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一居延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居延绿洲,是额济纳河两岸冲积平原绿洲的主要组成部分。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呈四周高,中间低且平坦地势,额济纳河纵贯南北,海拔高度900-1100米,  相似文献   
62.
63.
洞庭湖集成垸退田还湖前后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安全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集成垸为研究对象,分析双退垸退田还湖前后景观格局变化,并设计了双退垸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集成垸双退以后,其本底由农作物变为杨树,旱地面积大量减少,建筑面积减少,但幼林面积大量增加,芦苇面积增加。由于退田还湖的实施,芦苇类和旱地景观空间结构变得更复杂,而成林、幼林和建筑景观空间结构变得更简单。退田还湖后,集成垸逐渐从小斑块、多种景观要素类型共同控制的景观格局向以大斑块、类型较单一的景观格局演变。借助已有研究成果,按照垸内土地的高程分布设计各类人工植被的经营目标和分布地段,形成既能蓄洪又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退垸最佳生态安全格局。  相似文献   
64.
山东东平湖的变迁与黄河改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历史文献以及巨野、梁山、戴庙钻孔剖面的分析与研究及对东平湖底沉积的调查,确定了大野泽、梁山泊、安山湖、东平湖的沉积记录,提出东平湖由大野泽、梁山泊、安山湖演化而来。通过对东平湖演化与黄河决口和改道关系的分析与对比,指出历史时期东平湖演化历程与黄河关系密切,经历了黄河决口注入和改道流经湖区,河水注入、湖面扩大,河徙水退、湖面萎缩。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期间注入和一次改道流经大野泽。黄河第二次大改道期间两次注入、其中一次改道流经大野泽,水面北侵形成梁山泊。黄河第三次大改道期间三次决口注入,两次改道流经梁山泊,湖面进一步扩大成“八百里梁山泊”,之后黄河仅数次决入,水源短缺,湖面萎缩。黄河第四次大改道期间未流入梁山泊,湖面进一步缩小。黄河第五次大改道期间曾两次注入梁山泊,湖面又扩大成为一片泽国,而后断绝黄河水源,被分成安山湖等北五湖,梁山泊岁久填淤,变湖为陆。黄河第六次大改道期间黄河水源断绝,北五湖水面北移,逐渐萎缩消失,仅安山湖经历一次黄河决入,并淤塞而成东平湖,黄河水断绝时湖底干涸,黄河大汛期曾倒灌入湖。  相似文献   
65.
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河患较为频繁的地区。由于河患的频繁,致使这一地区古代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道路的变迁即是其中一例。黄河郑州—开封河段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对于我们研究水患与古代交通道路的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由于水患的加剧,改变了这一地区原有的地形地貌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城市、聚落和交通道路的格局与黄河水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今天这一区域内城市、聚落和交通道路是受明清黄河水患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6.
北方土石山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 空间有效配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继军  蔡强国  王学强 《地理研究》2010,29(6):1017-1026
坡耕地是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为了有效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坡耕地持续利用,分析了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在坡耕地上的适用范围,研究结果显示,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在0°~6°的坡度范围内水土保持效果最佳;坡改梯工程的适用范围广泛,水土保持效益稳定,但在陡坡上实施坡改梯工程的难度和成本将显著增加,维护费用高,且土地的损失量大,不宜在土地资源紧张的贫困山区大面积推广;植物篱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受坡度的限制性小,在25°以下的坡地上都能收到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且投资少,适合在在广大贫困山区使用。因此,根据北方土石山区的坡耕地的特点及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最佳适用范围,坡耕地被划分为4个坡度范围分别进行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配置,即0°~5°平地及浅丘地采取以耕作措施为主进行治理,5°~15°缓中坡耕地采用以梯田措施为主、植物篱措施为辅进行治理,15°~25°的坡耕地采用植物篱措施为主进行治理,25°以上坡耕地必须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67.
退耕还林还草研究之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在综合阐述我国自实行退耕还林还草以来有关退耕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之时,比较分析了中外退耕还林还草实践中的退耕目的、基础及政策方面的差异。并针对目前国内退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应加强除坡耕地以外的其他类型耕地的退耕和对退耕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大尺度区域范围内采用先进的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将是今后退耕还林还草规划和决策分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8.
用中科院射电联合实验室上海天台25米望远镜,对19个已知水脉泽源和20个HII区候选源进行了水脉泽观测和搜寻,共测到水脉泽辐射21个,包括2个首次测到S/N≥3σ的源。结合已知脉泽资料求出了脉泽时变,发现峰值流量的变化比较普遍,包括同一峰强度变化及不同成分置换引起的变化两种情况,峰值速度变化多数由不同成分置换所造成。证认了对应的IRAS源并探讨了脉泽辐射与红外参量的关系,表明红外辐射的强度对脉泽  相似文献   
69.
使用青海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该望远镜发现的新的水脉泽源进行CO(J=1-0)的观测。本文给出了其中尚未在文献中报道过CO观测结果的8个源的CO(J=1-0)谱线,并对该观测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0.
唐歌实  吕静 《天文学报》1996,37(4):404-420
为揭示大质量星形成及早期演化中的一些重要特征,根据IRAS的流量,选择了一批F100μ≥500Jy的强远红外源,它们大多是处于恒星形成或早期演化阶段中的大质量的天体,利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射电望远镜,对它们进行了22GHz水脉泽的搜寻,得最11个新的水脉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