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26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小黄鱼是我国近海四种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小黄鱼种群及其两个地理亚种群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小黄鱼的种群动力学研究,对于维持这一重要渔业的可持续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仅有的两个小黄鱼种群动力学模型只涵盖了较短的时间,且没有关注其空间差异。本文研究了1968年至2015年间黄渤海和东海小黄鱼的种群动力学模型,包含和不包含空间分层结构的两种贝叶斯模型被用于分析其种群动力学的大尺度空间异质性。本文分析了不同的假设,来研究小黄鱼种群动力学潜在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种群动力学特征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种群的增长速度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增加,而可捕系数从1981年到2015年增加了两倍多。与黄渤海亚种群相比,东海的小黄鱼亚种群生长速度更快,遭受的捕捞压力也更大。基于最大可持续产量MSY的参考点表明,无论是整个小黄鱼种群还是两个亚种群,近年来都有非常高的过度捕捞风险。因此我国小黄鱼的渔业管理急需更加保守的管理策略,同时考虑其地域差异。本文所用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种类的资源评估和渔业管理,尤其是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数据有限的种类。  相似文献   
22.
种群的空间格局是研究植物种群相互作用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方法。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主要物种,通过野外的群落调查,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法中的Ripley K函数,分析甘肃皋兰老虎台荒漠植被不同坡向红砂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种内关联。结果显示:红砂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其在不同坡向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南坡及西南坡坡向上,红砂种群Ⅰ、Ⅱ级个体在小尺度上呈显著聚集分布,随着龄级及空间尺度的增加,红砂种群聚集强度逐渐减弱,最后趋于随机分布。西坡、西北坡坡向上生长大量的蓍状亚菊(Ajania achilloides)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等对红砂的生长造成抑制并加剧种间竞争,各级红砂种群的分布格局均以随机分布为主。不同坡向上,红砂种群Ⅰ、Ⅱ龄级个体之间在小尺度内表现为负关联,随着尺度增加关联度降低,Ⅲ、Ⅳ龄级与Ⅰ、Ⅱ龄级个体之间呈显著的负关联,而Ⅲ、Ⅳ龄级之间没有明显关联性,表明龄级相近的个体在空间分布上是相互独立的。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影响红砂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除了其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外,微生境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3.
Ecopath with Ecosim在水生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球上的水体为人类提供着无法计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相应的生态价值。然而,水生生态系统一直承受着巨大的捕捞和环境压力。为更好地分析人类以及自然扰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许多研究种群结构和动态的模型软件以  相似文献   
24.
中国明对虾2个群体的杂交子一代早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燚  孔杰  杨翠华  张天时  罗坤 《海洋学报》2007,29(3):157-161
目前,对虾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遗传学和遗传改良的潜力研究等方面[1,2].不同的地理群体代表不同的遗传资源,尤其是对虾人工养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对不同的群体生长发育性状特点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遗传改良的目标是提高对虾人工养殖群体的产量,这就需要育种计划不仅要建立在对虾自然群体相关性状差异的研究上,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不同发育阶段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特性.对虾幼体生长情况和存活率一直都是养殖者和科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已经有研究证明美国大西洋牡蛎和港湾扇贝群体间在幼体生长发育和存活率方面存在遗传差异[3,4].杂种优势在生物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25.
应用17个EST-SSR位点分析表明,马氏珠母贝印度种群和三亚种群的平均FST值为0.486,两个种群的分化程度高;三亚种群的等位基因数为1—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3.3;印度种群的等位基因数为2—7,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1—3.3;三亚种群和印度种群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是1.8和1.9;三亚种群和印度种群的等位基因丰度分别为3.16和3.39;印度种群无论是期望杂合度(HE)还是观察杂合度(HO)都高于三亚种群,印度种群的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是0.42和0.16;三亚种群的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是0.38和0.15;三亚种群与印度种群的Nei’s遗传距离为1.119。两个种群都保持了中等水平遗传多样性。由于两个种群高度的遗传分化和保持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开展两个种群间杂交及获得杂种优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海洋溢油污染对生物群落和种群的影响及生态系统的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溢油污染带来的最严重的威胁在于它能够改变或破坏海洋环境中正常存在的生态系统。溢油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初步影响是造成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度、均匀度下降,进一步则是敏感物种消退,另一些机会物种大量繁殖,群落结构受到扰动。受到溢油污染后的生物群落的变化和恢复过程通常呈现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溢油作为一种外来的扰动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发展强行加注了一种相对统一的发展模式,生态系统会经历一些优势种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种群数量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系统变得敏感脆弱,生态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本文对国内外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今后应大力开展海洋石油污染调查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7.
Amphioxus, Branchiostoma belcheri, a closest relative of vertebrates, is at a high risk of extinction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low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 altered native habitat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cryopreservation of its gametes.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cryopreservation of amphioxus semen. The main findings are that (1) the extender of Yao et al. is the best one among the four extenders examined; (2) the appropriate ratio of semen to extender of Yao et al. plus cryoprotectant is from 1:5 to 1:7; (3)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and methanol are the better cryoprotectants than glycerol, with DMSO giving the best results; (4) the eggs fertilized with post-thaw spermatozoa are capable of developing to at least hatching stage, and the highest hatching rate is (12.4±3.0)%.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freezing and thawing of amphioxus spermatozoa, providing a simple and practical protocol for cryopreservation of amphioxus spermatozoa and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safeguarding this endangered species.  相似文献   
28.
多参数生物标志物法已被广泛用于重建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种群结构.但目前还缺乏这一应用的现代证据,尤其是西太平洋边缘海地区.文中作者对东/黄海的表层沉积物中的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研究,发现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菜子甾醇、甲藻甾醇、长链烯酮的总含量变化范围为357~3 115 ng/g,黄海的总含量变化范围为2 898 ~6 714 ng/g,硅藻、甲藻和颗石藻生物标志物总量基本具有近岸高、离岸低的趋势,与现场调查资料所得到的趋势基本一致.生物标志物比例结果显示在东海的长江口方向离岸越远硅藻相对比例下降,而在长江口以南则是离岸越远硅藻比例升高.在东海和黄海颗石藻所占比例都很低,但是有离岸越远比例升高的趋势.用生物标志物所重建的种群结构的变化趋势与现场调查资料相符,但其绝对值却与现场资料存在差异.本研究为生物标志物重建种群结构提供了现代数据,但是此方法的定量应用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9.
The Himalayan Yew (Taxus baccata subsp, wallichiana) is an endangered native high value medicinal plant of the Himalayan Region. The several medicinal properties of the bark and leaves of this species have increased its risk of extinction due to pressures for utilization. It is also subjected to harvest for fuelwood. The species does not regenerate well from seed and that is another risk factor.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pulation ecology of the species as a foundation for its conservation. Six forest communities in the Khokhan Wildlife Sanctuary where the species is present were sampled. The abundance of the species, impacts of harvesting and its current regeneration patterns indicate that it may soon be extirpated from the Sanctuary. A plan for conserving the remaining sub-populations is presented. It could provide a template for conservation in other locations where the species is at risk.  相似文献   
30.
厦门潮间带泥滩和虾池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丰度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1996年对厦门三处潮间带和两口虾池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主要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此外,还有底栖桡足类、多毛类和寡毛类。三处潮间带海洋线虫的平均密度为60.13个/cm^2,占小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的94.46%。除了鸡屿中潮区和低潮区外,其他潮漳带海洋线虫与底栖桡足类丰度比度多在16.3以下,表明厦大海边和大屿潮间带未受明显污染。刚放虾苗的虾池,小型底栖动物贫乏,随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