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一只幼虫破茧成蝶,经历了层层蜕变。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由重“量”到重“质”、由粗放到集约、由盲目到科学,同样是一个层层剥落蜕化、转型提升的过程。处在发展黄金期和经济转型期的广西正经历着这种由表及里的“大蜕变”。这场“化蝶”,八桂大地的资源保障部门从未缺席。2010年以来,广西国土资源厅综合运用调控手段,发挥用地指标的“杠杆”作用,  相似文献   
22.
以广州市统计局提供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作为人口统计数据源,以天河区卫生局提供的社区医疗机构数据作为社区医疗服务研究数据源,以广州市天河区作为研究案例,总结出社区医疗服务存在政府供给、单位制供给、集体经济供给、社会力量供给4种模式。各供给模式均具有受卫生局领导、政府部门监管和作为城市医疗体系的基础等一系列共性,同时在供给主体、服务对象、筹资与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形成相互补充的多元模式共存体系,社区医疗服务的准公共物品属性、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与城乡二元体制、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和不同供给主体的利益诉求综合作用是多元模式共存的机制。只有充分利用多元模式供给主体、全方位协调机制要素、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才能更好地促进社区医疗服务均等化,同时为其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3.
黄浦江流域洪灾动态风险演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黄浦江流域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人类活动极大改变了流域的自然环境和洪灾风险特征。利用洪水数值模型开展1979、1990、2000和2009年黄浦江流域5、50和500年一遇洪水情景模拟。在此基础上,参考相关标准,构建基于土地利用的脆弱性分级方法和风险判别矩阵,进而分析了黄浦江流域洪灾动态风险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转型期黄浦江流域洪灾动态风险呈现先缓慢增加后显著降低的演化趋势,在空间上洪灾风险表现为从几乎全流域分布到中上游地区集中分布的趋势,防汛墙的扩建加固以及快速城镇化进程是导致洪灾风险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文化地理学的研究逐步由文化的空间研究转向空间的文化研究,以文化的视角解读空间成为新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研究特色,并由此赋予了文化地理学以新的广阔研究空间。本文在解析新文化地理学“解读空间”特色的基础上,着重探索了解读空间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发展的借鉴意义,强调应该结合转型期中国的特殊语境进行文化空间的解读,以适应中国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现代化和生态化背景下谋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25.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China’s urban system in terms of spatial structure and its change. Totally 246 cities from 340 designated cities in 1985, and 488 from 640 designated cities in 1995 are selected as sample cities. And 22 attributes concerning urban features are analyzed to clarify the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hanges in the urban system. Finally, the primary development factors are verifi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spatial structure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In conclusion, the socio-economic changes occurred more extremely than spatial structure changes. Furthermore, foreign investment be- came a major pow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system in the period of 1985–1995.  相似文献   
26.
转型期我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深刻影响并不断重构着大城市社会空间,在此过程中,居住空间分异、城市空间剥夺、弱势群体边缘化、郊区社会空间“破碎化”、“城中村”等构成大城市社会空间的典型问题特征。基于问题导向与实践需求,从单位大院转型、住区混合开发、边缘区治理、旧城更新与城中村改造、以及政府与规划的调控等角度,提出了治理我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的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27.
政治信任直接关系到政治发展、政治稳定、社会成长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说,社会信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底线,“那么政治信任则是政治确立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基础,因此,政治信任是政治学研究社会转型理论中的一个特别关注的命题”(学者曹沛霖语)。  相似文献   
28.
农村工业化对经济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经济转型期对工业化的要求和其推进的有利条件与不制约,提出了农村工业化跨世纪推进的多元化战略及其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晋城市农村工业发展在中西部资源开发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文以此为例,探讨该类型区域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30.
张荣天  焦华富 《热带地理》2014,34(5):627-634
以中国31个省域单元为例(未涉及港、澳、台地区),从城市投入和产出2个基本维度上建立效率指标体系,应用改进DEA模型计算2000―2012年的省际城市化效率;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效率重心模型等方法对转型期中国省际城市化效率格局演变及成因展开实证探讨。研究表明:1)2000年以来中国省际城市化效率区域不均衡性显著,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技术效率驱动模式,而中西部地区表现为规模效率驱动模式;2)2000―2012年省际城市化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全局上均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而局部上综合效率及规模效率具有相似集聚演化特征;城市化综合效率与技术效率的重心主要向东南方向偏移,而规模效率的重心主要向西南方向偏移;3)区位条件及禀赋、产业结构差异、区域发展政策及其市场化水平是影响转型期省际城市化效率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