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63篇 |
免费 | 5033篇 |
国内免费 | 68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54篇 |
大气科学 | 6241篇 |
地球物理 | 5524篇 |
地质学 | 12762篇 |
海洋学 | 4210篇 |
天文学 | 355篇 |
综合类 | 1985篇 |
自然地理 | 35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0篇 |
2023年 | 1029篇 |
2022年 | 1290篇 |
2021年 | 1305篇 |
2020年 | 1081篇 |
2019年 | 1246篇 |
2018年 | 896篇 |
2017年 | 904篇 |
2016年 | 904篇 |
2015年 | 1011篇 |
2014年 | 1658篇 |
2013年 | 1281篇 |
2012年 | 1504篇 |
2011年 | 1457篇 |
2010年 | 1505篇 |
2009年 | 1467篇 |
2008年 | 1452篇 |
2007年 | 1288篇 |
2006年 | 1307篇 |
2005年 | 1243篇 |
2004年 | 1068篇 |
2003年 | 1175篇 |
2002年 | 1171篇 |
2001年 | 1180篇 |
2000年 | 906篇 |
1999年 | 775篇 |
1998年 | 872篇 |
1997年 | 799篇 |
1996年 | 807篇 |
1995年 | 700篇 |
1994年 | 647篇 |
1993年 | 567篇 |
1992年 | 529篇 |
1991年 | 444篇 |
1990年 | 365篇 |
1989年 | 267篇 |
1988年 | 86篇 |
1987年 | 58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59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26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7篇 |
1976年 | 6篇 |
1974年 | 7篇 |
1954年 | 1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未来变暖背景下北极气候变化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中对北极气候变化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模拟结果,研究SSP2-4.5情景下21世纪北极2 m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极地陆地的欧亚大陆(Eurasia,EA)和北美-格陵兰(Greenland,GL)对全球变暖具有不同的响应。EA在21世纪中叶前变暖趋势显著,之后主要表现为年代际尺度的冷暖振荡;GL则始终保持增暖趋势。EA、GL分区气温均存在年际、年代际(10~20 a)尺度上的波动,GL分区还存在20~40 a的准周期变化。(2)前冬北大西洋涛动正位相会引起次年夏季北大西洋呈南北向“-、+、-”三极型海面温度异常,并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导致EA分区气温正异常,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年代际尺度上。(3)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为正异常时,北美至格陵兰位势高度偏高,GL分区增暖,并且这种影响在21世纪70年代后更重要;北太平洋北部的海面温度正异常对GL分区增温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62.
饱和砂土地基在爆炸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液化,地基上的结构物将受到爆炸荷载及地基液化的双重作用,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和破坏性变形。基于大型现场爆炸液化试验,对场地上钢筋混凝土(RC)结构的动力响应和地基液化后RC结构的变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液化场地中浅埋RC结构产生了明显的不均匀沉降,且最大沉降量达到结构高度的10%,结构差异沉降达到最大沉降量的1/5,结构沉降变形在液化后15 h时基本稳定;RC结构表面未产生明显的裂缝,动态拉、压应变均在400??以内,不会对结构造成显著破坏;结构动力响应表现为柱侧加速度峰值明显大于梁侧,但柱侧动力稳定所需时间较梁侧短,即柱承受了更大的瞬时冲击力且其抵抗瞬时冲击力的能力更强。研究结果可以为在可液化地基中的浅埋RC结构稳定设计等工程情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64.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引起天然气水化合物形成的各种自然过程进行的研究和对天然气水合物在地下深部存在的可能性所作的评价以及根据引用的观测资料,划分出引起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低温,海侵,成岩,迁移流,断层,地层削蚀,热液,沉积和海底火山等作用的地质模式,并对这些模式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业已证明,最主要的天然气富集模式都是在海底条件下实现的。在大陆和极地陆棚的厚层冰冻岩带也可形成水合物弱富集。 相似文献
65.
我国及邻区的现代构造应力场作为一平面应力问题用有限单元法进行了计算。将本区地壳看成是一不均匀的弹性板,根据各地区杨氏模量E、泊松比v和地壳厚度T的不同,组成12种材料区。全区被分成288个三角形单元。考虑了五种应力和位移边界条件,这些边界条件分别反映了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及菲律宾海板块对我国及邻区施加应力的相对大小。将计算得到的最大剪应力值与强震分布进行对比,将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震源机制解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进行对比,选择一种和实际符合得最好的边界条件作为可取的模式。结果表明:来自印度洋板块的作用力最大,大约是来自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作用力的两倍。 相似文献
67.
在二维三分量MHD数值模拟的基础上 ,对地球磁尾不同类型磁结构的形成作磁螺度分析 .研究表明 ,对于由晨昏电场产生的磁尾驱动重联过程 ,通过系统边界输运的磁螺度通量是引起系统总磁螺度变化的直接原因 .不同的初始磁螺度密度分布和磁螺度通量输运 ,可以引起中性片区域磁螺度密度分布的不同演化 ,从而导致具有不同拓扑位形磁结构的形成 . 相似文献
68.
可溶岩区地下岩溶水对隧洞造成很大的威胁,如引起隧洞涌水、突水、突泥等。本文通过地质调查、勘探、抽水试验,分析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段地下岩溶水发育规律及分布特征,为滇中引水工程以及今后地下隧洞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调查分析显示,滇中引水工程昆明段岩溶在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可溶岩中均有分布,主要呈带状分布于地下水排泄基准面附近及断陷盆地、断裂沟谷内,其次在新构造运动控制的断裂地段及岩性变化造成的不同微水文地质单元交界处;在二叠系灰岩中,地下水分层排泄,石炭系、泥盆系中发育有落水洞,形成地下岩溶通道;在1900~2150m高程段岩溶发育密集,该高程区为岩溶地下水的主要径流区,对隧洞影响最大,存在涌水、突水、突泥、岩溶塌陷、遭遇岩溶空腔的隐患。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