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2篇 |
免费 | 280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93篇 |
大气科学 | 9篇 |
地球物理 | 113篇 |
地质学 | 525篇 |
海洋学 | 79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163篇 |
自然地理 | 3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66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82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7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48年 | 2篇 |
1947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2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北山造山带位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三大板块交汇部位。通过对内蒙古北山造山带变辉绿岩和片麻状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阴极发光结构、锆石SHRIMP U-Pb年龄、LA-MC-ICP MS锆石Lu-Hf同位素的多方面系统研究,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变辉绿岩具有略向右倾的稀土元素分布型式,Eu异常不明显,并亏损Ta、Nb等高场强元素;片麻状花岗岩稀土元素分布型式明显右倾,具Eu负异常与Nb、Ta、Zr、Hf、HREE亏损。变辉绿岩中的锆石主体结晶于114.8Ma±3.3Ma,为燕山期岩脉;片麻状花岗岩中锆石主体的结晶年龄为423Ma±4Ma,为加里东晚期的岩体,从而更正了过去对其年龄为古元古代或石炭纪的认识。变辉绿岩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同化混染了地壳组分,捕获了地壳中从中太古代到早白垩世的继承锆石。研究区从中太古代晚期至古元古代晚期,至少曾发生过5期壳幔分异事件,导致了地壳增生,并形成了该区古老的地壳基底。 相似文献
122.
123.
北京云蒙山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应用锆石SHRIMP定年方法对云蒙山片麻状花岗岩进行年代学研究 ,得到 4组年龄 :14 4± 4Ma、16 0~ 16 3Ma、193~ 2 18Ma和 2 4 16Ma。其中 14 4± 4Ma代表了云蒙山岩体的侵位时间 ,16 0~ 16 3Ma和 193~ 2 18Ma两组年龄可能是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虏锆石的年龄。 2 4 16Ma与Davis等的锆石U_Pb法上交点年龄 (190 0~ 2 4 0 0Ma)一致 ,可能反映了原岩的时代 ,说明该花岗岩来源于晚太古代片麻岩的局部熔融或者是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了晚太古代的锆石。 相似文献
124.
太阳风的动量涨落将通过磁层边界在磁尾激发磁流体力学波。快磁声波携带扰动能量传到等离子体片中,发展为激波,或者通过激波的相互作用而耗散能量,使等离子体加热。等离子体片中的随机费米加速机制,使麦克斯韦分布尾巴部分的高能量粒子被加速到更高能。在宁静态时,加热、加速与耗散过程平衡。当太阳风的动量或者其涨落较大时,整个加热和加速过程加剧,更多的高能粒子产生,并从等离子体片中逃逸,形成高速的等离子体流注入近地轨道和极区,表现为磁层亚暴过程。利用这种机制,可以解释地球磁层亚暴的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5.
126.
应用边界层理论研究了等离子体压强对多层电流片中m≥2的双撕裂模耦合的线性和非线性发展行为的影响.考虑等离子体的压强效应,在一阶近似下,解析求得了环位形中双撕裂模的外区匹配参数Δ′.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β<<1时,等离子体压强对双撕裂模的两有理面模之间通过撕裂模外区发生耦合作用的线性行为没有定性影响.虽然等离子体压强将影响双撕裂模耦合的非线性行为,但是主要表现在对其单模项的影响,而对由于两有理面模之间的耦合作用产生的耦合项的影响却很小. 相似文献
127.
本文讨论了一种地球磁层的亚暴机制。当行星际磁场有大的南向分量时,磁层的位形可由基本闭式转变为开式。磁鞘中的阿尔文波可以携带超过10~(18)尔格/秒的能流传入磁层尾部,并将能量耗散于等离子体片中。等离子体片中的粒子被加热和加速后,注入近地空间,产生环电流和极区亚暴。计算了剪切流场中阿尔文波的传播过程,以及磁层中阿尔文波的耗散。将本文的结算与[4]中的结果合在一起,可以说明当行星际磁场转向南时,容易发生地球磁层亚暴,但这两者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行星际磁场没有南向分量时也可以发生地球磁层亚暴。 相似文献
128.
利用直接取样和积分片方法对大气气溶胶的折射指数虚部n_i进行了大量的实际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给出了中国东部不同类型地区气溶胶n_i的统计特征:城市地区为0.080;郊区为0.063;乡村地区为0.030;高山为0.012;南海区域为0.006。城市和郊区的n_i值,冬半年(11月至次年的5月)比夏半年(6月至10月)大,12月份的n_i为极大值。除南海外,中国东部各类地区的n_i值比国外同类地区偏大,这与把煤炭作为主要能源造成的燃煤烟尘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9.
本文首先论述了板块学说提出的过程和存在的一些不足与疑问,特别是该学说将Holmes(1948)的地幔热对流说作为驱使岩石圈板块运动的动力机制.而后又以青藏高原及邻区为例,根据区域地质、蛇绿岩和地质构造研究的成果,特别是地震测深研究的成果,详细地论证了本区不存在有大洋中脊扩张成为大洋盆地的新大洋和大洋板块简单的B型俯冲模式,但存在有海底扩张的陆间海和海洋地壳板片(蛇绿岩构造岩片)的仰冲以及大陆岩石圈板片复杂的A型俯冲新模式.新模式不是以地幔对流运动,而是以扩张分离A型俯冲的大陆岩石圈板片与软流圈之间的水平剪切相对运动机制作为它的躯动力. 相似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