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00篇
海洋学   125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351.
<正> 一、矿区地质简况阳春黑石岗硫铁矿区位于广东湛江地区,硫铁矿床中溶洞矿矿体赋存于黑石岗背斜两侧。背斜轴部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翼部为下石炭统石磴子段大理岩、结晶灰岩。矿体产于接触带。主矿体(Ⅱ号)呈似层状产于背斜的北西侧。矿床中银、铅、锌的硫化物溶洞矿矿体多受原生硫铁矿体或后期构造的控制。溶洞矿在空间上多与黄铁矿体或含银铅  相似文献   
352.
黄桂芳  刘平 《地质实验室》1992,8(5):264-267
本提出了用卟啉TPPS4[meso-四(4-磺酸基苯)卟啉]测定痕量的新方法。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62×10^5L·mool^-1·cm^-1.含量0~8.0μg/25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在萃取分离主要干扰元素之后.用于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53.
三种土壤铅和镉的质量基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制定地下水源保护区污染控制措施时,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是缺少土壤包气带和含水层中化学物质的基准和标准。文中以铅、为例,结合北京、唐山地下水水源地实际情况,运用“平衡分配法”,根据土壤对铅和的吸附容量和分配系数研究包气带土壤中的铅和的质量基准。结果表明,土壤中铅和的质量基准与溶液pH值成对数线性关系,据此可计算不同pH条件下的土壤中重金属的质量基准。  相似文献   
354.
为研究尺寸和(Cd2+)质量浓度对罗非鱼积累和转移水环境中Cd2+的影响,用室内培养的方法,选取4种尺寸的罗非鱼,设置不同质量浓度Cd2+的暴露试验,分别测定其半致死率、Cd2+积累量和对Cd2+的转移系数以及罗非鱼的相对增长率.结果表明:不同尺寸的罗非鱼对Cd2+的响应不同,其中,幼龄鱼的LC50浓度最低,体长为31.5±3.4 cm的罗非鱼LC50最高;低质量浓度Cd2+(0.5 mg/kg)处理下,罗非鱼尺寸不同,相同鱼组织对Cd2+的吸收积累量差异显著(P< 0.05),而高质量浓度Cd2+处理时,不同尺寸罗非鱼的同一组织对Cd2+的积累量无显著性差异;除体长27.4±2.9 cm罗非鱼外,相同尺寸的罗非鱼Cd2+转移系数都是低质量浓度显著大于高质量浓度(P< 0.05);高质量浓度Cd2+处理对各种尺寸罗非鱼质量增加的抑制率显著高于低质量浓度Cd2+处理的抑制率.此外,不同Cd2+质量浓度对相同尺寸的罗非鱼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罗非鱼的尺寸和Cd2+质量浓度都对罗非鱼积累和转移Cd2+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55.
报道了1-(4-硝基苯基)-3-(5,6-二甲基-1,2,4三氮唑)-三氮烯(NPDMTT)的合成及其与的显色反应研究.在表面活性剂OP的存在下,pH=11.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能与发生显色反应,与NPDMTT形成摩尔比为1∶3的黄色配合物,在455 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在540 nm处有一最大负吸收.以455 nm为参比波长、540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84×105 L·mol-1·cm-1,的浓度在0~520 μg/L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废水中的微量,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符.  相似文献   
356.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中Cd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华 《江苏地质》2004,28(2):96-99
根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长江中下游重点地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调研的研究成果,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下水元素的背景特征及其与地下水的酸碱度、氧化还原环境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57.
贵州牛角塘隔锌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富的矿床:其含量是世界上其它铅锌矿床Cd含量的几到几百倍。在一个矿床中发现如此高含量和多种存在形式的硫矿在国内外尚未见报导。硫矿的存在状态如下:①呈包裹体产于硫化物中;②以不规则晶粒赋存于硫化物粒间:③硫矿一方铅矿或硫矿微脉基本都局限在闪锌矿内:④围绕黄铁矿中方铅矿包裹体四周分布:  相似文献   
358.
广西南流江流域第四系发育形成的土壤中Cd等重金属含量较低,但水稻籽实Cd超标率很高。为了查清Cd在南流江流域土壤-水稻系统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按照不同成土母质物源分区,系统采集了水稻及其对应的根系土样品,测试了水稻籽实Cd、土壤Cd、pH、Corg、N、S、Mn及氧化物等指标,部分土壤样品进行了七步顺序提取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母质根系土Cd总量大小顺序为碳酸盐岩区>水系上游第四系区>水系中游第四系区>水系下游第四系区>碎屑岩区,而水稻籽实中Cd含量顺序却基本相反,两者之间不具有明显相关性(r=-0.030,p=0.84 )。形态数据显示,水溶态Cd与籽实Cd相关性较好,能够较好指示研究区Cd的生物有效性,同时,土壤水溶态Cd占比受土壤pH、土壤CaO、Mn、有机碳(Corg)等土壤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359.
Sphalerite in the Niujiaotang Cd-rich zinc deposit, Duyun, Guizhou is characteristically light-yellow in color with significant enrichment of cadmium which ranges from 0.83% to 1.97% (averaging 1.38%) in concentration in the mineral, corresponding to an enrichment coefficient as high as 30. 47 to 72. 96.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major Pb−Zn deposits in the world (the Mississippi Valley deposits, and the Fankou and Jinding deposits in China) the Niujiaotang deposit isn n×10 times richer in cadmium. Sphalerite in the deposit is also rich in Ga and Ge, but poor in In, Mn and Fe, suggesting some special mechanisms that govern the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these trace elements. Except for a minor amount of independent minerals like greenockite, cadmium occurs mainly as isomorphous impurity in the crystal lattice of sphalerite. During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under supergene condition, cadmium was separated from Zn, resulting in some secondary minerals of Cd, including oxides and otavite. This project was joint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96-33110) and the Laboratory Foundation of Ore Deposit Geochemist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相似文献   
360.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关键在于识别其污染源,采用铅、锌、多元同位素示踪技术是对其进行污染源解析的最佳手段之一。铅同位素示踪技术较为成熟且应用广泛,锌和同位素示踪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中可作为有力补充。本文系统概述了 Pb-Zn-Cd同位素的示踪机理、组成特征及其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中的应用,提出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是采用多元同位素示踪技术,并结合沉积物形态中重金属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示踪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