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62.
针对既有方法在分析TMD结构基于双过滤白噪声激励下结构响应的解表达式复杂而导致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简明封闭解法。首先,利用双过滤白噪声谱的滤波方程与TMD结构的地震动方程联立,可将TMD结构基于复杂的双过滤白噪声激励准确的表示为易于求解的运动方程;其次,基于复模态法获得TMD耗能结构位移、层间位移的系列响应的复特征值及复模态参与系数;然后基于随机振动理论获得了TMD结构随机地震动系列响应(相对于地面绝对位移和结构层间位移)的功率谱统一形式的二次正交解,进而获得了TMD结构系列随机响应的0-2阶谱矩和方差的简明封闭解。最后研究了基于首超破坏准、Markov过程假设及串联失效模式的TMD结构的体系动力可靠度。通过一算例分析,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因此,本文方法可用于各类线性结构基于复杂的随机地震动响应的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计算。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植被过滤带效果评估的方法,以陕西黑河水源区为例,通过植被过滤带水文及泥沙输移模型,分析了植被过滤带的带宽及坡度对入流泥沙净化效果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植被过滤带设置方法,并采用污染负荷~泥沙关系法对植被过滤带的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草地植被过滤带带宽以3~5 m为宜,且应设置于坡度小于60°的河岸岸坡;在黑河水源区内的可设带区域全部设置植被过滤带后,将削减泥沙负荷的21.7%,TP负荷的12.4%和TN负荷的14.3%,植被过滤带能够在黑河水源区的水质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应用自然电场法检测土坝渗漏隐患的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根据在全国各地进行的数十座水利工程的原位测试资料,概括归纳出一套较为系统的应用自然电场法检测土坝渗漏隐患的技术,该技术将集中渗流在自电电位曲线上的反映归结为窄幅异常、宽幅异常、宽幅双峰异常、多峰异常和塔式异常五种基本形态,并可正确地判断正常渗漏和异常渗漏,解释推断出集中渗漏带的宽度、埋深、走向以及渗流的时空动态,为工程除险加固提供可靠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65.
作为直接获取对象表面点3维坐标的现代对地观测技术,激光雷达技术能够快速获取高精度地面高程模型。基于LiDAR系统所获取的点云数据,通过过滤处理将区域纯地形特征信息与地物信息相分离,最终生成高精度的DEM,并在此基础上对同步获取的数码影像进行正射纠正,为进一步的信息提取、定量分析及实体建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6.
泥水盾构泥膜动态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  孔祥鹏  廖少明 《岩土力学》2010,31(Z2):19-24
随着大直径泥水盾构的广泛应用,盾构掘进过程切削成层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常规的静力平衡的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开挖面的稳定。从泥膜形成的机制入手,将泥水仓中的泥浆视为由液相和颗粒相组成的两相流,将开挖地层视为多孔介质,利用多相流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提出了泥膜动态形成的过滤模型。此模型将泥膜视为控制体,并认为泥膜形成过程中遵守质量守恒和体积守恒定律,从边界条件上认为单位时间内从单元体内排出水量与土体积的压缩量相等。过滤模型较好地揭示了泥水盾构掘进过程中泥膜的动态形成过程和开挖地层力学性质的动态变化过程,对泥水盾构正面稳定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Leaching Behavior of Fly Ashes from Power Pla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Yanzhou mine district, located in south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is about 1300 km2 with more than 8×109tons of proved coal reserves and there are 10 big power plants in this area. A large amount of coal ashes, which are regarded as waste materials, have been stockpiled in the area and have influenced the environment of the mine district. In this paper, analysis of fly ash samples from three power plants is carried out, the enrichment and concentration of trace elements, Pb, Zn, Cu and As, in coal ashes are analyzed, and petrological and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coal ashes are studied.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provide basic scientific data for utilization of ashes and re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  相似文献   
68.
针对普通用户缺乏专业知识,在制图时难以选择合理可视化方法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使用知识图谱推荐专题地图可视化方法的机制。在归纳统计数据特征体系、统计数据与可视化方法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统计数据-可视化方法”知识图谱。引入协同过滤思想,将推荐技术与知识图谱结合,有效提高了制图效率,对普通用户的制图起到积极指导的作用。基于从多本地图集中抽取数据,对比推荐机制所列可视化方法与原地图集所选用可视化方法的重合度,证实该推荐机制具有较高准确性,有利于缩短制图周期。  相似文献   
69.
前言 在所有城市和近郊辖区,均设有用于储集城市污水沉淀物(OCB)的过滤场。城市污水沉淀物是地下水的污染源,其主要污染物是:尿素分解时产生的铵以及腐殖族的有机物。当地下水水位高出城市污水沉淀物的底面时,在大面积过滤场下形成厌氧条件。  相似文献   
70.
The turbidity criterion for the product water of a WTP according to the State Project ‘863' on the safeguard technology of drinking water in the southern areas of China is 0.1 NTU. The turbidity removal in the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was analyzed in a pilot-scale test and an innovative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turbidity removal in a biologically activated carbon (BAC) filter wa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meet the criter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nhanced filtration by adding polymerized aluminium chloride (PAC) into the BAC filter was quite effective in turbidity control. The effluent turbidity was kept at a stable level (mean) of 0.033 NTU with a high removal of about 80% for influent turbidity of 0.110- 0240 NTU with an addition of PAC at 0.05 mg L^-1,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for filtrate turbidity equal to or less than 0.1NTUC totally. In addition, the larger the PAC dosage was, the lower the effluent turbidity was. Howeve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urbidity removal was not obvious for PAC dosages beyond 0.10 mg L^- 1, and an optimal PAC dosage in the range of 0.05 - 0.10 mg L^- 1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