更符合动力场和温湿度场尺度特征的全球背景场信息,进一步减小了区域背景场的偏差,提高了循环同化分析的连续性和气象要素预报的准确度。在降水个例分析中,模式在地形陡峭区域出现了明显的降水虚报和落区偏差,混合截断尺度Blending方案能进一步降低大量级降水的虚报率,改进了对降水量级和落区的预报,提高了降水预报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8.
水汽是青藏高原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水资源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FLEXPART方法,研究了1979-2018年青藏高原4个区域(青藏高原北部NEQXP、西北地区NWQXP、东南地区SEQXP和西南地区SWQXP)积雪季极端降水的水汽来源及相对贡献。研究表明:(1)NEQXP、NWQXP和SWQXP的年极端降水量和年极端降水日数显著增加,而SEQXP则不显著。(2)青藏高原4个区域极端降水的水汽贡献存在明显差异,SEQXP和SWQXP极端降水主要由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控制,而对NEQXP极端降水贡献最多的是本地蒸发,中亚地区的水汽对NWQXP极端降水的贡献占据主导地位。(3)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地区、地中海地区、北非阿拉伯半岛地区、SWQXP、中亚地区和NWQXP逐年持续的水汽供应,引起NWQXP逐年极端降水的增加;而NEQXP极端降水增加更多是因为NWQXP逐年水汽增加;SWQXP极端降水增加是因为中亚地区和SWQXP逐年持续水汽的供给导致。这些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青藏高原内部水汽循环差异和极端降水事件的认识,并从水汽来源的角度解释当前极端降水逐年增加的机制。  相似文献   
999.
以中国北方7个苹果主产省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及周边100 m范围内210个气象站1970-2019年逐日气象数据和1 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数据,采用最小湿度法对作物系数(Kc)进行逐日估算,并利用基于样条函数插值理论的专业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对逐日气象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计算苹果各关键生育期需水量和降水适宜度...  相似文献   
1000.
李争辉  罗亚丽 《湖北气象》2021,40(2):101-110
利用1980-2017年华南地区30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数据、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统计特征,定义站点上短时(1-6 h)、中等时长(7-12 h)和长时(>12 h)降水事件,对比降水量、频次和强度在南海季风爆发前后的变化,以及所定义的西部内陆、东部内陆、沿海地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