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作者对福州闽江口琅岐岛云龙村的"风水林"--朴树林群落进行了调查,发现群落层次分化明显,优势种突出,生态结构稳定,表明它的发展趋势是相对稳定的.福建省滨海地带风成沙丘有朴树林是极其罕见的,其保护模式可在沿海推广,对防风固沙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对三工河流域的实例研究,探讨了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荒漠植被指数的空问变化规律。采用植被信号/土壤噪音对15个植物样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三工河流域荒漠植被指数的梯度变化及适宜性。结果表明:扇缘溢出带植被指数值最高,其次是山前丘陵带和固定沙丘,较真实地反映出了三工河流域荒漠植被的梯度变化规律;扇缘溢出带的EVI值要比NDVI值离散程度小,趋势平稳,在扇缘溢出带用EVI能更好地反映植被生长状况;山前丘陵带的NDVI值要比EVI值均匀,山前丘陵区用NDVI这一植被指数较好,扇缘溢出带和固定沙丘区用EVI要比用NDVI好。  相似文献   
113.
我国荒漠地区大规模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应该起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陆光 《干旱区地理》2005,28(4):419-423
简要介绍了荒漠地区作为未来大规模太阳能开发利用基地的重大意义、太阳能发电、能源植物繁殖与制氢的进展与展望。期望我国能与国际大体同步,积极在科技前沿开展有关的基础性、前瞻性与战略性的研究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14.
干旱山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不同尺度下物种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典型干旱山地生态系统不同生境(土质山坡,石质山坡)的植物群落在不同取样几度下所测定的植物物种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了曲线拟合和分形维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从物种数随取样尺度的变化曲线(对数曲线)看(p〈0.01),土质山坡植物群落(草本植物群落)曲线比较平滑,石质山坡(草本和灌丛混合群落)曲线较粗糙。两个样地植物群落物种数在不同取样尺度下变化的趋势不同。分形维数变化趋势表明,两个样地植物物种数随取样尺度(r)变化趋势的差别较大,土质山坡植物群落物种数空间变化异质性不大。可以找到合适的取样面积;石质山坡物种数变化的空间异质性大,物种分布空间格局较复杂。在整个山坡范围内没有合适的取样面积。因此,建议在干旱山地石质山坡上进行植物群落研究时采用设置典型样方方法,同时尽量增加样方数量,使取样尽量代表整个山坡植被。  相似文献   
115.
海洋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控制着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节律、规模和归宿。从海洋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的控制、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机制、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的研究方法和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模型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控制浮游植物种群演替的贡献,为进一步预测和控制有害藻华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一个简单陆气耦合模式中的绿洲-荒漠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了一个简单的地气相互作用模式 ,讨论了不同气候和植被条件对绿洲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能使绿洲扩大的主要条件是低纬度、小尺度 ,并具有低水汽、较高温度的环境以及较小气孔阻力的植被。这一简单的理论分析对发展复杂的数值模式和对观测的布局有参考意义 ,对治理荒漠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7.
北山戈壁荒漠景观1:5万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在西北北山地区进行剖面和面积性方法试验,研制出了一套适合于西北荒漠戈壁景观条件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即包括样品布局、采样密度、样品介质、样品粒级以及不同类型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技术.试验结果证实,每平方千米采集>20目的沟谷粗碎屑介质样品,能够圈定出清晰的矿化异常,而且异常元素组合齐全,指示意义明确,较准确地反映了矿体或矿化体的形态和延伸方向.同时辅助采集植物--红莎样品和<80目细粒级样品(提供热释汞分析),可以提取掩埋矿化体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8.
5月9日(农历4月20日),早晨的天空晴空万里,零星的骆驼草经过冬天的冰冻开始有些泛绿,不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叫声。无际的荒漠中钻塔林立,我开始了一天的安全检查工作……下午4点左右,天空乌云密布,低到仿佛伸手就能撕下一块来。不一会儿,鹅毛般大雪不屑一顾的洒落在大地上,荒漠如同饥饿的婴儿吸吮着"乳汁"。顷刻间,帐房、钻塔、山峦  相似文献   
119.
This study analyzes six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relation to current climatic parameters and eight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extending from 2,710 m to 4,210m in the Trans-Mexican Volcanic Belt. The projected movements of 25 plant species with the current restricted or wide altitudinal distributions were also modeled. To relate climatic parameters to the species and communities, a Precipitation/Temperature(P/T)index was used both for the current and the different climate-change scenarios. The temperatures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by 1.1°C to 1.7°C by 2020 and by2°C to 3°C by 2050. A decrease of 4% to 13% in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expected for the 2020 horizon,and a reduction between 3% and 20% is expected for2050. The reductions in water availability were projected for all altitude levels and plant communities.The most marked reduction was under the HADLEYA2 scenario, in which the lower limit of the altitudinal range increased from 2,710 to 3,310 m(2050 horizon)with reductions in the P/T index between 36% and39%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climate. Most plant species tended to shift their distribution from 200 to300 m upward in the 2020 temporal horizon scenarios. The Pinus hartwegii, Alnus jorullensis and Pinus montezumae communities would have a shorter altitudinal range as they move upward and merge with the remaining species at the higher altitudinal range. For the 2050 temporal horizon,30% of the species, primarily those from the higher altitudinal range, would disappear because their P/Tindex values would be above the limit of plant survival(4,210 m).  相似文献   
120.
黑河下游胡杨季节尺度径向生长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半径型树木生长测量仪, 于2009-2010年生长季对西北内陆河-黑河流域下游荒漠河岸林优势树种-胡杨径向生长进行了监测, 结合环境气象、 水文因子同步监测资料, 对胡杨季节变化节律和环境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按照胡杨径向生长日变化特征, 将其分为增长型(ΔR+)、 负增长型(ΔR-)和持续增长型(ΔR++)3种类型.在生长季, 胡杨径向生长季节变化呈"S"型, 可分为前期缓慢增长(P1)、 迅速增长(P2)和后期微弱增长(P3) 3个阶段; ΔR+/++类型在这3个阶段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64%, 85.51%和48.61%; 5月末至8月初是胡杨年轮形成的主要阶段, 在该阶段气温和地下水位埋深均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 但地下水位埋深应是最根本的因素. 因此, 在树木年轮学应用方面, 胡杨可以用来反演区域水环境变化, 包括河道径流和地下水位变化等. 在荒漠河岸林管理方面, 满足春夏季地下水位条件和适度频率的春汛, 是保证该地区胡杨河岸林正常生长和保持合理种群结构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