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6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篇 |
大气科学 | 37篇 |
地球物理 | 13篇 |
地质学 | 117篇 |
海洋学 | 10篇 |
综合类 | 32篇 |
自然地理 | 1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新疆和静县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该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进行研究。在具体分析当地水土流失情况的基础上,提出采取修建护岸、营造水土保持林,以及围栏封育天然林草地等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以期明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也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特征的集中体现,川西林盘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提取的研究是对林盘本质的认知和解读。根据文化景观的关键特征,基于文献与实地考察,综合运用问卷与半结构式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借助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客观地明晰了林盘文化景观的结构组成;并在此基础上引入“景观基因”理论,以川西林盘的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从遗传信息的表达,以及基因所属位列、功能性和重要度2个层面进行了相应的分类,进一步阐释了识别与提取的方法与流程。同时,在土地利用数据、卫星影像及地理信息数据电子地图等资料的辅助下,以新津、温江、崇州林盘群系与鱼子孔、龚林盘和胥家院子聚落单元为例,进行了文化景观基因的识别,归纳梳理出其共性基因、个性基因,并提取出民居、渠系、林地等主体基因,菜地、井等胞质基因、石笼、平桥等附着基因和治水工程、移民文化等调节基因。 相似文献
83.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文特性及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是黄土丘陵半干旱区的主要生态-经济型树种,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有重要作用。利用野外长期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人工沙棘林的水文作用。结果表明:7~10a沙棘林冠平均年截留率为8.5%,林冠截留率(I)与郁闭度(C)关系式为I=-1.59 0.018C^1.439。5~10a沙棘林枯枝落叶层单次降雨可截留0.89mm降水。林地土壤入渗速率大于荒坡,其稳渗速率为1.5mm/min。林地土壤水分随季节变化明显,5月末0~5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为生长季最低,10月末最高。0~100cm土层是沙棘利用水分的主要层次,100cm土层是沙棘抵御持续干旱的主要层次。和荒坡比较,2~3a沙棘幼林减少产流的作用较小,产流量占荒坡的90.8%~99.5%,从4a起,产流量迅速减少,占荒坡的35.5%,10a沙棘林地的产流量为2.74t/hm^2,仅占荒坡的5.3%。林地产流量(Rs)与降雨量(P)和最大30min雨强(I30)密切相关,关系式为Rs=0.094P^0.603I30^0.610。 相似文献
84.
利用阿勒泰西部地区8个采点的树轮资料,建立宽度年表,对比这些标准化树轮宽度年表的特征参数,并分析其与气候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哈拉姆拉年表和贾登峪南年表含有相对较丰富的气候信息。森林上树线附近的哈拉姆拉年袁与该区域当年6__7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422,显著性水平达0.004 3,而位于森林中下部林缘的贾登峪南年表与该区域上年12月一当年2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523,显著性水平达0.000 2,且二者的相关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85.
近年来,喀喇昆仑地区林济塘中生代沉积盆地内发现了火烧云超大型铅锌矿等众多铅锌矿床,以往对该地区的沉积环境以及其成矿相关性缺乏详细探讨。本文开展了林济塘盆地内侏罗系灰岩微量元素和石膏硫同位素分析,以揭示铅锌矿床容矿地层的沉积环境及其与成矿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盆地内侏罗系灰岩中Ba、V、Ni、Cu、Co、Th、Co、Sr元素及比值特征显示其形成于海相,石膏硫同位素δ34S 值为14.89‰~20.63‰,与同期海水相一致。表明该盆地内铅锌矿床的容矿地层形成于干热气候条件下的海相沉积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86.
老龄林碳代谢的长期测定对于预测其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的碳收支状态,减小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不确定性十分重要.本研究使用连续两个生长季节(2003和2004年)的涡度相关CO2净交换通量测定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平均林龄200年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128°28′E, 42°24′N,中国吉林省)FNEE及其主要成分FGPP与Re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环境和生物因子对其的影响.通量数据进行了平面坐标旋转,储存项和μ*修正.叶面积指数和温度分别控制着该生态系统FGPP和Re的季节动态和年际差别.水汽压亏缺和气温在更小尺度上调节生长季节的生态系统光合生产,根部水分条件显著影响生态系统冬季维持性的碳代谢过程.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该生态系统累计截获碳-449 g C·m-2,其中2003和2004年分别为-278和-171 g C·m-2.这两年FGPP和Re分别为-1332,-1294 g C·m-2和1054,1124 g C·m-2.这显示老龄森林可以成为强的碳汇.受环境因子调控,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碳代谢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差异.冬季该生态系统存在弱的光合作用,但总体上向大气释放CO2.春秋季节碳代谢非常活跃,但生态系统吸收和释放几乎相同数量的碳,对全年碳截获贡献并不显著.夏季碳代谢对该生态系统全年碳收支意义重大.90 d的夏季分别贡献全年66.9,68.9%的FGPP和60.4,62.1%的Re. 相似文献
87.
深根植物生长季蒸腾耗水是河岸林消耗地下水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荒漠绿洲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因而有效估算荒漠河岸林蒸散对于河岸林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地下水位日波动方法对额济纳绿洲荒漠河岸林进行了蒸散估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地下水日波动方法估算得到的七道桥胡杨林蒸散量与涡度相关和FAO-PM方法得到的蒸散结果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且显著相关,说明地下水位日波动方法可以用于估算极端干旱的荒漠河岸林下的植被蒸散发量。最后探讨了考虑植物夜间蒸腾的地下水位日波动方法,新方法的蒸散估算较原始地下水位日波动方法的蒸散估算占涡度观测蒸散的比例从70%提高到了90%。 相似文献
88.
大兴安岭北部森林覆盖区植物化探找矿方法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兴安岭北部森林覆盖区内白桦,落叶松分布广泛,以白桦,落叶松作为植物化探的主要研究对象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植物的外皮,落叶是植物化探研究的首选。落叶松,白桦树叶的采集时间应在9月份叶落后不久,采样间距可在100-600m之间。松树,白桦树皮的采样时间集中在6月和9月两个阶段,采样间距在10-200m之间,采集的树皮距地约0.2m。 相似文献
89.
90.
基于中国大陆65 个地磁台站秒采样观测资料,利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提取了2017年西藏米林MS6.9 地震震中及附近区域超低频电磁异常信号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米林MS6.9 地震前在青藏高原出现了大范围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异常,异常过程共持续9天;高值异常开始于2017 年10 月30 日,高值持续3 天之后出现短时间下降,随即转折上升,再次出现高值异常并持续了4 天,在此过程中各高值台站的时序曲线呈现出单峰或双峰的形态。空间分布图显示高值异常在中国大陆西部区域反复出现,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与羌塘地块的交界处。异常呈“出现—扩大—收缩—消失—扩大—消失”的演化过程,10月31日异常面积达到最大值。异常过程结束后10天发生了西藏米林MS6.9地震,震中距离10 月31 日异常阈值线5 km。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异常与米林地震具有较强的时空相关性,是可靠的地震电磁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