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周尚意 《地图》2011,(4):141-141
这里所说的西城是指北京的一个城区,它是一个令人"自豪"的城区。若要知道西城的地理位置,首先要了解北京的地理空间。北京作为中国古代的都城,历史上形成了层层拱卫的空间结构。明清确立的都城空间结构有四个圈层,它们自内向外以四道城墙为界:紫禁城城墙、皇城城墙、内城城墙和外城城墙。  相似文献   
12.
吉隆坡位于马来西亚的中西部,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150多万,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和全国最大的城市。吉隆坡地处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适宜热带植物生长。整个城市花木繁盛,郁郁葱葱,处处鸟语花香,景色十分迷人。近二三十年,吉隆坡城市发展很快,一幢幢刺破青天的现代化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如今,它拥  相似文献   
13.
天显三年(公元92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将沈阳城建为夯筑的土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朝沈阳中卫指挥使闵忠,在元代旧土城基址上,将其改筑为砖城,内辟十字街,设城门四座与街连通,东为永宁门,西为永昌门,南为保安门,北为安定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后金将都城迁到沈阳,此后,城的建设也继承了汉族传统建筑成就,以都城规制进行。  相似文献   
14.
钟山 《中国地名》2012,(8):58-59
政治中心忽必烈率百官臣僚在此处理政务军事中心元统治者在此屯军备战整理军务经济中心草原中原各国商人在此料理商务2012年6月29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将中国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元上都,中国元代都城。是一座由我  相似文献   
15.
刘伉 《地图》2006,(3):12-37
“迁都”这种现象,在世界发展历程中可谓“史不绝书”。比如我们的近邻日本,在公元6世纪末到8世纪末的200年间,曾七迁其都,平均15年搬一次家,颇有“席不暇暖”的模样。历史上一些大帝国在开疆拓土、征城略地之际,都会随着形势的发展搬迁都城——既为了巩固已得到的战争成果,更为了进行新的征服而建立前进基地。这些暂且不表,单说近现代世界各国已经或正在发生的迁都“大举”,就足以让我们感到目不暇接和眼花缭乱了。世界迁都大潮@本刊编辑部 @刘伉 @colphoto  相似文献   
16.
《地图》2010,(4):26-27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一幅100多米长、6米高的《清明上河图》动画长卷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图上展示的是12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  相似文献   
17.
《地图》2012,(5):14
静卧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茫茫金莲川草原上的元上都遗址,今年夏天成功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世界遗产家族"新的一员。这座我国保存最完整的草原都城遗址,是元世祖忽必烈的"龙兴之处",在蒙古大军定鼎"大都"北京之后,以"上都"身份担当元朝的夏季都城。据记载,元上都曾拥有11万人口,  相似文献   
18.
明洪武元年八月二日(1368年9月12日),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玉春率明军进占元大都,元顺帝和后妃、太子以及部分蒙古大臣从健德门仓皇北逃。至此,历时98年的元朝统治结束。  相似文献   
19.
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且末古城到底在哪片沙漠里游荡呢?三星堆的热度似乎还在,那么它就是巴蜀的都城吗?传说中的巴蜀到底迁到哪里了?中国明的起源仅仅是黄河流域吗?西夏国曾存在二百年,历经12位皇帝,为什么皇陵仅有9座?历史总是厚重的,在掀开那层层的面纱之后,我们发现许多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都城和王城都不存在了。今天的人们疑惑着:真正的都城到底失落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06,(4):44-44
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元建大都城时,街巷横平竖直,大街阔24步,小街阔12步,以皇城内宫殿、园囿为核心,排列着一条条小巷,这些小巷就是胡同。北京的胡同多是东西走向,这也是元代开始奠基的。元代为鼓励在都城内建造民房,元世祖忽必烈颁诏,让金中都旧址居民,特别是有钱的商人和有官职的贵族到大都城内建房。同时还规定建房可以占地8亩。这一政策,使元朝统治及贵族大批迁入城内,并出现规模建造院落式住宅的现象,使院落式民宅以它独特的营造方式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