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2篇 |
免费 | 172篇 |
国内免费 | 2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0篇 |
大气科学 | 176篇 |
地球物理 | 120篇 |
地质学 | 679篇 |
海洋学 | 71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223篇 |
自然地理 | 2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49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103篇 |
2013年 | 67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78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952.
黑龙江省锅盔山石墨矿床为近年新发现的超大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对该矿床变质作用特征与过程以及碳质来源的研究仍属空白.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碳同位素组成等研究,对矿区赋矿变质岩进行了原岩恢复,并探讨了岩石变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认为:该区变质岩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并经历了等温降压退变质作用,矽线石形成于熔体结晶;原岩为一套具孔达岩系特征的浅海—滨海相碳硅泥岩建造,具太古宙古大陆与元古宙稳定沉积物的双重信息;成矿物质来源为有机碳,属有机成因.研究成果对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3.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提出各国将以“国家自主贡献”(INDC)的方式参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而在“国家自主贡献”排放目标情景下区域降水变化的格局和特征尚不清楚。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关键地区。本文研究了中亚地区的降水变化对全球INDC排放的响应,基于参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33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表明:在INDC目标情景下,到21世纪末中亚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相对现代水平(1985—2005年平均)增加10.6%(4.6%~13.3%),其中高纬度地区的响应大于低纬度地区。进一步看,中亚地区极端强降水事件随着气候变暖而持续增加,但极端持续干期事件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考虑极端降水事件相关风险,极端强降水和持续干期事件的人口暴露度在中亚大部分区域都增加,将全球温升控制在较低水平(如2.0 ℃或1.5 ℃)可显著降低暴露度。以上结果有助于增进对未来极端气候事件风险的认识,为中亚这一生态脆弱地区的气候变化的减缓与适应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4.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强烈的干扰下,湿地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传统的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因未区分天然高背景和人为污染的影响,评价结果不能全面、真实、可靠地表示出水质的实际状态。笔者等选取地下水主要超标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根据各因子的得分和方差贡献率计算各采样点得分,并最终计算因子影响下的综合得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有3个影响因子,因子1主要为天然高背景引起的高铁(TFe),锰(Mn)和铝(Al),因子2为农业及生活污水影响导致的NH+4、CODMn和NO-2超标,因子3为天然与人为复合影响导致的I-污染。计算得出的综合影响程度与传统的水质评价结果吻合,综合影响程度得分图不仅可以得出地下水质信息,还可根据确定的因子得出天然与人为对地下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5.
基于遥感资料的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黄土高原的典型区域--陕北作为监测区域,以MODIS和TM资料作为主要数据源,从可业务化的角度采用植被指数法进行了植被覆盖率的遥感反演,对4种生态气候区植被覆盖率季相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陕北生态环境治理前后植被覆盖率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生态治理后陕北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绝大多数地区都是正增长,各生态气候区植被覆盖状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态治理效果最明显的区域在陕北南部. 相似文献
956.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吴传钧院士是杰出的地理学家。在6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孜孜以求,不断探索,为地理学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做出了多方面重大贡献,同时推动了中国地理学走向世界、为地理学的国际多维交流,做出了不懈努力。本文扼要地阐述了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概括了他对中国地理学事业发展,特别是农业地理学、土地利用研究、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定向、开拓国土整治和可持续发展新领域,全力倡导并组织实施人文地理学的复兴,组织我国地理学界联合与合作,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等领域的重大贡献。还着力探讨了吴传钧地理学思想的精髓-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产生背景、理论思想和内涵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等。吴传钧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一科学术语,并认为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始终贯彻地理学的各个阶段。主张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形成过程、结构和发展理论;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强度分析、潜力估算、后效评价和风险分析;人地系统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传递与转换机理、功能结构和整体调控;地域人口承载力分析;动态仿真模型建造;地域分异和地域类型分析;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各种类型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模型筛选等。他对人才的培养则一贯面向全国地理事业,进行多系统 相似文献
957.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根据水汽收支方程计算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时期华北东北部暴雨区域的水汽收支情况并分析水汽输送特征。得到以下结论:经向水汽输送在此次暴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暴雨区内水汽主要来源于中、低层(500 hPa以下)的南边界。暴雨区内水汽的辐合与暴雨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具有较好一致性,在低层水汽的辐合起主要作用,中高层水汽垂直输送作用更为显著。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得到的结果显示根据水汽源地划分影响此次暴雨过程水汽输送路径主要有:从孟加拉湾、南海地区处于中低层直接北上的西南路径,以及中层以下从我国东部海域(黄海、东海为主)进入内陆之后北折向东北偏北方向运动的L形高湿路径;同时高层沿着西风带西北路径的干空气输送也对此次强降水有重要影响。三者中从东部海域到达暴雨区的水汽贡献率最大,而孟加拉湾、南海的水汽输送对于此次强降水起到了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58.
利用2009~2015年GPS速度场和1975~2011年垂直速度场数据,采用TDEFNODE负位错模型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各段的闭锁程度、滑动亏损速率进行反演,结合GPS跨断层速度剖面和现今小震分布特征,对西秦岭北缘断裂各段的断裂活动性及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秦岭北缘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兼有部分逆冲挤压,断裂各段的滑动速率都低于第四纪以来的滑动速率。其中天水-宝鸡段滑动速率较低,小震分布少,断裂正处于高应变积累阶段,具有高闭锁系数和滑动亏损速率,易于应变能的快速积累,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背景条件;锅麻滩段虽然滑动速率较大,但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高,小震分布较少,也存在较高的地震危险性;漳县段和鸳凤段滑动速率较大,断裂应力积累相对较弱,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均较低,小震分布多,地震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959.
降水集中程度是反映降水结构的重要指标。基于1960—2017年中国773个气象站日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中程度(Q),研究中国降水集中程度的时空特征,分析其与降水量、海洋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国年平均Q值为0.38,南北较低中间较高;冬季和秋季的降水集中程度相对较高,平均Q值分别为0.53和0.51,夏季和春季相对较低,分别为0.39和0.48。②年降水集中程度变化趋势较小,总体上略有上升,东南升高西北降低;在年和季尺度,Q和降水量均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年尺度相关系数为-0.71,秋季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89,春季的相关性最弱,相关系数为-0.70,降水集中程度和降水量共同影响水旱灾害受灾面积。③Q与NINO3.4指数间的相关性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当滞后时间为2个月时相关系数最大,平均为0.13,由北向南总体呈"-+-"分布;与PDO指数间的相关系数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当滞后时间为4个月时相关系数最大,平均为0.12,以负相关为主。 相似文献
960.
能源与矿产资源供应保障关系到国家资源安全。基于大数据模拟仿真技术,以资源经济理论驱动模型模拟未来不同资源供需前景,建设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动态分析系统(MRSDAS)动态评价未来中国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的保障程度具有重要意义。系统以前期完成的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为基础,结合矿山实地调查技术经济数据,搭建了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大数据平台,构建保障程度评价各个关键技术环节的评价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算法程序。模型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占用资源可供性模型、未占用资源未来可供性模型、矿产品价格预测模型、消费预测模型、保障程度分析决策支持模型,系统功能模块涵盖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可供性分析子系统、保障程度动态分析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通过调整矿种、规模、市场价格、运输等评价因子动态模拟未来资源供需形势,分析未来资源保障程度,支撑决策,保障国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