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4篇
  免费   1148篇
  国内免费   2002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759篇
地质学   5451篇
海洋学   38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474篇
自然地理   320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380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7年   6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7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文安~蔚县~察右中旗深地震测深剖面的资料,进行了一维,二维射线追踪时拟合与合成地震图计算,获得了本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结果表明,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在纵向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M面起伏较大,其埋深由冀中坳陷的31.0km向西至山西隆起区北部天镇达42.0km左右。浅部断裂较发育,根据对应其地壳深部界面及速度等线在起伏变化程度和反映断裂带附近各波组特征,推测了地壳深部断裂。  相似文献   
102.
熔体及其活动在造山带的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熔体活动发迹了地壳应力作用方式而诱发形成剪切带或断层;熔体活动调整块体间的位移而影响造山带的变形;  相似文献   
103.
魏菊英  曾强 《地质科学》1997,32(4):506-514
东风山含铁建造金矿床中稀土元素含量普遍较低。东风山群是含矿层,其不同层位岩石和矿物的稀土含量有所差别。大理岩和含铁层中铁闪石的稀土含量最低,甚至低于稀土地壳丰度;上部角岩、下部角岩和石榴子石中稀土含量近似其他壳丰度;而板岩和花岗岩中稀土含量远高于其他壳丰度。稀土元素分布的特点反映了东风山金矿床形成于一个半封闭和较还原的海盆地,金矿化是在弱碱性条件下产生。黄铁矿中出现独居石类矿物,这可能与陆壳重熔改造形成花岗岩时产生的局部富轻稀土热液沿黄铁矿裂隙渗入有关。  相似文献   
104.
Base on the groundwater yield, water temperature and hydrochemistry change of the groundwater, we can analyze that the summer water content is obviously greater than winter water content where the in and-out wall rock of the Daban Mountain tunnel. The groundwater supply has the extensity and the seasonality. The groundwater content of the middle tunnel wall rock changes relatively steady, mainly supply through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the total groundwater content is relatively little and steady in winter. The water pressure of the wall rock cranny is little. It has the fluent drainage system to dredge groundwater, which cannot constitute a threat to the tunnel lining. And the cold-proof sluice hole can normally work to drain water.  相似文献   
105.
蕲春花岗质杂岩体包括斑状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两部分,它们之间在化学性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者表现为高Al 2O3(15.73%)、相对高CaO(2.46%)、Na2O含量明显高于K2O(Na2O/K2O=1.27),尤以强烈亏损重稀土元素和极强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La/Yb)N=46.8]为特征而类似于太古宙高Al2O3的TTG岩石.而后者则以较低的Al2O3含量(14.05%)、贫CaO(0.82%)、K2O含量明显高于Na2O(Na2O/K2O=0.81)为特征,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La/Yb)N=10.89]也较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弱得多.两类岩石中锆石的U-PbSHRIMP年龄分别为824.6±17.6 Ma和784±20 Ma,该时代与大别山造山带内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年龄类似.大别山造山带内弱变质-未变质晋宁期花岗岩的出现表明扬子板块印支期向北俯冲时,该花岗质杂岩处于俯冲板片的后缘,可代表造山带内扬子基底的原地露头.而岩体周围的高压变质杂岩应是折返上来的无根构造岩片,大别山造山带内高压超高压变质杂岩的出露不是整体性抬升剥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至少发育两个超高压变质带,一个是南阿尔金-柴北缘-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为早古生代(500~400 Ma),代表扬子与中朝克拉通间的深俯冲和碰撞带;另一个是研究程度较高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峰期变质年龄主体是三叠纪(250~220 Ma),代表扬子克拉通内部的陆内大陆深俯冲和碰撞带。对东秦岭看丰沟及香坊沟的变质岩片详细岩石学和构造学研究以及先期造山带尺度的构造、岩石和年代学研究资料分析证明,南阿尔金-柴北缘-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向东不能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的任一部分相连,包括南大别和西北大别超高压及高压变质岩石。相反,大别-苏鲁超高压及高压变质带,向西经桐柏山,横过南襄盆地延伸到南秦岭的西峡及商南一带。仅在东秦岭-大别山范围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位于南丹断裂系南北两侧,沿造山带近平行延展,之间被一系列以断裂或剪切带为边界的岩石构造岩片相隔,不能构成横贯中国中部统一的巨型超高压变质带。任何有关中国中央造山带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均应考虑其内部发育两个时代和功能不同的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107.
涿鹿探祖,进矾山古城,觅见那五千年流淌不息、福荫着后人却十分静默的黄帝泉,天下着若有若无的雨,说不清是雨水还是泉水把脚下铺满的野草和朽叶濡的松软。望着那在泉中色如沉墨而流出却晶莹清澈的泉水,我以朝圣的心情沿着黄帝泉水的流淌方向走去,映入眼界的是湖光水色、青草葱茏的轩辕湖,站久了,满目都是湖色了。  相似文献   
108.
杨树庄 《地质论评》2004,50(2):195,209-195209
与“地球只形成一次”不同,大冰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且仅在最近约600Ma才出现。大冰期的成因得不到解决,应当反省研究思路。前人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大冰期现象。只有认识地质现象,理解地质作用,才能解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09.
山西五台地区系舟山逆冲推覆构造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舟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中生代燕山造山带的西南端,分布于系舟山掀斜向斜的北西翼,形成于晚侏罗世晚期,空间上由一系列近平行排列的逆冲断裂组成,剖面上表现为侧幕展布的犁式逆冲断裂所构成的前陡、后缓的单冲式叠瓦状构造。主体由北西向南东方向逆冲.逆冲扩展方式为前展式,运移距离大于5.8km。推覆构造中应力状态在横、纵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根带以挤压为主的高角度逆冲断裂及复杂多级褶皱为主;中带以单剪为主,形成叠瓦状构造;锋带挤压作用增强,发育反冲断层和不对称褶皱。随着挤压应力的松弛减弱,山前形成规模较大的正断层。  相似文献   
110.
西天山艾肯达坂组火山岩系同位素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西天山艾肯达坂地区较好发育了艾肯达坂纽红色陆相火山岩建造.它不整合在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之上,未经变形和变质,属于陆陆碰撞晚期的橄榄安粗岩系,其年龄确定是厘定从碰撞造山向陆内构造演化的关键。因此,通过16件新获得的钾氩年龄测值,确定艾肯达坂组火山岩系形成在260Ma~270Ma之间,属早二叠世,而不是过去认为的石炭纪;西天山的陆陆碰撞应在二叠纪末结束,此后进入陆内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