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449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21.
低有机负荷对SMBR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低的有机物--污泥负荷(<0.1 gCODcr/gMLSS.d)使膜生物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进入内源呼吸阶段,污泥负增长,活性变差.上清液CODcr多糖含量明显高于进水和出水,是微生物代谢物质在膜前积累所致.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容易被膜表面吸附形成凝胶层,导致过滤阻力增加,引起膜污染,并抑制微生物活性.浓度较低、活性较差的微生物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吸附和降解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22.
油菜素内酯对两种单细胞藻生长和某些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于1991年3月-1992年7月在大连进行,实验藻取自大连凌水养殖二场饵料室。分别用浓度为5,10,50μg/L和1,5,10μg/L的油菜素内酯处理亚心形扁藻及球等鞭金藻,研究其对单细胞藻生长的结果表明,两种藻的各处理组的瞎缓期均缩短,细胞生长加快。促进生长最佳浓度。亚心形扁藻的10μg/L,球等鞭金藻的5μg/L;油菜素内酯可提高实验藻的叶绿素含量并促进其光合作用;在处理组的亚心形扁藻和球  相似文献   
223.
红壤荔枝园土壤化学性状与酶活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伊美  王仁玑 《热带地理》1989,9(3):249-256
  相似文献   
224.
为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一株分离于北部湾钉螺菌株Aspergillus fumigatus DL-p0m-g2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研究。综合应用反相ODS (octadecylsilyl)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抑菌活性和胆固醇转运蛋白NPC1L1 (NPC1-like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transporter 1)蛋白结合等生物活性评价。实验共分离得到2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和1个甾体,分别鉴定为6-methoxyspirotryprostatin B (1)、spirotryprostatin A (2)、fumitremorgin C (3)、cyclotryprostatin A (4)、fumitremorgin B (5)、pseurotin A (6)、azaspirofuran A (7)、azaspirofuran B (8)、cephalimysin C (9)、cephalimysin B (10)、fumi...  相似文献   
225.
甲壳质及其衍生物生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壳质是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且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一种天然多糖 ,其分子的部分基团进行修饰后可产生多种衍生物 ,这些衍生物既保留甲壳质的部分活性功能 ,又具有其本身独特的生理作用 ,因此 ,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在研究与开发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成为目前多糖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下面就甲壳质及其衍生物的生理活性研究作一综述。1伤口促愈活性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有作用已得到证明。已研究发现 ,伤口愈合的过程中 ,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作用都很重要 ,甲壳质及其衍生物对这些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M…  相似文献   
226.
褐藻多酚连三羟基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褐藻多酚具有抗氧化活性 ,羟基是决定褐藻多酚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的最主要的官能团[5]。褐藻多酚结构中除通常的间羟基外 ,还具有部分连三羟基。可以肯定 ,由于连三羟基特殊的化学特征 ,其含量及其在总羟基中所占比例 ,必然会影响褐藻多酚的性质。因此 ,测量褐藻多酚连三羟基的含量和其在总羟基含量中所占比例对深入研究褐藻多酚性质是非常必要的 ,它可为探讨褐藻多酚的构效关系和生成机理提供定量研究的手段[3]。以往的研究者只以间苯三酚为标准物对褐藻多酚中总羟基进行过测定 ,核磁共振研究虽然表明褐藻多酚中除间三羟基外还含有…  相似文献   
227.
活性TiO2的制备与去除地下水中氟离子(F-)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静态和动态(柱)吸附实验,探讨了活性TiO2去除地下水中氟离子(F)时活性TiO2的投加量、处理时间、酸度等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实验中,在50 mL,F-浓度为10 mg/L的地下水样中,加入0.3 g活性TiO2,处理15 min,F-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且处理前后水样的pH值不变。在动态实验中,0.3 g的活性TiO2和120 g砾石可使150 mL水样的除氟率达到90%以上。处理后均可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228.
鲨鱼中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鲨鱼属于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鲨形总目(Selachomorpha),约250多种。在自然界中鲨鱼是极少患恶性肿瘤的动物之一,其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美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将高剂量的强致癌物质黄曲霉素B1注射到鲨鱼体内,不能诱发癌症。将黄曲霉素混入食物中长期给鲨鱼喂食,在近8年的研究中没有发现鲨鱼长出肿瘤。给鲨鱼接种癌细胞也不能诱发癌症。这提示鲨鱼体内具有独特的抗肿瘤机制。  相似文献   
229.
从我国中草药的潜在区域特异性出发,对目前很少涉及的西北地区甘肃产升麻进行了较系统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通过正、反相硅胶等色谱技术从升麻根茎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环阿尔廷烷型三萜皂苷;根据单体化合物的波谱学数据、理化性质将其分别鉴定为25-脱水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1),25-O-乙酰基-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2),25-O-乙酰基-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3),25-O-乙酰基-升麻醇-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ST),asiaticoside A(5),asiaticoside B(6),isocimipodocarpaside(7),cimicidanol(8),26-Deoxyactein(9),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10),24-O-acetylisodahurinol-3-O-β-D-xylopyranoside(11),23-O-acetylshengmanol-3-O-β-D-xylopyranoside(12),26-deoxycimicifugoside(13),升麻苷H-1(14),以及升麻苷H-2(15)。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1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选择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以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肿瘤细胞毒活性评价,化合物2~6对两种肿瘤细胞都具有显著活性。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升麻中药的化学多样性,同时为其药效的物质基础及其构效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0.
从海洋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病毒EhV99B1的基因组中克隆了丝氨酸蛋白酶(Sp)基因(GenBank登录号:KC161207),对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通过亲和层析法获得了纯化的重组Sp。结果表明:EhV99B1-Sp基因的ORF为1 110bp,编码368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39.5kDa;该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EhV86-Sp的同源性很高,核苷酸及其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和97%,而与其他物种Sp序列的同源性仅为28%~32%,说明其可能是丝氨酸蛋白酶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预测的二级结构特征显示EhV99B1-Sp的蛋白结构域中具有典型的LTAGHC(组氨酸活性位点区域)和AICNGDSGGPLF(丝氨酸活性位点区域)两个丝氨酸蛋白酶催化活性位点的氨基酸基序,是一个两次跨膜蛋白;将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低温诱导表达,得到分子量为60kDa的重组蛋白,经鲤鱼肌肉丝氨酸蛋白酶(MBSP)抗体检测证实为Sp,且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EhV99B1-Sp在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功能与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