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7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220篇
测绘学   393篇
大气科学   379篇
地球物理   665篇
地质学   770篇
海洋学   329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591篇
自然地理   80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 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等3个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则;围绕这3个准则,从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取出六大因素,并用一些简单、可测量的指标来代表这六大因素,建立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建立起指标体系与上述3个方面评价准则¾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恢复时间的联系;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3个评价准则综合成一个防震减灾能力指数.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体系的建立能够在绝对上、定量上评价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指导城市进行防震减灾决策.   相似文献   
9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93.
王伟 《河南测绘》2004,(3):29-30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强劲势头,测绘在国家信息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3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2004年4月胡锦涛总  相似文献   
94.
《核地知与行》2004,(2):1-1
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建设的根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执政党的意识。必须明白,共产党是一个政党,政党是一个理想的共同体,不是一个靠权力维系的行政组织,加入共产党是为了一个  相似文献   
95.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要在深刻理解上下功夫,在把握精髓和实质、把握贯穿于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上下功夫。要深刻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要深刻理解党执政55年来经过艰辛探索和实践,积累的执政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6.
施新安 《地理教学》2004,(12):41-42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尤其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收集各种地理信息的能力,收集到的地理信息越全面,形成的地理概念越正确、得出的地理结论就越可靠。所以我们地理教师要重视学生收集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7.
王玮航 《地理教学》2004,(10):27-28
“中国的水系与河流”是中国地理教学中的重点章节,为加强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逐步形成和发展学习地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的能力,本节课确定(1)知识目标:即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知道水系、流域、内外流河的概念,描述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内容。掌握秦岭-淮河南北河流的不同特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深入研读地图的能力,训练综合运用不同类型地图推测地理特征的技能;(3)  相似文献   
98.
周海瑛  张祥洲 《地理教学》2004,(10):36-38,20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划分为地理学科的试题有1—11题(选择题,44分)和36题、39题(4)、(5)小题(非选择题,56分),共计100分。黑龙江省的阅卷方式为计算机网上阅卷。  相似文献   
99.
张建明 《地理教学》2004,(11):31-32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上册解读“气温”一课课标由“气温和降水是对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气候要素”引入,由“气温差异造成自然景观和生存环境差异”作过渡,由“气温观测及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计算”作铺垫,重点认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把“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南北半球气温差异、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差异)作为知识延伸。由于地理问题抽象性、概括性,七年级学生地理认知水平和概括归纳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00.
倪刚 《地理教学》2004,(10):35-36
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反思,可以及时发现新的问题,从而作出更理想、更有效的教学决定,并加深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一个缺乏反思的教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所以教师必须学会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