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福建地理》2015,(1):95
投稿日期:201×-××-××基金项目:××××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从事××××方面的研究,(电话)××××,(E-mail)××××。通讯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从事××××方面的研究,(电话)××××,(E-mail)××××。论文题名:题名要准确得体、简短精炼(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便于检索、容易认读作者姓名:多作者之间用","隔开,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与工作单位序号相同的序号  相似文献   
32.
太平洋次表层海温与南海夏季风建立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异常年份前期 0~ 40 0 m深度次表层海温的异常分布进行了讨论 ,发现北太平洋 (1 50°E~ 1 50°W,3 5~ 50°N)区域对季风爆发时间的早晚有着较为持续的影响 ,前冬 1 2 0~ 3 0 0 m深度尤其显著 ,具体表现为当前冬该海域海温偏低时 ,季风爆发偏晚 ,反之偏早 ;并通过定义一个北太平洋热力参数以表征该区域的热力作用 ,指出这一作用可能通过遥相关过程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3.
<正>针对本刊很多投稿作者预留联系方式不全,尤其是很多文章中的图序、图题和表序、表题都没有英文,给编务和审稿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刊特提醒投稿作者注意:1.凡给本刊投稿的作者,请一定在论文最后单独写明:投稿日期、联系地址、手机号码、E-mail、作者简介,其中手机号码尤为重要。如因登记不全不能及时处理稿件问题,耽误刊期作者责  相似文献   
34.
<正>1专著(M)、学位论文(D)及报告(R)的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如:[1]陈述彭,童庆禧,郭华东.遥感信息机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20.Chen S P,Tong Q X,Guo H D.Mechanism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M].Beijing:Science Press,1998:18-20.2专著(M)、论文汇编(G)及会议文集(C)等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  相似文献   
35.
利用通化市(41°41'N,125°54'E)单站温度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分析了ENSO发生前一年和当年冬季寒潮爆发频数的年际变化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大气环流分布,结果发现。寒潮发生的频数与ENSO之间的联系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EL-nino和LA—nina发生的前一年冬季通化市发生寒潮次数明显偏多,而70年代中期以后,无论是EL-nino还是LA—nina在发生前一年冬季通化市发生寒潮次数明显偏少;而EL-nino发生的当年,在70年代以后,寒潮次数明显偏多;在LA—nina发生的当年,寒潮发生的多少不明显。ENSO发生前一年冬季的大气环流与寒潮发生次数有关。在EL—nino和LA-nina发生前,寒潮多年和少年在北半球大多数地区大气环流距平呈现相反的状态。  相似文献   
36.
正1专著(M)、学位论文(D)及报告(R)的著录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如:[1]陈述彭,童庆禧,郭华东.遥感信息机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8-20.Chen S P,Tong Q X,Guo H D.Mechanism of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M].Beijing:Science Press,1998:18-20.2专著(M)、论文汇编(G)及会议文集(C)等析出文献的  相似文献   
37.
祖世亨 《黑龙江气象》1995,(3):56-57,72
提出用月平均气温、月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计算各月旱涝起止日期的模型和计算公式。通过计算机计算全省各台站历的旱、涝起止日期。  相似文献   
38.
寒流是我國冬半年的主要天氣因素,也是在日常天氣預報和國民經濟服務工作中氣象工作者最關心的事項。强大的寒流如寒潮每可以影响到全國,較平常的寒流也在有些地區產生主要影响,尤其是在沿海海上对漁民的生产工作方面。当前各生產單位不但要求凍害和大風量方面的準確,而且要求提早預報時間,以期有充分的对  相似文献   
39.
1957~2016年中国农业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830个气象站点1957~2016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和GIS方法确定了近60 a农业界限温度(0℃、5℃、10℃)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并比较分析1957~1986年和1987~2016年2个时段的≥0℃、≥5℃和≥10℃农业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1957~1986年相比,1987~2016年中国农业界限温度(0℃、5℃、10℃)的总体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增加,各地区变化幅度不同,东北、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变化幅度最大。中国各界限温度的终日变化幅度均较小,初日和持续日数变化较大。≥0℃初日在东北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分别提前3~9 d和3~15 d,持续日数在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分别增加3~15 d和2~18 d,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增加4~16 d;≥5℃初日在东北和华中地区分别提前4~9 d和6~13 d,持续日数在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分别增加4~13 d和2~14 d,青藏高原地区增加2~23 d;≥10℃初日在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分别提前2~9 d和2~13 d,持续日数在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变化最为显著,分别增加3~15 d和5~25 d。农业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变化,使作物生育期延长和种植界线北移。  相似文献   
40.
安徽梅雨年际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勇  徐敏  朱红芳  郑启康 《气象科学》2004,24(4):488-494
本文对安徽省1951~2002年52a的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降水总量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反映梅雨期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入梅日期主要集中在6月的第2候和第4候,出梅日期主要集中在7月第2候;入梅日期的早晚与梅雨期天气形势、梅雨日数、梅雨期总降水量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文中揭示的有关梅雨期年际变化特征,对于做好入梅日期、梅雨日数、梅雨期总降水量的预报,进而做好防汛抗旱的服务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