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161篇 |
免费 | 4750篇 |
国内免费 | 31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64篇 |
大气科学 | 5925篇 |
地球物理 | 1606篇 |
地质学 | 8714篇 |
海洋学 | 2655篇 |
天文学 | 83篇 |
综合类 | 3308篇 |
自然地理 | 43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500篇 |
2023年 | 681篇 |
2022年 | 818篇 |
2021年 | 820篇 |
2020年 | 810篇 |
2019年 | 752篇 |
2018年 | 482篇 |
2017年 | 533篇 |
2016年 | 562篇 |
2015年 | 683篇 |
2014年 | 1546篇 |
2013年 | 1287篇 |
2012年 | 1469篇 |
2011年 | 1477篇 |
2010年 | 1326篇 |
2009年 | 1438篇 |
2008年 | 1388篇 |
2007年 | 1167篇 |
2006年 | 1183篇 |
2005年 | 1179篇 |
2004年 | 887篇 |
2003年 | 758篇 |
2002年 | 710篇 |
2001年 | 704篇 |
2000年 | 648篇 |
1999年 | 732篇 |
1998年 | 687篇 |
1997年 | 687篇 |
1996年 | 659篇 |
1995年 | 527篇 |
1994年 | 428篇 |
1993年 | 411篇 |
1992年 | 310篇 |
1991年 | 285篇 |
1990年 | 201篇 |
1989年 | 152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4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212.
张中强 《资源导刊(河南)》2019,(1):7-7
1月5~6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在郑州召开。全会重点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分析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讲清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了抓好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方向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是奋力开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灯塔、精神航标和行动指南,为做好自然资源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213.
非补偿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以廊固凹陷古近系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补偿沉积表现为无明显的沉积间断面,单层暗色泥岩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沉积剖面以退积为特点。通过对廊固凹陷古近系基底地层、物源体系的研究,结合沉积物组合特点、沉积剖面序列和构造发育阶段特征,分析了非补偿沉积盆地的层序发育样式,总结了非补偿盆地层序边界发育特征,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了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研究了不同沉积、构造背景下各层序组内体系域的样式,将一个完整的层序划分为湖泊充填体系域、湖泊扩张体系域、湖泊稳定体系域及湖泊萎缩体系域(下降体系域)等4个阶段,使体系域的叠加与层序的演化相关联。建立了非补偿型陆相盆地有利体系域沉积模式,认为物源的演替是其主控因素,复杂的断裂系统仅是一种控制沉积作用的一种表象。 相似文献
214.
Structure,Timing, and Mechanism of the Pliocene and Late Miocene Uplift Process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SE Tibet,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uplift of the Ailao Shan-Diancang Shan(ASDS)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ASRR) shear zone is an important geological event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tectonic domain in the Late Cenozoic,and it preserv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on the structures,exhumational histo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The uplift structural mode and uplift timing of the ASDS is currently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topic for understanding the ASDS formation and late stage movements and evolution of the ASRR shear zone.The formation of the ASDS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the consequence of the strike-slip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However,the shaping of geomorphic units is generally direct results of the latest tectonic activities.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timing and uplift structural mechanism of the ASDS and provided the following lines of supportive evidence.Firstly,the primary tectonic foliation of the ASDS show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variations,with steeply dipping tectonic foliation develope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 and the relatively horizontal foliation on the west side.Secondly,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direction,the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gradually weakened and this zone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metamorphic degree belts.Thirdly,the conta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DS and the Chuxiong basin-Erhai lake is a normal fault contact which can be foun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ASDS.40Ar/39 Argeochronology suggests that the Diancang Shan had experienced a fast cooling event during 3–4 Ma.The apatite fission track testing method gives the age of 6.6–10.7 Ma in the Diancang Shan and 4.6–8.4 Ma in the Ailao Shan,respectively.Therefore the uplift of the ASDS can be explained by tilted block mode in which the east side was uplifted much higher than the west side,and it is not main reason of the shearing movements of the ASRR shear zone.The most recent uplift stages of the ASDS happened in the Pliocene(3–4 Ma) and Late Miocene(6–10 Ma). 相似文献
215.
近岸海浪模式在中国东海台风浪模拟中的应用--数值模拟及物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及其包含的物理过程(风生浪、底摩擦、白浪耗散、深度诱导波破碎、非线性波-波相作用等),并利用该模式对影响杭州湾-长江口沿岸海域的一次台风浪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式所需风场由藤田台风风场模型嵌入对应台风特征等压线,并对相应时段的NCAR/NCEPT资料、单站资料进行同化后提供;利用自嵌套的方式提供波谱边界条件;模式模拟的结果与实际海浪观测资料相符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底摩擦、深度诱导波破碎、三波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联合对近岸台风浪的影响,初步认识了它们在近岸台风浪生成、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16.
217.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深化,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影响因子日益多元化,使得以地段为标志的区位因素在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地位正趋于弱化,“唯地段论”日益面临挑战.在批评“唯地段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地段时代”概念,分析了“后地段时代”房地产区位弱化的成因,探讨了“后地段时代”我国房地产开发受到的影响及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218.
219.
随着北极冰盖的融化,开采北极蕴藏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越来越具有现实可行性,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分析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基础、主要法律问题以及学界对解决该问题的建议,认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不可能通过某一特定程序一次性解决,而是现有国际法框架内各国共同参与、区分不... 相似文献
220.
洛阳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洛阳市旅游景点体系的集聚度、通达度和分异度指标分析,认为洛阳市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呈现整体均匀、中部集聚态势,景点网络的通达度有待提高。基于洛阳市旅游资源的密度和品位度空间分布等高线图,将洛阳市旅游资源化为3个核心-边缘单元:即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体系、栾(川)嵩(县)——山岳旅游资源体系和新安——山水旅游资源体系。根据区域发展的离散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讨论了3个资源体系目前所处的阶段和边缘地区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