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4篇
  免费   1148篇
  国内免费   2002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759篇
地质学   5451篇
海洋学   38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474篇
自然地理   32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7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湘西合仁坪金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柳林汊一带广泛分布钠长石_石英脉型金矿,合仁坪金矿床是其典型代表。文章对合仁坪金矿床的硫、铅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并与区域石英脉型金矿床进行对比,探讨了该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并初步确定了其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合仁坪金矿床硫化物的δ34S值范围较窄(-4.8‰~4.4‰),平均为-0.6‰,该矿床的硫为深源硫,由深部变质流体带入;铅的同位素组成较均一,并表现出明显的造山带铅的特点。结合区域成矿作用,进一步研究揭示,合仁坪金矿床为一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其成矿可能与湘西雪峰山地区加里东期的造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2.
华南壳幔结构与动力学的宽频地震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了解华南各岩石圈块体壳幔结构和各向异性方面的差异是揭示华南深部构造演化的基础。本文利用布设于华南的两条宽频地震测线观测数据,采用多种地震学方法对华南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和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接收函数结果表明,华南地区地壳厚度和岩石圈厚度都较薄,地壳厚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增厚,扬子克拉通的泊松比(波速比)低于华夏块体,表明扬子克拉通地壳较华夏块体更偏长英质。约北纬29°以北的扬子克拉通地幔转换带厚度明显增厚,可能是由地幔转换带底部停滞的冷的古太平洋板片或中生代克拉通碰撞残留造成的。层析成像结果显示华南上地幔具有很强的横向差异性,上地幔中的强烈低速异常体可能对应了晚中生代发生广泛岩浆作用时的岩浆房和岩浆通道。台湾下方的上地幔存在南北横向差异明显的高速异常,分别对应台湾南部向东俯冲的欧亚板块及台湾北部向北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俯冲的欧亚板块在台湾南部是连续的,而在台湾中北部,由于与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作用,俯冲的欧亚板块被折断。剪切波分裂结果显示,以江绍断裂为界,华夏块体与扬子克拉通的岩石圈地幔各向异性存在明显的横向变化,表明两者的构造演化过程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3.
浙江平水铜矿位于钦杭成矿带北东段浙西北地区,是浙江省最大的铜矿床,前人研究表明其为典型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Chen 等, 2015)。平水铜矿体在新元古代形成之后,该地区经历了加里东的变质变形作用,在铜矿体的下盘普遍发育千糜岩带(韧性剪切带),本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认为千糜岩带与铜矿无关,但明确提出本区可能存在造山型金矿,继而老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在平水铜矿布置了10个坑内钻孔,其中9个见矿,成功的在平水深部发现两层金矿体和一层铜矿体。金矿体严格的受韧性剪切带的控制;金矿石有明显的宏观和微观韧性变形结构;矿石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和少量的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碳酸盐和白云石。本文主要对平水金矿体开展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最终确定金矿体成因类型,为平水地区下一轮深边部找矿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4.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下游沿江断褶带的宁镇断褶束西端,走向长约8 km,面积约25 km2。矿区自西向东包括西库、甘家巷、北象山、虎爪山、平山头、三茅宫等六个矿段,目前正处于开采阶段的为虎爪山矿段。矿体主要沿纵向断裂带(F2)、不整合面、北西向横断裂、层间错动和层间裂隙、古岩溶构造等呈似层状和不规则状(囊状、脉状和层状)分布。赋矿地层为上泥盆统至下二叠统,其中石炭系黄龙组(C2h)碳酸盐岩地层为最主要的赋矿层位。其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次为菱锰矿、黄铜矿、磁铁矿等。自实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和老矿山找矿工作以来,矿山找矿效果明显,新增资源量达到中型以上规模,除主攻矿种铅锌矿以外,新发现矿体伴生的有益组分Au、Ag和Cu含量较高,伴生Cu金属量达到1.53万吨,且向深部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在找矿勘查布设的42勘探线和46勘探线可独立圈出1层Au矿体、2层Cu-Ag矿体、3层Ag矿体和1层Cu矿体,Au品位普遍在0.2 g以上,Ag品位多大于10 g/t,Cu品位多大于0.2%。因此,矿区深部具有寻找铜、金、银的前景。本文通过搜集前人研究的基础资料和矿区钻孔取样分析数据,对铜的来源作初步的分析,试图厘清栖霞山矿床铜的物质来源,对于指导深部Cu等伴生有益组分的进一步找矿提供一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5.
侯江龙  王登红 《地质论评》2016,62(S1):387-388
锂是银白色的、自然界最轻的金属,广泛应用于纺织、陶瓷、冶金、核能、新能源等领域,有“高能金属”、“21世纪的能源金属”之称。锂矿床按成因类型可分为内生和外生两种类型,内生型可具体分为花岗伟晶岩型、花岗岩型、云英岩型和岩浆热液型,外生型则包括盐湖型及地下卤水型(赵一鸣等,2004)。伟晶岩型锂矿主要开采锂辉石、透锂云母、锂云母、磷铝锂石等,是锂矿资源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6.
青藏高原片麻岩穹窿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片麻岩穹窿是研究俯冲-折返和碰撞-折返造山过程的重要窗口。已查明的大量青藏高原片麻岩穹窿(群)分布在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大洋俯冲-折返以及地体碰撞-折返过程中。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雅江甲基卡片(麻)岩穹窿的三叠纪变质片岩的含矿伟晶岩脉中发现了超大型锂矿床,揭示片(麻)岩穹窿构造与同构造花岗岩、含矿伟晶岩脉以及大型印支滑脱带在时空和成因上有天然联系,为片麻岩穹窿的找矿前景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27.
东昆仑造山带中地壳存在古洋壳俯冲的深反射地震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DEPTH Ⅳ深反射地震测线横跨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和东昆仑-柴达木地块,为揭示青藏高原东昆仑造山带深部构造提供了直接地球物理证据。针对地表和地下"双复杂"地质构造条件,地震数据处理中通过剩余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异常振幅噪声衰减技术和CRS优化叠加技术,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反射叠加剖面。INDEPTH Ⅳ深反射地震剖面揭示,在东昆仑造山带岩石圈上、下地壳之间存在不连续的古洋壳反射同相轴,该反射界面应属古特提斯域松潘-甘孜洋壳向北俯冲遗迹,不连续特征反映中生代东昆仑-柴达木地块南缘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碰撞带。利用INDEPTH Ⅳ深反射地震单炮、速度和叠加剖面等成果,综合解译数据,提出东昆仑造山带隆升过程的另一种模式,以助于深化东昆仑造山模式认识。  相似文献   
128.
望儿山金矿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分别对4个成矿阶段中的石英进行了热释光和晶胞参数测定。热释光结果表明,本区石英热发光曲线以中温峰明显的单峰和不对称的双峰为特征。主成矿阶段的石英发光曲线开始出现双峰,曲线复杂,发光强度最高,变化最大,这也是本区重要的找矿标志。Ⅲ号脉的深部石英热发光曲线出现肩峰和双峰,峰型复杂,推测其下部有较好的成矿前景。石英晶胞参数在时空上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主成矿期石英晶胞参数a_0、c_0、v_0都较大。(Δa_0/a_0)/(Δc_0/c_0)变化范围为1.65~4.40,说明本区微量元素进入石英有填隙和置换两种方式,以填隙为主。半高宽变化趋势和晶胞参数一致,因此半高宽也可以区分石英的含金性。深部石英晶胞参数和半高宽仍较大,所以推测下部仍有较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9.
二叠系大隆组和三叠系大冶组是清江流域碳酸盐岩区的易滑地层,清江中游的偏山滑坡群即为典型实例,夹泥的大冶组泥灰岩及大隆组顶部泥岩形成了滑体下部与滑带。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对两者的矿物和化学成分、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大隆组顶部泥岩含胀缩性明显的蒙脱石,黏土矿物总含量为40%~75%,泥岩泥化后强度明显降低且表现出典型蠕变特性,通过流变实验得到其长期强度指标黏聚力为23kPa,摩擦角18.1; 大冶组下部泥灰岩含泥量较高,层间黏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绿泥石,层面水平,顺层错动导致泥灰岩表面磨蚀及层间黏土矿物定向排列,特别是浸水后结构面强度降低明显形成易滑面加剧滑坡体的变形; 滑坡演化与清江发育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类似地质结构和水往复作用地带岸坡需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30.
《地学前缘》2016,(6):80-106
龙门山是由三条主要断裂组成的山体。汶川—茂县断裂,也称后山断裂,构成龙门山的西部边界;映秀—北川断裂为龙门山的中央断裂;灌县—安县断裂为龙门山的东部边界,也称前山断裂。龙门山断裂带以东为始自晚三叠世末的不同时期的前陆盆地。前陆盆地中从晚三叠世至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在不同年代地层中均有丰富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SSDS)记录,包括液化变形、重力作用变形、水塑性变形及其他相关的变形。这些变形层的地点紧邻龙门山的三条断裂,这些断裂在不同时期的活动诱发不同时期的强地震,导致当时尚未固结的沉积物变形(震积岩)。上三叠统小塘子组的软沉积的变形构造有液化角砾岩、液化滴状体、液化底辟、触变底辟、卷曲变形、拉伸布丁、负载、球-枕构造、枕状层及粒序断层等。侏罗系、白垩系主要为粗粒沉积物,除少数层位发现有液化变形外,主要的软沉积变形类型为各种形态、大尺度的砾岩负载构造。古近系为湖相沉积,沉积物粒度较细,软沉积物变形又出现大量液化变形构造,如液化混插、液化角砾岩等。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MS8.0)诱发大规模地表以下沙层液化,形成一系列液化变形构造与微地貌:液化沙堆、液化席状沙、沙火山、液化丘、坑状地形与混杂堆积。应用龙门山反射地震成果、古地震记录,结合区域构造可以给出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时间顺序与地震造山时期:(1)松潘—甘孜造山带与扬子板块的碰撞发生于晚三叠世早期,二者的边界即现在的汶川—茂县断裂;汶川—茂县断裂于晚三叠世末逆冲推覆造山,三叠纪末龙门山地区的山地可称松潘-甘孜山,在其东侧形成前陆盆地;晚三叠世印支造山旋回的大陆动力作用是龙门山诞生与孕育的阶段。(2)映秀—北川断裂与灌县—安县断裂的逆冲活动时间为侏罗纪—早白垩世,形成高山与前陆盆地。(3)早白垩世的龙门山已是一个由三条逆冲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山体,可称古龙门山,山高约3 500m。(4)三条断裂在古近纪的活动诱发古近系软沉积物变形,但断裂未发生逆冲推覆造山,沉积物为湖相细粒沉积,古近纪是一个地震活动期,但不是造山的阶段。(5)中生代龙门山经历了多次瞬时地震造山与平静期山脉剥蚀降低的过程,现在的龙门山是晚新生代期间多次地震瞬时造山的产物。与众多的龙门山地学研究者不同,本文系采用另一种思维——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即通过古地震途径讨论龙门山地区的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