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基于可达性技术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诚  黄震方 《地理研究》2012,31(4):745-757
区划一直是地理学的核心研究领域,本文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尝试探讨新时期下基于GIS技术的旅游区划分方法。以可达性空间表达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旅游点、线要素的相对系统分类,分别对所有A级景区、4A级以上景区和县级城镇、地级及其以上城市可达性进行测算,并分别计算了各自的腹地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间阀值下腹地范围变化的判断,进行旅游景区腹地范围的空间合并,并对各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将长江三角洲划分为5个旅游大区、27个旅游亚区和85个旅游小区。并进一步从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组合角度,对现有旅游小区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据此构建长江三角洲综合性旅游服务中心等级体系。  相似文献   
322.
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在发展中相应的环境地质问题也较严重,本文阐述了水土污染,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区域地下水下降及软土变形与地基稳定性等问题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323.
作者根据多年来在尼罗河与长江三角洲工作中所获大量实测资料,探讨两个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硬土层沉积特征、时空分布及其成因;剖析干旱性气候和湿冷性气候对三角洲硬土层成因的影响;指出两个三角洲晚更新世末期的硬土层主要为洪水泛滥堆积物,但在枯水期受到了风的改造。  相似文献   
324.
陈希祥 《地层学杂志》1996,20(4):291-294
实际钻孔资料进一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海陆变迁特征,在海侵范围内存有“陆岛”,海侵层在平面上并非那样连续,特别是更新世的几次海侵层,经常被陆相堆积物割离,反映了对长江三角洲古地理的“现状”认识尚须深入。  相似文献   
325.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在全国建立七个跨省区市经济区域;1、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2、环渤海地区;3、东南沿海地区;4、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5、东北地区;6、中部五省地区;7、西北地区。这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以后作出关于经挤区划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326.
新石器人类活动反映了中国长江三角洲海平面控制地形的变化D.J.Stanley等该地质一考古学综合调查主要研究早、中全新世时期长江三角洲平原上影响新石器人类迁徒的环境限定因素。最近的资料表明:(1)该三角洲最早的新石器文化虽然比中国内陆早期的新石器文化...  相似文献   
327.
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物源研究: REE和Nd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4,自引:19,他引:14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以来堆积了200多米厚的碎屑沉积物,主要由河湖相和滨浅海相组成,构成了多个沉积旋回。选择长江口地区一个320m深的PD钻孔,运用多通道等离子体质谱MC ICP-MS方法,开展沉积物中的REE和Nd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了上新世以来三角洲地区沉积物物源的变化。沉积物中REE和Nd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Ce呈弱的负异常,介于0.83~0.99之间,而Eu呈现中等亏损,在0.53~0.73之间变化。岩芯中上新统沉积物中Ce异常变化大,而Eu亏损相对第四系沉积物更显著。143 Nd/144 Nd比值在钻孔中变化较小,介于0.511975~0.5122367之间,平均值为0.512062。相关分析揭示粒度和化学风化对Nd同位素组成影响小。REE和Nd同位素判别图解揭示河口地区上新统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流域中、下游的近源物源区,而第四系沉积物的物源虽然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是总体上与上新统沉积物来源明显不同,主要来自更广泛的流域物源区,尤其是长江上游的风化物质被大量输运到河口三角洲地区。在第四纪构造和气候因素控制下,古长江水系具有不同的演化阶段,流域源岩经历的风化作用强度也不同,因此河流沉积物的源汇过程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28.
南京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第四系厚层覆盖区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报道了该区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以来所取得的一些基本成果。认为本区采用-20目的土壤样品筛分粒级、表层土壤取样深度定为0~-20m、深层土壤取样深度定为-150cm以下及有关的采样密度试验结果都是切实可行的。发现南京地区局部表层土壤中存在两个重金属元素富集带,局部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明显富集对有关农作物的安全性有直接影响。讨论了诸如怎样确定土壤中元素的背景值、如何检查评价环境地球化学异常、如何看待土壤中元素总含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等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29.
地理科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理科学系统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全球变化的高度进行研究,自全新世以来,把人类作为与各自然圈层的总和相对等的一个圈层。因此,在研究框架图式中,在IGBPⅡ图式之外,增加了一个人类圈,并以人类圈作为中心,表示人类圈与各自然圈层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把中国地理科学系统研究与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联接起来,使中国地理科学走向世界,这些就是地理科学系统理论的创新之处。在实践中,我们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详细研究,拟出许多具体研究课题,提出研究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如图 2所示,根据地理科学系统理论研究长江三角洲,其最终目的就是对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但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已是一个独立的重大科研项目,已由中国科学院进行研究,故在此仅做简略评述。  相似文献   
330.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首先分析了长江三角州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布的现状特点,认为该地区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行业同构化、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是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作者提出了该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体系和各地区分工与协作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