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4篇 |
免费 | 461篇 |
国内免费 | 5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篇 |
大气科学 | 204篇 |
地球物理 | 101篇 |
地质学 | 1322篇 |
海洋学 | 366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80篇 |
自然地理 | 4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76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69篇 |
2015年 | 74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111篇 |
2011年 | 102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98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44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土土壤蒸发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土壤表面蒸发是降水的无效损失,其大小直接决定着降水转化为有效土壤水的效率,从而间接决定了植物可利用水分的多寡。在降水稀少的沙漠区,定量认识土壤蒸发的大小和其所占降水的比例显得尤为重要。在2004年全生长期(5~9月)应用自制的微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测定了风沙土(有结皮覆盖的丘间低地和裸露沙丘顶部)和对照的荒漠盐碱土的土壤蒸发。结果表明:在相似的气象条件下,风沙土区的丘间低地和荒漠盐碱土的日平均蒸发量分别约是裸露沙丘(风沙土区)的2倍和3倍。整个生长期裸露沙丘的累积蒸发量为18.7mm,丘间低地为38.8mm,荒漠盐碱土为52.1mm。根据整个观测期的累积蒸发量和累积降雨量计算得出的蒸发降雨比分别为:裸露沙丘0.20,丘间低地0.42,荒漠盐碱土0.62,表明裸露沙丘由降水转化为土壤水而储存的比率最高。同时,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风沙土区0~5cm土层的含水量对土壤蒸发起决定作用,而盐碱土区的土壤蒸发则受到更深层次土壤水分的影响。裸露沙丘低的土壤蒸发、高的降水转化效率,为植被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裸露沙丘的低蒸发量可以视为植被状况对生态水文过程的一种良性反馈。 相似文献
912.
随着岩盐矿床逐步得到开发利用,盐矿开采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对盐矿开采引发的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以理论研究居多,鲜有实际监测数据支撑,虽然有少量盐矿开展了监测工作,但其监测范围也多限于单个矿区、监测内容多为单个地质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的专项监测)。洪泽盐盆地质环境监测网是我国首个在整个盐盆范围内(覆盖现有开采区及规划开采区)统一规划建设的、集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为一体的综合监测网络,它的建设不仅极大地全面推进了洪泽盐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进程,而且其建设经验、监测手段、运行管理模式也为其他地区盐类矿床的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同时,长期的监测数据也能为进一步研究盐矿开采区的地质环境问题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13.
干旱区盐碱尘暴的形成、输送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尘暴是富含细粒硫酸盐和氯化物的化学尘暴,是大气颗粒物PM10的重要来源之一。盐碱尘暴的产生、输送和沉降对区域甚至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盐碱尘暴的化学组成及其危害,对盐碱尘暴的形成、输送及其环境效应作了研究综述。结果表明:干旱区干涸湖床是盐碱尘暴的发源地,风蚀作用下干涸湖床盐粒和粉尘的扩散过程主要受风场、区域气候特征和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构建综合风动力和下垫面因子的盐粒风蚀物扩散模型,加强盐分风—水两相运移耦合作用及其与流域景观变化的关系研究是盐碱尘暴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914.
915.
916.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5,(6)
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对广东流沙湾海草床3个海岸带(远岸带A、中海岸带B及近岸带C)中的喜盐草(Halophila valios)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喜盐草上附着生物的现存量、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喜盐草的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附着生物的现存量及叶绿素a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其变化依次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春季达到最高峰,两者含量分别为0.605 mg/g和0.118 mg/g,且在近岸带附着生物的含量要略高于中海岸带和远岸带。附着生物对喜盐草的光合速率存在着明显的抑制效应,并随含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在春季,最大光合抑制率可达50.72%,冬、夏季次之,分别为47.13%和37.15%,在附着生物含量最低的秋季,抑制率也可达30.61%。由此表明,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的增加会促使喜盐草上附着生物不断生长和累积,进而导致喜盐草的衰亡加速。 相似文献
917.
山东莱洲湾沿岸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卤水矿产地,分布广、浓度高、储量大,关于其成因通过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可归纳为蒸发浓缩生卤和冰冻生卤2种,但其依据尚不够丰富。该文从海水冰冻实验与蒸发实验所经历的路径中,Na/Cl与Ca/Mg随浓缩倍数的变化趋势来分析卤水的成因,认为其应属蒸发浓缩生卤。 相似文献
918.
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对西湖凹陷黄岩构造带、平北地区以及宁波构造带的16个轻质油样品进行了分析。原油中富含反映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尤其是源于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及蕨类植物的三环、四环二萜类及其芳构化产物,而反映水生低等植物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较低。不同构造带间原油中这些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如异海松烷/nC20、异海松烷/(异海松烷+16β(H)扁枝烷)、1,2,5-三甲基萘/1,3,6-三甲基萘、1,7-二甲基菲/(惹烯+1,7-二甲基菲)等。这些差异指示了宁波构造带与平北地区原油裸子植物输入较多,蕨类植物及被子植物输入较少,而黄岩构造带原油蕨类植物输入较多,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较少的特点。研究中利用全油色谱-质谱将原油饱和烃与芳烃组分建立联系,提出(异海松烷+1,7-二甲基菲)/(惹烯+16β(H)扁枝烷)作为反映西湖凹陷轻质原油生源构成的指标,而该参数与全油碳同位素值的正相关关系证明了裸子植物树脂对西湖凹陷轻质油的重要成烃贡献。 相似文献
920.
基于区域地质、钻井及地震资料,分析苏丹红海中部地区的盐层分布、盐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中新统Dungunab组盐层在该区分布广泛、厚度大,发育盐席、盐脊、盐背斜、块状盐体等盐构造形态,差异负载作用是造成盐层厚度及盐构造形态平面差异的主要原因;盐上主要沉积Zeit组砂、泥岩地层,具有自生自储的油气成藏条件,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