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38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304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The uranium deposit studied in this paper occurs in a Precambrian (Xuefengian)granite batholith. The emplacement age of the granite is 760 m.y. The average content of uranium in the granite is 7 ppm, but the yield of leachsd U is higher With an average of about 33.8%. The granitic rocks, contain; Some uraninite. Uranium mineralization mainly takes the form of siliceous veins With an age of 47 m.y. K-feldspar. present in the granite and pyrite associated with pitchblende were massspectrometrically analyzed for Pb isotopic compositious, characterized by anomalous lead. A reasonably linear array can be seen on the ^207Pb/^206Pb--^205Pb/^204Pb plot, implying a genet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rock and the ore, and a derivation of rock-forming materials from. a uranium-rich source. According to the continuous-growth model for anomalous lead, evolution, two isochrons give the. ages-of about 764 m.y. and 708 m.y.for ore-forming materials, close to the emplacement age of .the granite batholith.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came from the granite batholith. Eight granit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mining .area were analyzed, but no uranium-lead ages could be worked out because of the pregressive destruction of the closed U-Pb isotopic system since granite emplacement, which resulted in the loss of uranium(78%). It can be imagined that in the period of continental weathering the surface water would infiltrate downwards, leaching out large amounts of uranium from the granitic rocks to form infiltration solution. The solution was heated at great depth and then found its way upwards, on which it dissolved constantly U from the rocks to form the uranium deposit.  相似文献   
133.
134.
纳如松多银矿是西藏陆陆碰撞主碰撞时期形成的特殊的隐爆角砾岩型富银富矿床。对该银矿的主要金属硫化物和矿区的斑岩进行了S、Pb同位素组成的分析和示踪讨论,结果显示矿床的金属硫化物和斑岩(细斑和粗斑)具有一致的同位素组成,以富集放射性成因为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中的主要来源于矿区斑岩。方矿的δ34S为2.5‰~4.7‰,与之成对的闪锌矿δ34S为4.5‰~5.5‰,皆大于相对应的方矿,表明成矿期的S同位素基本达到了平衡。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与粗斑斑岩硫同位素组成更为接近,结合Pb同位素的特征,认为银矿的成矿与粗斑斑岩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5.
刘顺民 《福建地质》2010,29(3):238-243
在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富集因子法对福建省沿海地区表层土壤中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地区约98.2%的土地面积表层土壤中属于自然来源,其余地区含有人为来源,且集中分布于个别市县城区;自然来源区呈现广域性分布特征,人为来源区则呈现零星的斑点状分布特点;自然来源区和人为来源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土壤类型、森林植被分布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6.
拜仁达坝和维拉斯托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发现的2个大型银多金属矿床,文章对其开展了硫和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拜仁达坝矿床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4.0‰~+1.6‰,维拉斯托矿床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0.8‰~+2.0‰,与岩浆热液型矿床的硫同位素值接近,表明这2个矿床中的硫主要来自岩浆。拜仁达坝矿区43件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333~18.515,207Pb/204Pb值为15.532~15.656,208Pb/204Pb值为38.057~38.610;维拉斯托矿区20件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304~18.377,207Pb/204Pb值为15.520~15.610,208Pb/204Pb值为38.112~38.435。拜仁达坝东矿区矿石中的同位素组成与维拉斯托矿区相似,变化范围小,相对贫放射性同位素,并且均为混合。矿石中的可能来自围岩地层及深源岩浆。  相似文献   
137.
四川赤普铅、锌矿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普、锌矿床的矿体中发育大量沥青,、锌矿化形成与沥青密切相关。应用族组分分离和定量及饱和烃色—质分析等方法对、锌矿中的沥青族组分和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锌矿床内有机质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其次来自页岩,没有陆源有机质的加入;这种混合来源特征受到不同来源成矿流体作用的影响。(2)矿区内有机质反映了热液流体经历了还原、高盐度的物理化学过程。(3)矿区内有机质成熟度高,主要为炭质沥青,反映有机质的演化程度较高;矿体内有机质与围岩内有机质成熟度类似,反映它们经历了类似的地质作用过程。(4)有机质还原碳酸盐岩中的硫酸盐岩,产生还原硫,为、锌等硫化物的沉淀创造条件。(5)成矿流体中烃类含量比较高,推断已经演化到高成熟阶段的有机质可能以古油气藏的形式参与了成矿作用;有机质在与含矿流体混合过程中扮演着还原剂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8.
青海锡铁山超大型锌矿床产于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带中,发育一套完整的喷流沉积系统,包括管道相、近喷口相与远喷口相以及喷流沉积岩等。对不同对象中硫化物系统的同位素测定研究表明,锡铁山矿床同位素组成总体较集中,可细分为两组,均呈线性分布:大部分的样品,包括非层状矿、网脉状石英钠长岩、代表供给系统的脉体、基性岩等,以及绝大部分的层状矿体,组成一组,线性回归方程为(207Pb/204Pb)=1.254(206Pb/204Pb)-7.296,相关系数0.997。分布于锌矿体及大理岩上盘的含浸染状黄铁矿化的炭质片岩、一个层状矿体样品组成一组,线性回归方程为(207Pb/204Pb)=0.123(206Pb/204Pb)+13.347,相关系数0.902。两条直线交点的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253,207Pb/204Pb=15.590,208Pb/204Pb=38.370。结合成矿模型的研究认为,矿床的同位素具有造山带与上地壳混合来源的特点,显示喷流成矿过程中及成矿金属物质主要由喷流卤水提供,少量物质来自海水;在喷流系统的远端或喷流活动的间歇期,前寒武纪变质岩也可能提供了少量物质。而层状矿体与非层状矿体经历了相同的演化历史,均形成于喷流沉积过程中,非层状矿体属未喷出海底的热液矿体,而不是后期改造的结果。断层沟地区的矿化是后期改造重新定位的,同位素组成在改造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均一化。  相似文献   
139.
利用BCR及1M HCl分离提取技术对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不同化学形态含量及Pb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大(Pb含量为(54.4~4379)mg/kg),且富集明显(EF>3.5)。不同河段沉积物富集程度明显不同,湘潭、长沙及湘阴河段沉积物富集程度相近(EF平均为3.5~4.1),而株洲段沉积物富集明显较高(EF平均为82.0)。BCR分离提取结果显示河床沉积物主要以赋存于铁锰氧化物中的可还原态(43.76%)和赋存于硅酸盐矿物的残渣态(41.53%)的形式存在。沉积物全岩同位素组成显示株洲段为非放射成因(^(206)Pb/^(207)Pb平均为1.1744),而湘潭至湘阴段沉积物明显富放射成因(^(206)Pb/^(207)Pb平均为1.1827)。由BCR提取的可提取态与残渣态的^(206)Pb/^(207)Pb比值平均分别为1.1798±0.002及1.1844±0.008,即可提取态与残渣态之间Pb同位素组成变化不明显。而1M HCl提取的可提取态(^(206)Pb/^(207)Pb平均为1.1746±0.004)与残渣态(^(206)Pb/^(207)Pb平均为1.1859±0.007)的Pb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这可能是BCR分离提取实验中,株洲段沉积物非放射成因的人为源未完全提取所致,故BCR提取法不适合用于矿业活动影响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同位素示踪分析表明,株洲段沉积物中为来自锌矿矿石(62.4%)及燃煤排放(36.8%)人为源组成的二元混合,而湘潭至湘阴段沉积物为来自自然源花岗岩(54.4%)和来自人为源锌矿矿石(29.2%)及燃煤排放(15%)组成的混合。  相似文献   
140.
抱布德多金属矿产于硅质岩、灰岩中,围岩主要为灰岩、少量泥岩,蚀变普遍,构造发育。通过野外地质工作,结合已有资料,从区域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成矿方面对抱布德多金属矿床进行分析,初步分析矿床与区域构造运动、广泛发育的NW向断裂、三叠纪地层有关,矿区断裂构造、硅质岩为以后探矿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