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597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120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61.
我国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的一半,在当前平原向山区发展的进程中,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需要虚拟地理环境等新理念和集成技术的支撑。面向山地城镇规划设计的特点和需求,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本文提出了规划设计、测绘地理信息、岩土工程、生态保护等多学科交叉;规划设计师、GIS分析师、政府部门、项目业主、公众等多角色参与;地理表达、地理分析、地理设计、地理模拟、地理评估多环节结合;紧密结合规划设计过程和虚拟地理环境模拟评估的山地城镇规划设计技术框架。结合重庆悦来会展城规划设计实践对框架的特点优势开展进一步探讨,为山地城镇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2.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新一代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已悄然渗入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数字技术拥有提高全球能源系统安全性、生产性、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巨大潜力。文章基于2006–2021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能源效率划分为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Driscoll-Kraay方法调整标准误检验了以工业机器人为表征的数字技术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路径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降低单位GDP能耗强度,在使用广义可行最小二乘法(FGLS)、双重差分法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SDM)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提高产业虚拟集聚度和增加对外直接投资的渠道机制提高能源效率。文章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信息技术进步如何提高能源效率的有益探讨,所得结论有助于相关市场主体制定政策措施和公司战略提高能源效率,同时还深化了数字技术影响能源消费的理论认识和机制路径。  相似文献   
163.
本文指出了单三角锁近似工计算传统算法的局限性;提出利用虚拟附合导线的形式,解决单三角锁计算问题的新算法;给出了新算法的详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64.
虚拟内窥镜的研究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内窥镜的起源、原理、优点作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介绍了虚拟内窥镜的技术组成,分析了研究开发虚拟内窥镜技术的难点。然后就目前一些成型的内窥交易产品进行了比较,就虚拟内窥交易技术的发展,应用、市场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65.
依据心智表达的双重编码理论、地理的空间图形思维特点以及支持可视化知识探析需求,讨论地理知识可视化中知识图的定义与特点,并把地理知识图分为地理概念命题图与地理相似图解图,地理相似图解图又可分为逻辑拓扑相似图、空间结构相似图、变量关系相似图以及地理过程相似图.以黄土高原的小流域淤地坝系规划为案例,研究了支持坝系空间规划知识图中的概念命题图与相似图解图的形式、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6.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1):F0002-F0002
实验室简介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学科支撑下,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已成为我国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地理信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瞄准国际地理科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发展前沿  相似文献   
167.
广角地震的远偏移距折射初至含有地下深层的信息,提高远偏移距折射波信噪比能够有效提高初至拾取精度,对于深部结构的层析速度建模十分有利.超虚折射干涉法基于干涉原理对远道折射波进行增强,它在炮点和检波点都非常密集的情况下效果较好.然而,在应用于台站间距较大且环境噪声较强的广角海底地震仪(OBS)观测时,该方法对折射波的增强能力不足,而且容易产生虚假波形,造成增强后的折射波信噪比仍然较低.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通过叠加相邻虚拟道来提高远道与近道互相关的准确度,以达到稳定增强远道折射波信噪比的目的.理论实验和实际资料测试均显示,基于相邻虚拟道叠加的超虚折射干涉法在台站间距较大和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准确构建虚拟道,且增强后的波形同相轴连续程度和信噪比均较高,有利于拾取高精度的折射初至到时.本文方法也可用于增强陆上炮间距较大的广角地震数据折射波.  相似文献   
168.
以分布式虚拟森林灭火环境为例,基于HLA/RTI协议,设计和初步实现了地形、树木、林火、灭火工具联邦成员组成的分布式森林灭火仿真系统虚拟场景的三维动态生成与显示。系统将仿真的底层通讯和上层的模型控制框架、三维图形绘制分离开来,形成各个独立的模块,具有扩展性和重用性。  相似文献   
169.
辛欣  游雄  卫伟  张君儒 《测绘工程》2010,19(5):24-28
基于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虚拟地理环境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于携带、方便使用并支持多人交互合作的平台,其中用户之间的协同感知必然是多用户进行协同工作的基础。从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硬件和软件构成着手,从终端到体系构建多移动终端用户虚拟地理环境体系结构,总结便携式移动终端协同感知问题自身的特点,提出基于空间感知的协同模型。  相似文献   
170.
得益于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的迅速发展,虚拟仿真在科学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在地质学中,国内外高校已经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使其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但目前虚拟仿真在该领域的应用还存在场景内容欠缺,交互感不足,细节展示不够等问题。为能够进一步拓展虚拟仿真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思路,文章对虚拟仿真技术在多个科学学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介绍了面向地学的综合型、国际化的沉浸式虚拟仿真实验室实例。综合型的地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立,将深度融合地学与虚拟仿真技术,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国际化教学等未来的教学发展方向提供更有效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