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11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21.
程建远(1966.10-),男,汉族,陕西乾县人,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陕西省三五人才,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主任;兼任陕西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协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222.
地磁台网秒采样数据噪声分析及降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震局国家地磁台网共有111套秒采样仪器装备在50个地磁台站以及甘肃天祝、四川西昌、重庆三峡3个磁通门台阵上,主要包括FHDZ-M15地磁总场和分量组合观测系统28套,GM4/GM3型磁通门磁力仪观测系统78套,FGE型磁通门磁力仪观测系统2套,GSM-19FD型磁力仪3套.  相似文献   
223.
中国制造业分布的地理变迁与驱动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石敏俊  杨晶  龙文  魏也华 《地理研究》2013,32(9):1708-1720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分布格局呈现出新的动向。以2004-2005年为转折点,以食品轻纺行业为主的部分制造业部门开始从沿海省份向中西部省份转移,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省份的产业份额明显下降,安徽、江西、湖南、河南、四川等中西部省份的产业份额趋于增加。在地市尺度上,制造业分布变化呈现出"西进北上"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产业份额从沿海发达城市转向沿海省份内部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市、以及中西部省份内部产业基础较好且本地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市。中部地区的重点开发区域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沿海地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导致要素成本的区域差异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市场邻近和供给邻近逐步得到改善。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要素成本差异的扩大和贸易成本差异的缩小,使得贸易成本和要素成本的均衡关系发生逆转性变化,这是驱动中国产业分布地理变迁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224.
1998-2009 年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空间转移特征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 年以来,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空间不足、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上升等问题逐渐凸显,对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制造业空间转移成为珠三角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采用企业数据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研究珠三角内部制造业空间转移的产业及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998-2009 年珠三角制造业整体呈现先分散后集聚的“U”型发展趋势,但集聚水平普遍偏低,且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特征差异显著.珠三角制造业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的变化趋势十分吻合;地区间结构差异缓慢提升.基于产业—区域交互模型对产业转移机制的实证结果表明:珠三角制造业呈现出向交通成本低、工资水平低、环境管制宽松、土地成本较低地区转移的趋势;地区制造业同构推动珠三角制造业空间转移;珠三角制造业呈现出显著的集聚规模经济,产业向运输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前后向联系紧密的产业向市场潜力大的城市转移的趋势;当考虑产业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时,不同要素密集度的产业转移方向不明确.  相似文献   
225.
万千欢  千庆兰 《热带地理》2013,33(3):333-340
根据2009―2011 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相关数据,从规模实力、市场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 力、发展潜力及技术水平6 个层面构建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TOPSIS 法与聚类分析法,对2010 年中国各省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 输设备制造业竞争力在省区层面呈现出从东部到中西部由强变弱的分布态势,竞争力强的省区分布于东北的吉林 省,华东的山东省、江苏省和上海市以及华南的广东省,中西部地区竞争力水平不高,且存在局部“塌陷”的地 区,如江西省,各省区发展极度不平衡。据此有针对性地对各省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1) 针对各省不同的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地促进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发展;2)加强各省区的分工与合作,实现优势 互补;3)建立长期的帮扶机制;4)加大资金投入,减少融资的难度;5)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26.
中国省区间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毛琦梁  董锁成  王菲  李俊 《地理学报》2013,68(4):435-448
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客观事实,刻画了经济空间结构的中心-边缘特征,并对中心-边缘结构下的省区间制造业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的中心-边缘结构日益显著,表现出明显的东部沿海偏向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布局逐渐符合省区间的发展优势,产业在中心与边缘省区间的分异格局日益显著,中心省区逐渐专业化于中间投入需求较大、最终需求比重较高、规模经济特征显著以及劳动力密集与人力资本密集等产业,边缘省区则与此相反并且逐渐专业化于高能耗产业,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力地解释了国内产业空间分布。东西部地区间的中心-边缘结构某种意义上具有不可逆性,各地区工业化不同步将是长期趋势,产业在中心与边缘省区间的显著分异格局与演变特征表明东西部省区间产业发展的差异不仅仅体现为当前空间分布的不同,更意味着未来各个省区内部产业结构演变轨迹的差异。  相似文献   
227.
2012年上半年,中国海监天津市总队在国家海洋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突出海洋行政执法案件查处和海洋维权执法装备能力建设这两个重点,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强化宗旨意识、加强全面建设,各项工作均按计划有序推进,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相似文献   
228.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集军工、造船、海洋装备、修拆船、重工等五大业务板块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有能力提供船舶产品研发、设计、建造、维修、改装、拆解等全寿期服务的特大型现代化船舶企业集团,资产总额近10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相似文献   
229.
本项目主要针对船舶工程、海洋电磁环境监测、海洋工程装备电磁兼容性评价的需求,开展各类船舶对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的研究。针对海洋电磁的强射频和电磁脉冲环境,研制了相应的场发生装置、校验方法和强射频复合  相似文献   
230.
海洋蕴含资源种类丰富且储量巨大,已成为各沿海国家解决资源问题的新选择,更被列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兴开发领域。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必要前提,是维护海洋权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与国际发达国家仍存在很大差距,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并归纳了产业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提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