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14篇 |
免费 | 1562篇 |
国内免费 | 187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66篇 |
大气科学 | 842篇 |
地球物理 | 2025篇 |
地质学 | 4310篇 |
海洋学 | 1112篇 |
天文学 | 185篇 |
综合类 | 1230篇 |
自然地理 | 10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9篇 |
2023年 | 488篇 |
2022年 | 551篇 |
2021年 | 509篇 |
2020年 | 371篇 |
2019年 | 411篇 |
2018年 | 283篇 |
2017年 | 273篇 |
2016年 | 294篇 |
2015年 | 350篇 |
2014年 | 555篇 |
2013年 | 434篇 |
2012年 | 598篇 |
2011年 | 566篇 |
2010年 | 522篇 |
2009年 | 549篇 |
2008年 | 530篇 |
2007年 | 373篇 |
2006年 | 347篇 |
2005年 | 375篇 |
2004年 | 270篇 |
2003年 | 325篇 |
2002年 | 394篇 |
2001年 | 432篇 |
2000年 | 226篇 |
1999年 | 218篇 |
1998年 | 190篇 |
1997年 | 155篇 |
1996年 | 155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121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101篇 |
1991年 | 75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1篇 |
1976年 | 6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61.
黄土是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土,季节性的降雨和蒸发作用必将引起其力学性质和结构改变,从而造成其强度降低和变形增大的问题。通过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黄土抗压强度与含水率、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借助SEM图像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其强度变化的微观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单轴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减小表现为非线性的增大;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经历多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含水率增大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不仅仅会使得粗颗粒的接触方式改变与胶体物质和腐殖质数量减少,还会使得土体孔隙直径增大,大、中孔隙所占百分比之和明显增多,进而从微观结构阐述了土体宏观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2.
63.
近期,来宾市国土资源局在本系统全面开展科级干部竞岗和科级以下干部轮岗交流工作,优化配置干部资源,对9个科级领导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机制,对18名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实行轮岗交流,轮岗交流面达53%,形成了横向交流与纵向交替相结合的干部选拔、培养的科学体系。把干部竞岗和轮岗交流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防腐建设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4.
本文将台湾海峡及其邻区划分为多个具有不同弹性参数的等厚区块,并利用基于弹性理论的有限元数值模型,以GPS观测速度和由震源机制解(FMS)得到的主应力轴方向为约束条件,计算了该研究区的现今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1)最大主应力轴在台湾海峡中部和台湾岛弧中部大致为NW-SE向,在东北部呈顺时针旋转,而在南部呈逆时针旋转;(2)研究区水平位移场大致以23°N为界,南强北弱,且在北部呈顺时针旋转,南部呈逆时针旋转;(3)东沙-澎湖-北港隆起因强度大于周边盆地区而成为"阻挡带",导致在其南北出现两个反向的构造逃逸区,并且隆起东南区形变特别强烈,而其西北区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5.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M6.0地震, 该地震发震构造不明, 发震机理尚存在争议.地震精定位和震源机制有助于分析地震活动时空演化与震源破裂特征, 能够有效揭示活动构造机制和地震发生机理, 为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提供科学依据.为此, 本文首先采用双差定位法对震中及附近2009年1月至2021年10月发生的地震进行了精定位, 结果显示, 研究区地震震源深度大多集中在10 km范围内, 事件主要沿地表断层呈条带状或丛集分布, 部分震群邻近当地工业井, 周边无明显断层分布.其次, 通过CAP波形反演计算得到M≥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表明研究区震源破裂以逆冲挤压型为主, 部分震源机制解具有不确定性.基于震源机制解反演区域应力场, 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应力场与地震事件的力学一致性.研究结果显示, 区域应力场以水平构造挤压作用为主, 部分事件震源机制解与其吻合度较低, 暗示存在局部应力差异.综合地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已知断层展布以及区域应力场等研究结果, 认为华蓥山断裂带南段的地震活动与资源开采活动密切相关, 泸县M6.0地震是在局部应力场扰动下, 下方滑脱层活动触发了上覆隐伏断层的挤压错动而产生.
相似文献66.
67.
雅砻江流域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区和重点防治区,与其它地区相比,雅砻江流域地质灾害的研究程度低,资料分散,本文通过野外跟踪调查,结合InSAR遥感资料,采用基于2019年1月02日—2019年12月16日Sentinel-1A降轨数据的SBAS方法对雅砻江流域德格县年古乡1号滑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阐明其与雅砻江的时空关系,分析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及成因机制,预测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8.
1980年10月10日阿尔及利亚的阿斯南(El ASnam)发生了Ms=7.2级地震。震后法-阿联合考察队布设了临时地震台网。其中有法国斯特拉斯堡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为作近场研究而布设的由8个地震站组成的遥测地震台网,取得了良好的记录,较精确地确定了各项地震参数。我们试用了J.A.Mendiguren所提出的“用综合节面解寻找不同震源机制分布区域的方法”,利用上述台网所取得的部分余震资料,对该区余震的发震构造及构造应力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9.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记录的2°—40°范围内的长周期P波垂直分量波形资料,通过理论地震图拟合的方法,研究了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主震及两个余震的震源机制.结果表明,主震由三个震源机制不尽相同的子事件组成.第一个子事件的震源机制为:走向N30°W,倾角88°,错动角185°,地震矩为0.55×1020Nm.第二个子事件的震源机制为:走向N33°W,倾角90°,错动角209°,地震矩0.24×1020Nm,延迟时间为25s.第三个子事件的震源机制为:走向N65°W,倾角82°,错动角172°,地震矩为0.14×1020Nm,延迟时间为70s.这种在空间上相距甚小而在时间上有分离、子事件的震源机制相差较为显著的复杂震源过程,与现场综合考察所见的地表裂缝分布一致,可以解释为单一裂缝的X型共轭剪切破裂,两个余震震源机制均为:走向N10°W,倾角86°,错动角185°,地震矩分别为0.54×1018Nm和4.29×1018Nm. 相似文献
70.
本文对波振幅比的正常变化作了理论分析,讨论了利用波振幅比变化预报地震的可能性及其应用范围。作为具体实例,给出并分析了1970年西吉5.7级地震前后振幅比异常的实际观测结果。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较大地震前后波垂直向位移振幅比值|Ws/Wp|明显减小;(2)|Ws/Wp|异常在空间分布上与时间发展过程上都大致和波速异常相对应。 采用与研究波速异常完全类似的方法,提出了利用振幅比异常预报较大地震的一些初步途径。 本文最后简要地讨论了较大地震前后振幅比异常的物理实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