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7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1395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523篇
地质学   2712篇
海洋学   286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76篇
自然地理   473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91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314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大洋沉积物中^10Be和^26Al的浓度变化与定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Be和^26Al都是长寿命宇宙成因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分别为1.51和0.7Ma)。在深海沉积物剖面上^10Be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并不是成简单的指数衰减,而往往表现出较大幅度的起伏和跳跃,沉积物中^10Be的初始浓度不仅仅取决于^10Be的海底通量,而且还与沉积物的成分以及沉积速率密切相关,^10Be在广海海水中的滞留时间可以达到500 ̄3000年,这意味着在沉积到海底之前^10Be与^9Be可  相似文献   
962.
太平洋CC区沉积物陆源物质时空分布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平洋CC区沉积物陆源组分定量分离基础之上,研究陆源物质时空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3.
龚庆杰  涂霞 《热带海洋》1998,17(4):14-20
通过对南沙群岛海区94-10柱样浮游有孔虫碳氧同位素组成,粒度组成及全岩样^14C测年的研究,发现南沙群岛海区在末次冰期结束后的转暖过程中发生了两次明显的气候回返事件,即事件和事件Ⅱ(约10-8kaBP),其中事件Ⅰ可能为新仙女林事件;在末次冰期结束后的气候转暖过程中,东亚古季风演化具有不稳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4.
东海西湖凹陷平北地区表层沉积物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强  黄勃  陈宇 《海洋科学》1998,22(3):51-54
对研究区域的370个站位,1084个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对其中的部分样品进行了重矿物、古生物的分析和鉴定,发现东海西湖凹陷平片地区表层改造砂的特征与一般的规律有较大的差别,这种独特的表层沉积物特征的形成原因主要和所处的地貌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965.
平稳随机序列分析在水温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外进行海水温度预报主要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平稳随机序列分析法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根据海水温度自身前后之间的关系,采用平稳随机序列分析法,用小麦岛海洋站36a(1960~1995年)逐旬表层水温观测资料,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从而算出未来时刻的水温预报值。  相似文献   
966.
潘根兴  曹建华 《中国岩溶》1999,18(4):289-296
作者基于在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的长期,系统观测及有关实验研究进展,从影响岩溶作用的土壤化学因素,土壤CO2及土壤有机碳行为等方面论证了土壤对于表层带岩溶作用的媒介及驱动意义,提出岩溶地球化学过程涉及到土壤中Ca^2+的移出及交换释放,土壤CO2对系统空气CO2浓度及HCO^-3排释的控制,并指出土壤有机碳是岩溶作用碳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967.
江苏中部潮汐层理所记录的环境信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潮滩上水平互层层理的成因机制,有人认为每次潮水涨落形成一个层理,但也有人认为江苏中部潮滩上的水平互层层理为半月天文潮的产物。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在江苏中部东台市梁垛河闸附近潮滩上带7个地点设置了12块沉降板。每天观测两次,连续观测了半个月,此后不定...  相似文献   
968.
利用沉积物粒度数据反演沉积水动力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蒂 《地质科学》1999,34(1):49-58
波罗的海西部达斯浅滩海底沉积物各粒级的空间分布由物源区向外有规律变化,反映出沉积水动力条件的控制作用,反过来也为根据沉积物各粒级的空间分布反演近海底优势水流方向和速度提供了依据。利用沉积水动力经验公式及分选系数梯度、Z统计量等设计了反演优势流向和流速的方法,并应用于该海区,估计了该区海底以上1m的近海底优势水流方向及优势流速。与有限的实测及模拟资料进行对比,估计的海流模式吻合较好,但流速的数值可能总体上偏高,需要用更多实测资料来校正和标定。  相似文献   
969.
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流速20d振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凡  吴德星 《海洋与湖沼》1999,30(3):333-341
通过对1985年1月1日—1986年12月31日沿赤道5个锚定浮标站表层流速资料的分析,发现在140°W与108°W之间表层流速v存在一周期约为20d的显著振荡。该振荡是由波长约2000km、以1.15-1.23m/s的波速向西传播的波动引起的。该波动被推断为第二斜压模态混合Rossby惯性重力波。带通滤波和低通滤波结果表明,以110°W测站为例,20d振荡流速构方根为21.8cm/s(纬向)和22.1cm/s(经向);单一流速振幅的特征值为30-50cm/s,最大振幅可达70cm/s;u季节变化的均方根小于17cm/s,v无明显季节变化。年平均流速通常小于5cm/s。以上各统计量表明,20d周期波动引起的v振荡在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流速变化中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70.
1994年5月—1995年6月,利用黄河口悬浮颗粒物,在实验室内于不同温度、盐度、磷酸盐浓度、pH值及悬浮物粒度条件下进行了悬浮物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模拟实验,通过水体中几种磷—钙矿物的离子平衡计算,对黄河口磷酸盐的缓冲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河口现场条件下水体中钙与磷之间存在某些离子平衡,黄河口水体中磷—钙矿物的离子积受温度、悬浮物种类及粒度影响较小,而与水体盐度、磷酸盐及钙含量有关,但不足以形成磷—钙矿物沉淀;磷—钙矿物的沉淀和溶解在黄河口磷酸盐浓度的控制机制上所起的作用较小,而悬浮颗粒物表面对磷酸盐的吸附和解吸起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