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260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气生藻类在云南石林景观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云南石林碳酸盐岩表面的气生藻类及其生物溶蚀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室研究. 通过运用光学显微镜(实体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100多个藻类标本和岩石标本进行逐步观察、鉴定和统计, 重点分析了石林表面的藻类藻类群落与石林溶蚀形态的关系和成因机制. 研究认为, 气生蓝藻有着积极的生物溶蚀作用, 能够影响喀斯特溶蚀形态的形成, 这种影响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 直接的影响是指藻类对喀斯特形态形成的主动控制(藻生物控形作用), 主要反映在微形态(<10&#8722;3 m)及小形态(10&#8722;3~10&#8722;1 m)上, 分为藻个体控形作用和藻群落控形作用, 前者主要控制微形态, 后者主要控制微形态和较小的小形态; 间接的影响是指藻类对喀斯特形态形成的促进作用, 它贯穿于所有喀斯特形态形成的过程中. 藻类的生物溶蚀作用加速了整个石林喀斯特地貌的风化过程.  相似文献   
22.
启动子是基因表达调控重要的顺式元件,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成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植物基因启动子的研究方法与概况,重点综述了藻类基因启动子的研究现状,以及本实验室对节旋藻藻蓝蛋白基因启动子的研究情况,并就启动子研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3.
浮游藻类对溶解态氮的吸收同化是湖泊氮生物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机制探讨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15)N稳定同位素添加实验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卡德藻(Tetraselmis sp.)、剧毒卡尔藻(Karlodinium veneficum)以及盐水隐藻(Rhodomonas salina)为研究对象,从浮游藻类氮素吸收时间、营养盐基质以及藻种差异三个方面研究五种藻类对铵氮(NH_4~+-N)、硝氮(NO_3~--N)、尿素氮(Urea-N)三种形态氮的吸收特征。研究发现:(1)浮游藻类对三种形态氮的吸收均在1h时吸收速率最高,其氮素吸收过程为快速吸收。(2)浮游藻类优先吸收还原态氮,其中NH_4~+-N吸收速率最高,当培养周期为1d和4d时浮游藻类对NH_4~+-N吸收速率的均值分别为4.05和4.15μmol/(L·h);浮游藻类对Urea-N吸收相对偏好系数为25.18—713.42,表现出对小分子溶解态有机氮的特定偏好性。(3)不同藻种对氮素吸收具有不同特征,其中,剧毒卡尔藻对三种形态氮的吸收速率均为最高,而铜绿微囊藻的吸收速率均为最低;不同藻种不同培养时间氮素吸收速率差异与浮游藻类生长周期等特性有关。不同浮游藻类对不同形态氮素表现出吸收特异性,对水体氮负荷和浮游藻类水华优势种形成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4.
经济海藻的病害一直是海藻人工栽培的一大障碍,往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藻类病害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病原鉴定,而病原的多样性和复杂的海区微环境增加了病原分离和鉴定的难度。本文综述了经济海藻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原的多样性和致病机制、病原的鉴定、检测和防治方法,并对未来我国海藻病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藻类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ATS(algal turf scrubber)系统是一种利用潮间带藻类高效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N)、磷(P)元素的水质净化系统, 藻类是支持整个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群落结构与水质净化效果密切相关。该研究基于Illumina MiSeq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海水水族缸的ATS系统中藻板样品和自然礁石上的藻类进行多样性分析。18S rDNA研究结果表明, ATS系统中经筛选得到藻类优化序列21390条, 其中对丝藻属Antithamnion占主要地位, 占序列总数的22.79%, 其次19.07%序列归入斜纹藻属Psammodictyon; 宋井、展南亭、后宅3个地区的藻类经筛选分别得到88435、87129、106458条优化序列, 主要为分枝色指藻属Chroodactylon、宽果藻属Mastocarpus和日本马泽藻属Mazzaella。ATS系统和自然环境样品共有的优势藻为骨条藻属Skeletonema和仙菜属Ceramium。本实验在研究ATS系统与自然礁石上的藻类群落相似性的同时, 深入探究了其群落结构的差异性, 为进一步优化ATS系统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细菌胞外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糖在自然界高等植物、藻类、细菌及动物体内均有存在,分布极广。通常植物和藻类来源的多糖较为普遍,但近些年来,微生物来源的多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尤其是细菌和真菌的胞外多糖,因其易于分离纯化而且产量高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颇受人们青睐。  相似文献   
27.
李大鹏  李文茹 《海洋科学》2006,30(10):92-96
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多种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和影响。因此,负责识别、转导、接受、处理环境有关信号的信号转导途径成为人们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在被子植物中,雌雄配子均包埋在各自的配子体中,实验操作难度较大,借鉴藻类这一较低等的植物进行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植物界的有性生殖过程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8.
本文利用中日黑潮联合调查研究期间1986年5—6月和1989年7—8月航次水文与生物的同步取样资料,分析了东海测区内水系组成与浮游甲藻类及浮游桡足类等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不同生态类型的生物需要不同的物理海洋环境条件。同时,某些指示生物的分布又为区分水系、了解流系情况提供了良好的示性指标,并且从某些生物数量的变化还可以判断出水系混合与变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29.
南麂列岛潮间带的微小型底栖藻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次记录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的微小型底牺藻类。经初步鉴定南麂列岛潮间带共有微小型底栖藻类4门54属155种,以硅藻类占优势(41属125种)。其优势种在岩礁为附生性的海生斑条藻,沙滩为附生性的小形舟形藻和翼茧形藻,泥滩为底栖性的圆筛藻和斜纹藻。不同生境其种类组成差异显著,在各生境均出现的共有种仅6种。微小型底栖藻类年平均丰度:岩礁为7094.61个/g,沙滩为46821.63个/g,泥滩为456.5个/g,岩礁和沙滩以春季最高;泥滩以夏季最高;秋、冬季各生境的丰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30.
于1995年3月--1996年1月,通过实验室模拟培养,研究了中肋骨条菏和新月菱形藻对磷酸盐和硝酸盐的吸收速率,以及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新月菱形藻吸收磷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用Michaelis-Menton方程处理,求得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吸收磷酸盐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61μmol/L和0.48μmol/L,吸收硝酸半饱和常数分别为7.8μmol/L和6.0μmol/L,新月菱形藻对磷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