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239篇
大气科学   153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470篇
海洋学   250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83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卫星的设置计划是为了加速3维地震调查数据处理往返时间,就经济效益而言被视为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92.
《地理教学》2006,(1):46-47
今天下午北京时间13时,第一颗伽利略试验卫星顺利发射升空,中国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中欧伽利略计划”进入全面合作阶段。  相似文献   
93.
我国正在发起组织中国科学家牵头领导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应认真学习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国际大洋钻探计划已成功运行50余年,在运行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自1998年参加大洋钻探计划以来,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目前还只是普通成员.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成为国际大洋钻探的共同牵头方,美国、日本和欧洲联合体的运行模式和成败得失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4.
95.
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新伙伴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编者按:2005年7月28日在老挝万象,中国、美国、印度、澳大利亚、韩国和日本六国共同发表了《"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意向声明》,旨在发展高效成本清洁技术以及二氧化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这项计划是亚太地区的一个区域性合作新机制。参加该计划的成员国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并创造了全球GDP总和的一半,其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也几乎占全球的一半。该计划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其宗旨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是一致的。 本文内容主要来自澳洲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席艾伦·奥克斯利(Alan Oxley)先生有关该计划的一份研究报告,并于2005年11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得到艾伦先生的允许,经过本刊编辑部和有关专家编译,在本刊发表其报告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6.
南加州地震中心(SCEC)自成立以来,其知识传播和教育计划一直是相互独立的。1998年1月,中心董事会在其新的工作计划中决定将以上的计划并入一个统一的多方位协作计划中去,这些计划代表和服务于所有的SCEC研究机构。由于非常出色,这些计划的规模和声誉迅...  相似文献   
97.
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长期模拟比较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9  
冯锦明  符淙斌 《大气科学》2007,31(5):805-814
利用亚洲区域模式比较计划RMIP第二阶段五个区域模式和一个变网格全球模式,对中国地区1988年12月~1998年11月十年模拟的平均温度和降水结果,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温度和降水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模式都能模拟出中国地区多年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基本空间分布形态,但模式模拟的温度普遍偏低,在大部分区域,大多数模式模拟的降水偏多,而且不同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别。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出中国地区温度的年际变化,对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模拟较差,对冬季模拟较好。  相似文献   
98.
海洋水色卫星遥感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系统介绍了目前海洋水色卫星遥感在海洋碳通量、生物海洋学及上层海洋过程研究,以及海岸带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主要应用方向;分析了上述应用对水色卫星传感器在时空分辨率、光谱波段设置和空间覆盖范围等方面的具体设计要求;概括了新一代水色卫星传感器的特点;指出了水色卫星遥感资料应用中的定标、大气校正及定量反演技术等关键问题;介绍了各国海洋水色卫星遥感的发展计划,提出了我国海洋水色卫星遥感研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
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用网络形式来进行计划和控制项目实施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它能使与工程有关的各工序都能事先周密考虑,全面而明确地反映出各工序间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它可进行各种时间计算,找出并抓住施工中的关键,更好地调配和使用资源,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关...  相似文献   
100.
刘振兴 《第四纪研究》2002,22(6):500-509
本文论述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及其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包括两颗小卫星,分别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近地赤道区和近地极区。双星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用高分辨率的仪器在近地空间的主要活动区探测场和粒子的时空变化;研究磁层空间暴(磁层亚暴、磁暴和磁层粒子暴)的触发机制及其对太阳活动和行星际扰动的响应过程;建立地球空间环境的动态模式。为了实现科学目标,赤道区卫星和极区卫星上各载有8台探测仪器。近地赤道区卫星的轨道是:近地点550km左右,远地点60000km左右,倾角约28.5°;近地极区卫星的轨道是:近地点700km,远地点40000km,倾角约90°。为了使双星计划与欧洲空间局ClusterII卫星相配合,赤道区卫星计划于2003年6月发射,极区卫星计划于2003年12月发射。双星计划与ClusterII卫星相配合,可形成地球空间6点探测计划,这将成为21世纪初国际上重要的地球空间探测计划。本文概要讨论了双星计划与地球系统各圈层的关系,包括与大气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各圈层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