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29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75年   9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1931年南海西沙群岛北6 3/4级地震震中位置与震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魏柏林 《华南地震》2001,21(1):43-48
根据地震地质构造环境、历史地震烈度记录等资料,对1931年9月21日南海西沙群岛北海中63/4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进行了讨论。该次地震广州、三水、中山等地的烈度达5°,5°等震线长轴大体呈NW向。由大致勾画的等烈度线图推测,其震中位置应从现定微观震中向东推移110km(20°N,114.1°E)。参考我国63/4~71/2级地震的震中位置与V度等震线最远距离的统计结果,认为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将该震定为7.1级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3.
我国西沙群岛第四纪生物沉积物及成岛时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ioclastic sediments in the Xisha archipelago were form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late Pleisloeene to Πolocene. Except for loose coral shell sand, they can be dividcd,according to petrological features, into coral reef limestone, phosphate-cemented foraminifera (or red aglae and Eehinodermate, etc.), calcarenite or calcirudite. All of them have been subjected to raring degrees of deuterogene alterations such as phosphatization, calcitization as well as dissolution and filling. The age of formation of the Xisha archipelago, i.e., the time it finally emerged from under the sea may be dealt with as: (1) Sand bars. (1.5-3.0 meters above sea level) took shape about 2000--2500 years ago; (2) Coral reefs (3--5 meters above sea level, with the exception of rock islands) formed 400-5000 years ago, which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high sea level stage in the post-glacial period; (3) Rock islands(about 15 meters above sea level) formed at late Pleistocene or earlier, which can probably be correlated with the high sea level period some 80000--125000 years ago.  相似文献   
114.
我国西沙群岛植物区系地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邢福武  李泽贤 《热带地理》1993,13(3):250-257
  相似文献   
115.
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处于不断变化当中,有衰退的区域,也有恢复的区域,这就需要一个务实的方法来鉴别这种不确定性。健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可以应对对珊瑚礁群落结构起重要作用的自然干扰,可以从严重干扰中恢复过来,但要完全恢复可能需花费数十年时间。受人类长期影响的区域,为了能有恢复机会,就需要采取一些恢复措施(直接和间接的方法)让其恢复。珊瑚礁恢复绝不应该被夸大,应该清楚地了解它的局限性,这项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西沙群岛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例,讨论了其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6.
文章在综述旅游非优区概念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以"西沙群岛"为例,探究衡量某地区是否为旅游非优区的标准;通过深入分析旅游业发展条件,从资源、区位、生态环境和经济背景等方面探寻导致旅游业发展劣势地位形成的因素;最后提出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17.
近50年来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气候异常的ENSO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8-2005年(共48年)有关南海西沙群岛的气象资料与ENSO观测资料,从气温、降雨、台风3个方面研究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气候异常与ENSO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气候异常与ENSO事件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如下.气温方面,南海西沙群岛海域逐月气温距平百分率与月ENSO指数存在显著的统计正相关关系,在厄尔尼诺期间一般表现为气温偏高(正距平),拉尼娜期间则相反;功率谱分析显示该地区气温异常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并且周期与ENSO事件的周期非常一致.降雨方面,年平均ENSO指数与西沙群岛海域年降水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典型拉尼娜年的降雨量比厄尔尼诺年多约50%.台风方面,ENSO指数与到达该地区的热带气旋频次存在显著的统计负相关关系,在厄尔尼诺期间的热带气旋频次比拉尼娜期间明显要少.  相似文献   
118.
《海洋世界》2012,(7):6-7
■7000米级海试圆满成功6月30日15时许,随着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区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6次下潜的"蛟龙"号返回母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圆  相似文献   
119.
2011年3月30日,随着船上汽笛响起,海监执法船从海南省三亚港徐徐起航,拉开了中国海监海南省总队在西沙海域所属岛屿和无居民海岛开展专项巡航执法检查的序幕。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位于海南省东南方向的万顷碧波之上。西沙群岛  相似文献   
120.
《海洋世界》2009,(5):5-5
2009年4月25日,越南当局悍然任命“西沙地区主席”一职管理西沙岛屿。中国外交部已多次表示,中国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有充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