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吴春霞 《地理教学》2014,(15):33-37
一、地理课堂中"点·线·面"的内涵 "连点成线,以线构面"是以运动、变化、发展与联系的观点研究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图形的感性而生动的描述。地理课堂教学也要借助于动态的描述与辩证的思维方法建构"点·线·面"。地理课堂中的"点"包括知识点、技能点、能力点以及出发点。  相似文献   
72.
梁细家 《地理教学》2014,(14):52-53
一堂完美的课,犹如一首动听的交响乐,不仅要有"序曲"——引人入胜的"开讲",还应有"终曲"——淋漓酣畅的"收尾"。从表面上看,结课是课堂教学的终结,但从本质上看,它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升华和延伸,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地理课堂的结课方式与方法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73.
刘永飞 《地理教学》2014,(19):42-44
一、问题的提出试卷讲评课是以分析学生的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矫正教学偏差、帮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建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型。因而,讲评的目的就不是再纠结于某个问题正确与否,也不是针对某个题目的简单分析,而是借助某个问题或题目帮助学生复习和内化所学知识,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4.
正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提问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精神。我们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索的时间,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教师提问,而并没有学生发问。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样的课堂教学导致了我们的学  相似文献   
75.
课堂教学导入有多种方式。1.设问导入在学习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中"太阳"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从一些有趣的问题导入。后羿射日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后羿为什么射掉了九个太阳,而不是十个全都射掉呢?"由此引发学生们对"太阳"是什么,太阳对地球而言有什么意义的思考。又如,在学习同专题之后的只有一个地球的部分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人类要生活在地球而不是火星或是其  相似文献   
76.
王莺 《地理教学》2014,(7):33-36
正一、背景介绍2011年9月,上海中学国际部一年级新生开始踏入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旅程——校园学习生涯,他们在领取教科书的同时发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一台崭新的iPad2平板电脑,虽然很多孩子在家中早已和它亲密接触,但由老师发下也就意味着它将成为今后日常学习的教具,这着实让孩子们既兴奋又期待。将iPad引入课堂进行辅助教学是上海中学教学改革中的又一次大胆创新和尝试,学校先以国际部一年级新  相似文献   
77.
正笔者曾参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很有感触。一、多思考一些课标课标是新教材的灵魂,它规定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和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心中有课标,才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将课标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心中有课标,才能与教材作者进行心  相似文献   
78.
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案例分析,多是国内外业已引为经典的事例。这些地理事例图文并茂、事实详尽、特征鲜明,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经典的事例总是与我们的学生有着不能言状的时空距离,仿佛隔着一层纱。所以,能否将学生每天生活着的家乡地域中的日常地理事物或新近发生的乡土地理现象作为教学素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以拉近学生对地理案例的现实感知,成为笔者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并也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几年下来,我发现,将乡土地理素材运用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来并不缺乏契机和知识结合点。笔者把将乡土地理素材融入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这一教学模式取名为"乡土一刻"。  相似文献   
79.
曹军 《地理教学》2015,(6):51-52
这些年,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感,开始很多人觉得教后感空洞而无价值,似乎成了教师"额外"的负担。但我坚持写了几年之后,觉得教后感并非是形式的东西,教后感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它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最有价值的课堂一线的写真和感悟。我写教后感有如下几点体会:一、记录"亮点",积累经验亮点就是教学中独特、新颖、成功之处。它可能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一个恰到好处的案例等等。凡是能让教师激动兴奋、感到得  相似文献   
80.
张金城 《地理教学》2015,(1):43-44,37
选修地理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选修地理知识浅显易懂,"没什么好讲的""易学不易教""重必修轻选修"现象严重,不少教师采用读书本、画重点、背"条条"的方法教学,导致课堂沉闷,学生倦怠,教师无趣。如何让选修课上的"有味、有趣、有用",远离枯燥乏味,克服职业倦怠,笔者以为唯有改变,创新教法,精心设计,让变化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乐趣。现以"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为例谈谈如何创新地理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