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7篇 |
免费 | 241篇 |
国内免费 | 4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3篇 |
大气科学 | 480篇 |
地球物理 | 87篇 |
地质学 | 522篇 |
海洋学 | 243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81篇 |
自然地理 | 2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97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1949年 | 5篇 |
1948年 | 4篇 |
1946年 | 4篇 |
1945年 | 2篇 |
1943年 | 2篇 |
1942年 | 4篇 |
1941年 | 2篇 |
1938年 | 1篇 |
1936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The long-term adjustment processes of atmosphere and ocean in response to gradually increas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have been analyzed in 70 and 140a integrations with NCAR fully-coupled climate system model (CSM). In these experiments the CO2 concentration has been increased to double and quadruples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respectively. After 70a, at the time of CO2 doubling, the model predict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rises by 1.2 and 1.5K for the globe and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respectively. The behavior of the quadrupling run is similar: each global and region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s increase by 2.8 and 3.0K at the time of CO2 quadrupling. From the experiments,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Ocean will be more distinctive compared with the global average, mainly due to exceptionally large warming and sea level change near the entrance of the Kuroshio extension. 相似文献
112.
113.
世界上的地名命名可谓千奇百怪、无奇不有。西北太平洋上小笠原群岛一些岛屿的命名就称得上是“奇中之奇”——居然把家庭主要成员的称呼都拿将过来,分别派到各岛身上。 相似文献
114.
115.
华北产生雷暴大风的动力热力综合指标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ICAPS重要天气报告数据,筛选出2005-2010年夏季华北地区26次典型雷暴大风过程。选取K指数、对流有效位能、大气可降水量、大风指数、中低层垂直速度、垂直螺旋度、垂直能量螺旋度等7个动力或热力指标,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计算和统计了槽前型和西北气流型雷暴大风发生时的指标阈值。基于统计结果,进一步设计了指标叠套技术,将其应用于2011年6月华北地区两次不同类型雷暴大风的潜势预报中。结果表明,雷暴大风实际发生区域与指标叠套区域一致性较好,验证了该方法对华北雷暴大风预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6.
稀疏植被地表反照率及土壤热传导率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敦煌试验”稀疏植被站2002年典型晴天的资料,分析了与地表能量平衡最密切的两个参数:地表反照率和土壤热传导率的特征。分析发现稀疏植被下垫面的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具有明显的不对称特征,这与以往在戈壁或沙漠上的地表反照率的研究明显不同,这可能是由于早晨的露水造成的。另外分别用定义法和加权平均法分别计算得到典型晴天敦煌稀疏植被的平均地表反照率基本为0.25,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地表反照率非常接近,得到的地表反照率的值与敦煌戈壁的值较接近,但比“黑河试验”的结果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稀疏植被区是一个气候敏感区。得到的稀疏植被下垫面的地表反照率应该可以作为遥感反演和陆面过程模式的一个参考值。另外还得到了敦煌稀疏植被干燥土壤的热传导率的平均值为0.20 W\5m-1\5K-1,在晴天,干燥土壤的执传导率基本分布在0.164~0.24 W\5m-1\5K-1范围内,平均值与敦煌戈壁2.5 cm处的土壤执传导率接近,但稍大一些;比“黑河试验”在戈壁观测的值小近一倍,而比权威的文献给出的干燥沙漠的值要小一些。 相似文献
117.
ENSO事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影响的分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51-2006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最佳路径数据集和气候预测中心(CPC) ENSO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不同等级热带气旋累积能量(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ACE)与ENSO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CE与ENSO指数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分级热带气旋中,ENSO事件主要通过超强台风(Super TY)的活动与ACE指数联系起来的,超强台风频数在El Ni(n)o期间多于La Ni(n)a 期间,同时持续时间也更长;ENSO指数和热带气旋活跃季超强台风ACE指数的滞后相关(ENSO指数滞后5个月内)与它们的同时相关大小相当.此外,还研究了分级热带气旋持续时间、强度和频数分别对ACE指数的贡献,结果显示超强台风频数的贡献最大.接下来,利用1951-2006年不同ENSO位相情况下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ENSO影响超强台风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主要结论为:西北太平洋存在一些SuperTY频数与源地分布在ENSO年与平常年相比有明显差异的关键区;ENSO事件改变关键区低层相对涡度以及海表温度是其影响SuperTY源地及频数变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8.
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边界位置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中国东部和北部地区155站1961-1999年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根据Thornthwaite公式计算水分需要量和湿润度指数,定义了-20和0的湿润指数等值线分别为季风边缘区的上、下边界线,然后分析了上、下边界线的10 a际平均位置及其变化情况,并比较了上、下边界线的10 a际平均位置与39 a平均位置,发现中国东部季风边缘区上、下边界线的波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下边界的波动还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此外,分析了季风边缘区3个分区(东北、华北和西北东部区)的降水变化,发现各区的降水变化趋势与边界线的波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9.
利用1949—2011年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累积气旋能量(ACE)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ACE)的年代际变化主要分为1957—1967高值期、1976—1986过渡期和1998—2008低值期。其中强热带风暴(STS)、台风(TY)和超强台风(SuperTY),特别超强台风是决定成分。副热带高压偏弱,垂直风切变偏小,低纬度低空正涡度异常偏东以及低纬度海表面温度(SST)正异常偏东等背景场的年代际特征,有利于形成ACE的年代高值期。 相似文献
120.
El Ni?o(厄尔尼诺)事件对东亚和南亚次年夏季降水影响及其机理已经得到充分研究,但其对夏季青藏高原降水是否有显著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根据1950年后El Ni?o事件次年衰减期演变速度,对比分析衰减早型与晚型El Ni?o事件对南亚季风区与青藏高原夏季(6~9月)季节平均和月平均气候影响差异。结果显示在衰减早型次年夏季热带太平洋海温转为La Ni?a(拉尼娜)型且持续发展,引起Walker环流上升支西移,印度洋和南亚季风区上升运动加强,同时激发异常西北太平洋反气旋(NWPAC),阿拉伯海异常气旋和伊朗高原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响应,增加7~9月对流层偏南气流和印度洋水汽输送,导致南亚和高原西南侧降水偏多。衰减晚型次年6~8月热带太平洋El Ni?o型海温仍维持,印度洋暖异常海温显著,对应的印度洋和南亚季风区上升运动较弱,NWPAC西伸控制南亚季风区,阿拉伯海和中西亚分别呈现异常反气旋和气旋性环流,导致青藏高原西风加强,水汽输送减少,南亚北部和高原降水一致偏少。结果表明:(1)El Ni?o显著影响次年青藏高原西南部夏季季节和月平均降水与温度,是印度和高原西南部夏季降水显著相关的重要原因;(2)El Ni?o衰减快慢速度对南亚和青藏高原西南部夏季季节内降水的影响有着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