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4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449篇
测绘学   250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1034篇
海洋学   859篇
综合类   274篇
自然地理   202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3篇
  1940年   4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2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章通过对辽河群上百条实测剖面中岩石类型进行了加权平均统计,得出了辽河群中各种岩石类型的百分含量;对辽河群中已有的上千组岩石化学数据进行了筛选,选取具有代表性的94组数据,用以对辽河群原岩建造恢复和形成构造环境的讨论。认为辽河群的原岩建造为巨厚的陆源沉积碎屑岩—内源沉积碳酸盐岩(夹少量火山岩)建造,具有典型的大陆架沉积特征;这在威尔逊旋回中属于成年期洋盆(大西洋)阶段所独具的沉积特征,这个洋盆暂且称之为辽吉古元古洋。  相似文献   
992.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厚层暗色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沉积特征研究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民屯古近系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湖泊和扇三角洲沉积。在扇三角洲中的沼泽地带,发育富有机质的碳质泥岩。暗色泥岩主要产生于半深湖-深湖环境中,具有厚度大、连续性强、分布广的特点。泥岩中的干酪根类型主要以腐泥腐殖质型(II2)和腐殖型(III)为主,利于产气。有机质成熟度(Ro)平均为0.8%~1.3%,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阶段。TOC平均为3%~8.46%,有机质丰度较高。脆性矿物总量达到29.0%~51.7%,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页岩气类型主要为热成因页岩气和生物化学成因页岩气。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因素分析基础上,综合研究认为,荣胜堡洼陷和三台子洼陷是沙河街组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993.
目前针对柽柳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为了探知柽柳对滨海湿地土壤理化参数的影响,我们针对渤海滨海湿地柽柳冠下土壤理化参数如盐度,pH和水分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与对照区域相比,在柽柳生长季节当降水量较少时,由于柽柳对水分的消耗,在其主根附近形成土壤水分含量低值区;然而,在柽柳生长期或柽柳生长停滞期,当降水量丰富时,由于柽柳根际的保水作用,在柽柳主根附近形成水分含量高值区。柽柳根际的吸收作用会暂时降低土壤盐分含量但最终会通过雨水对枝叶盐分的淋洗以及落叶将盐分返回土壤。柽柳冠下土壤水分年平均值较对照区仅低6.4%,这表明在温带滨海湿地年平均降雨适中的地区,柽柳对土壤干旱和保水作用并没有很大的影响。然而,柽柳冠下土壤年平均盐分较对照区高18%,表明柽柳确实具有增加其冠下土壤盐分含量的作用。此外,土壤pH值在夏季会低至7.3而在冬季高至10.2。在柽柳生长季节,柽柳主根附近的pH比对照区低1个多pH单位但是在生长停滞期却差别不大,表明柽柳确实能够降低滨海湿地土壤pH。  相似文献   
994.
对珠江口内伶仃洋不同海域3个柱状样沉积物进行的210 Pb测年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垂向变化分析;研究了近百年来珠江口沉积速率时空变化;探讨了在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重金属分布特点和累积因素。结果表明,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东西两岸的沉积物平均粒径4~7.5Φ,横门和深圳海域沉积物敏感组分呈现出显著双峰分布,粗细组分分界线为5.25Φ,淇澳岛沉积物敏感组分不明显,沉积环境较为稳定。基于210Pb测年的CIC模式,获得了各个岩心的现代沉积速率,横门海域沉积速率1.6cm/a,淇澳岛海域沉积速率4.08cm/a,0~70cm深度内深圳西海岸海域沉积速率2.58cm/a,70cm以深沉积速率为4.47cm/a。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Cr、Ni、Cu、Zn和Pb含量从1923—1986年维持较高水平,但是变化不大;1967—1983年的深圳海域和1983—2004年的淇澳岛海域,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快速上升;进入2000年以后,2003—2005年和2008—2012年,重金属含量呈现逐年减小趋势,2005—2008年则表现为逐年上升;这些变化与沿岸的社会经济发展、重金属入海量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95.
南岭科学钻探(NLSD-1)选址于江西省于都—兴国—宁都三县交界地区实施,构造上属华夏板块内部的武夷和罗霄两块体交汇部位。南岭科学钻探瞄准构造结合部区域地质问题和矿集区深部成矿预测两方面科学目标进行探索。NLSD-1开孔至1373.71 m揭露了连续的青白口纪地层,是一套完整的凝灰质火山碎屑岩韵律层,主要岩性有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细砂岩、变沉凝灰岩、凝灰质板岩和流纹岩。本次工作在科学钻探精细地质编录的基础上,对各类岩性地层进行镜下鉴定,并挑选流纹岩中的单颗粒锆石,应用LA-ICP-MS锆石U-Pb法进行定年,获得了一组高度谐和的同位素年龄,确定流纹岩成岩时代为381 Ma,为赣中南地区新元古代地层时代的进一步划分、归属和地质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6.
根据2015年10月份开展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对秦皇岛主要入海河口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秦皇岛市入海河口的首要污染物为DIN、DIP;大蒲河口、汤河口和新开河口的有机污染较为严重;大蒲河口、汤河口和洋河口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其次为戴河口、新开河口和石河口。建议对入海污染物进行严格的总量控制,加强对港口、船舶的环境污染监管,从而进一步改善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深圳市气象局1953—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出现的雾日(包括能见度达到10 km及以下的轻雾和能见度达到1 km及以下的雾)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轻雾日与雾日多发于冬春季节的02时和08时,发生时地面10 m平均风速为1.9 m/s,近60年来总雾日有增多趋势;能见度达到1 km以下的雾日多发于冬春季节的08时,发生时地面10 m平均风速为1.0 m/s,近60年来有减少的趋势。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统计得出珠江口地区出现雾日的典型地面天气形势可分为均压场型、冷高压底部型和冷高压后部型三种;850 hPa天气形势可分为一般均压型、弱高压脊附近均压型和弱低槽、低涡附近均压型三种。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对三种典型地面天气形势下的珠江口雾日个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再现珠江口雾的形成、维持与消散过程。880 hPa附近逆温层的演变、960~920 hPa水汽输送的变化与近地面风场的特征是影响珠江口地区雾生消过程的三个重要因素。结合多年统计分析结果、中尺度模式模拟结果以及珠江口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建立了珠江口雾生消过程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998.
基于GIS和RS的郑州黄河湿地生态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数据和湿地监测数据,以郑州黄河湿地为研究区,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密度指数、聚合度指数、平均弹性度、水体面积等7个评价指标,建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郑州黄河湿地生态健康状况中等,湿地格局基本完整并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999.
采用TM、SPOT-5卫星遥感数据,通过建立杭州湾滨海湿地分类体系和解译标志并进行人机交互解译,完成了杭州湾1987、1995、2003和2009年滨海湿地提取和分类。研究了4期杭州湾滨海湿地的利用状况、面积,以及时空格局变化情况,研究显示:1987~2009年期间,杭州湾滨海湿地主要表现为滩涂湿地的逐年减少和库塘湿地的逐年增加;1995年之前湿地变化以自然驱动力为主,之后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对近海域、滩涂不断开发,尤以南岸为主;以杭州湾湿地公园为典型的沼泽草甸湿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湿地分类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分类精度成为一大研究方向。分类方法、影像数据源、影像的特征提取都影响着分类结果的精度。目前,利用影像数据进行湿地分类,精度难以提高主要是受影像像源的制约,其中,不同湿地类型波谱特性之间的混淆是制约精度提高的直接原因。高光谱(Hyperspectral)遥感是20世纪末对地观测系统中较重要的技术突破之一,随着定量化研究的发展,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光谱分辨率较高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并在资源、环境、城市、生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比较了湿地分类中hyperion的数据与landset TM数据的分类精度。在进行分类时,使用监督分类的方法(SVM)对南京新济州、新生州、江心洲的湿地地物类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在训练样本合适的前提下,用高光谱数据进行分类可以得到更高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